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名医大胆预测40年后的中国,鲁迅说他胡说八道,如今全部应验

 千冰室 2021-04-24

陆士谔在1910年的一天做了一个梦,一个非比寻常的梦。梦里的国家,全然不是眼前的模样。他在梦里畅游了上海城,那一幢幢的高楼大厦,遍布在眼前;在法庭的律师,不再是洋人当道,取而换之的是华人;马路不再是曾经的杂乱模样,而是宽敞无比,整齐有序;所谓的租界早已消失不见,人们一起热热闹闹的奔赴着即将开场的“万国博览会”,好不热闹......

陆士谔是何人?为何他会做这种梦呢?

陆士谔出生于1878年的晚清,家住当时的江苏青浦,是晚清时期上海一带比较有名的医生,也是一个极为有意思是通俗小说家。陆士谔从17岁的时候开始,就跟随着当时极为有名的大夫唐纯斋一起苦心学习医术,心怀济世之道。不过,除了治病救人之外,陆士谔还有一件相当喜欢的事情,那便是写小说。

陆士谔对于小说的热爱,可以说是相当之浓厚的。小时候的陆士谔,对于书籍相当之喜欢,闲暇的时候总是会翻看些经典的著作,后来心中有所感慨之时,便会 一一记载下来,为此,陆士谔也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后来还写了100多部小说。在这些小说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新中国》和《新上海》这两本。

《新中国》和《新上海》这两本书之所以那般受欢迎,最为主要的一点便是书籍的内容。《新上海》这本书,主要是对清朝末年之时上海一带的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描摹;《新中国》这本书写1910年,书中的内容,正是陆士谔在当时所做的那个梦。梦中的那个上海,不管是在建筑上,还是在交通上,亦或是医疗教育等各方面,都是极为现代化的。更为有意思的是,陆士谔在梦中所见到的上海,还有一座横跨在黄浦和浦东的大桥,在浦东,一场盛大的“万国博览会”正在开办......

陆士谔写这本书之时,正是处于清朝即将崩塌之时,当时的社会,现实是相当残酷的,广大的老百姓都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即便是最为基本的 一日三餐饭,都是大部分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而当时的上海,还是列强专设的“租界”。相比于陆士谔在梦里以及书中所提及的那个上海,现实生活中的晚清,实属是过于绝望,

对于《新中国》这个作品,在当时还受到了不少人的吐槽,尤其是当时的大文豪鲁迅,直接表示,这陆士谔所写的作品“皆不称”。甚至说,陆士谔的《新中国》中所描绘到的画面,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自己大梦一场罢了!鲁迅对于陆士谔所描绘出来的40年后的中国,在那个时候实属是太过于美好,美好到大家都不敢去想。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当初陆士谔在《新中国》中所预见到景象,在后来确实是实现了,那个在陆士谔梦中出现的新中国,曾经被大多数 的人所不敢想象的现代化城市,在多年后确实是实现了 。比如说,当时在书中说 不再有租界,实际上确实是如此,上海地区在1951年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洋人的控制,这是40年前的国人怎么也不愿意相信的;此外,陆士谔在书中所说的 “万国世博会”,虽说在1950年之时并未实现,但是在百年后的2010年也实现了。

除此之外,陆士谔当初在书中所谈到的建筑设施、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面貌,其实都是一一应验了的。不得不说,对于鲁迅等人在当时的质疑和反对,这也算是最为有力的回击了。

不得不说,陆士谔确实是高瞻远瞩的,《新中国》这本书所记载的不仅仅是他的梦境,还有他对于国家之发展的预测。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其实也不失为一种促进事物变化发展的推动力。

现如今,陆士谔当时《新中国》中所描绘的未来中国图景,很多都已经实现了,而有一些尚未实现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都会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且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