分享

一半“冰水”一半“火焰”!民营资本怎样拿下医院这块蛋糕?

 zhangzz 2021-04-24

图片

在政府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并出台各种鼓励政策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跃跃欲试,准备进军医疗行业,特别是近几年一部分医院(集团)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以后,更加刺激了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速度,医疗健康产业成为投资的热土,在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背后,我们冷静的问一句:投资医院,你准备好了吗?

图片

如果你对医疗行业还缺乏足够认知,对医院投资还只是停留在建好医院,找到医生,开业赚钱的概念上,我们需要用种地这样简单的比喻来加深大家对医院投资行业规律的认识。

  • 种地,看似简单的事,但离不开四大要素:土地、种子、气候、农民。没有土地谈什么种地?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什么样的庄稼?盐碱地是不长庄稼的;有了土地,还需要有种子,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子的选择要适应土地的酸碱性;土地播种后,气候是庄稼赖以生存成长的外部条件,不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就会欠收甚至绝收;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农民,一个合格的农民,知道什么土地适合种什么,也知道何时施肥何时浇水,更深谙农业生长规律,没有农民,一切归零。

投资医院与种地是一个道理,相对应种地,投资医院四大要素是:市场、产品、政策、人才。


土地,医院投资市场就是土地

对医院投资来说,市场就是土地,选择好土地是种地的第一步。因此,医院投资的市场调研成为投资前最重要的工作。

在医院市场调研中,数据来源是否准确至关重要。现在各县市卫健委、统计局等有关部门都有相关统计数据,包括医疗机构数量、规模、医疗人才数量、分布、医院工作量、收入、医保支付比例、疾病谱、人口构成、经济发展水平等等,这些数据都有月报、年报,属于公开的信息,调研市场第一步,先从这些公开信息入手。

接下来,再深入每一个医疗机构,展开细致的调查,包括区域各医院的人力资源状况、目标项目(标杆医院)的经营状况、区域专业学术水平、学术关键人、人群就医习惯、品牌影响力、医疗收费标准、区域医疗政策等等,这些数据需要第一手资料。医疗市场调研中,切忌天马行空,使用国家大数据大政策,凭空想象,而像种地需要考察土地一样,一定要到实地看看,抓一把土闻闻。

市场调研形成的投资可行性报告,直接关系到投资的决策,对确定投资定位、产品选择、投资额度有重要指导意义。很多投资项目失败的教训,就是因为市场调研没有做实或者做的不够细致所致。


种子,选好种子就是选好产品

医院投资的种子,就是选择好投资产品,当地市场需求空白或薄弱的产品才是投资选择的唯一标准,民营资本在现阶段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这是基本定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民营医院有这样的实力实现了“国际化”“智慧型”“国家示范级”“当地最大最先进”“超越公立医院”的伟大梦想。

只有适应市场生存的产品才有生命力,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专科地位和学术水平,决定该产品的品质。医院投资有两种情况:

  • 一是投资人手里有种子,去找适合种子生长的土地,已经掌握了专业产品(专家或设备),去找合适的市场落地;

  • 另外一种情况是投资人没有任何医疗资源,只能找到土地再找种子,先投资医院,后建设学科。

在现实中,后一种情况居多,而实际情况是种子(产品)才是稀缺资源,很难找到,这就构成了医院投资中最大的困惑:医院建成了,却找不到医生,学科建设遇到瓶颈。

因此,我们说,医院投资投的不是钱,而是投医疗资源,只有掌握了医疗资源的投资人,才会在医院投资中占主动权。


气候,医疗政策就是投资气候

国家政策就像天气,直接影响投资收益。国家出台各种政策,需要靠当地政府执行,而当地政府对国家政策的领悟和执行力,决定了国家政策落地的实际效果,决定了投资项目的成败。因此我们要求在市场调研中,更加关注当地政策,特别是项目所在区域,正所谓局部天气影响局部收成。

对政策的研究要有前瞻性,就像天气预报一样,提前做好政策预测。明确的政策要用尽,不确定的政策要用活,坚决不踩红线不犯规,这是民营资本投资的原则。

政策是投资的指挥棒,合理利用政策红利是考研医疗投资人的基本功,我们强调一点的是,非医疗行业投资人千万不要用原行业的习惯做法去做医疗,更不要用原行业规律去硬套医疗行业,隔行隔山,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政策法规相对比较严格,因为涉及健康和生命,来不得半点疏忽。千万杜绝条件不足强行施工、强行开业、强行开展业务的违规做法,一旦被查处,所有投资将化为乌有。


农民,人才就是医院投资的农民

无论做什么事,人才是第一位的。医院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建好两个团队:医院管理团队和医疗技术团队,这一点,从开始酝酿投资时就应该做好准备。

医院投资是行业投资,专业性强,投资决策也是专业决策,因此早期筹建团队必须以医疗行业人员为主,而参加筹建的医疗行业人员,必须是未来的经营管理者,因为经营管理思路从一开始筹建就已经渗透到医院建设中,根本没有所谓的“筹建院长”这样的职位,筹建院长必须是开业后的管理院长。

医院定位决定医院建设规模、科室布局、设备安装、内外装修、工作流程。因此,筹建就是为经营打好基础,不顾医院未来的经营需要,盲目建设,势必造成浪费,也为后来的经营留下隐患。

医院管理队伍在医院筹建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既要慎重对待超前超现实的建设意见,也要避免保守的经验主义。民营资本投资医院避免走公立医院片面追求大而全、高大上的风气,根据医院的市场定位决定医院的建设规模和档次。

在筹建之初,技术团队的打造就开始正式进入日程。充分利用当地医疗资源是民营医院技术团队建设的捷径,引进高端人才必须充分考虑区域认知度,最佳的思路是满足患者医疗消费习惯,引进区域人群高度认可的医疗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资医院,无论是新建还是并购,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在这个行业内,医疗从业人员才是投资工作的实际责任人,决定投资项目的成败,而具体投资承办人,是投资技术从业者,操作人。就像种地一样,寻找土地和种子,观察天气,施肥浇水是农民的事,医院投资行业的农民,就是医疗行业从业者,就是合格的医院管理团队和医疗技术团队。

寻找并组织合格的“农民”,才是投资人的事。(原标题:投资医院如种地:四大关键要素)

关于作者



李庚元,大型基金医疗投资顾问,民营医院院长、总经理;具有丰富的市场判断和医院规划设计经验、资深民营医院管理的实践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