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线捉涨停第3讲 量线的“三向规律”

 爱游sx 2021-04-24

量线捉涨停

作者黑马王子

第3讲 量线的“三向规律”

“量线“是“量价合一”的产物。没有“点”就没有“线”, “点“的选取,必然决定“线”的质量。如果选择了错误的“点”,必然生成错误的“线”,必然导致错误的“操作”。所以,正确选点,是量线的第一基础,当然也是第一个基本功。

要想正确选点,必须懂得“点”的意义和它形成的规律。根据我们的研究,“点”与“线”的关系,有如下三个规律:

第一节 极点测向律

所谓“极点”,从广义上讲,某个阶段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就是“极点”;从狭义上讲,每根价柱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就是“极点”。

先请看图3 -1,这是“联美控股(600167) 2009年6月24日至2010年3月12日截图”。

量线捉涨停第3讲  量线的“三向规律”

首先请大家看图并思考一个问题:任何一根价柱的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谁弄出来的?

答案非常明显:没有哪个散户或普通投资人能够弄成这样,肯定是庄家或主力弄出来的。

那么,又一个问题出来了:任何一个庄家或主力都不是吃素的,他们做出这些最高点和最低点是干什么的?

答案只有一个:这是庄家或主力在测试市场阻力或撑力,为其下一步的运作方向进行“火力侦察”。所以,有些长长的上引线往往就:是“侦察兵”。

由此可见:无论最高点或最低点,都是主力所为,都是为了测试方向,这就是“极点测向律”。

“极点测向律”告诉我们,物极必反,请看图3 -1中:凡是上探受阻时,很容易向下,因为庄家或主力都不是解放军;凡是下探遇撑时,很容易向上,因为庄家或主力都应是精明人;凡是“长臂短腿的价柱” (即长长的上引线,短短的下引线),其后走势一般是向下(如A、B、D、E、F、M);凡是“长腿短臂的价柱”(即长长的下引线,短短的上引线),其后走势一般是向上(如G、H、J、K、L)。这就是“极点测向律”给我们指明的股价运行方向。

下面请读者自己做个小试验:以图中“两个相邻的极点连线”。先将B、D连线,然后与F点画平行线;再将H、J连线,然后与K点画平行线。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两组平行线压制着M点,M价柱呈长臂短腿状,后市必然要下跌。

第二节焦点定向律

什么是“焦点”?这里的“焦点”特指“焦点连线”,亦称“焦点线”,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价位(或点位)聚集在一条线上,大家共享一条线,合成一种力道,暗示一种方向。这样的线条就是“焦点线”,如果这样的线条呈水平状,就叫“水平精准线”,如果这样的线条呈倾斜状,就叫“倾斜精准线”(详待后述),

我们回头看看在第2讲里曾经讲过的江苏阳光的走势图,现在给它加上了几条虚线,见图3 -2“江苏阳光(600220) 2010年3月12日截图“。

量线捉涨停第3讲  量线的“三向规律”

.首先,我们以左下方的极点A4和极点A3连线,该线刚好与A1和C1两个极点相切,这样,A4、A3、A1、C1四个极点共享一条线,这就是一条焦点线,我们以左侧起点的第一标志A4取名,称之为A4焦点线(即斜衡线)。

然后,我们以H1和F这阳个傲点连线,此线在D点与A4焦点线交叉,这是另外一种“焦点”,即两条倾斜的焦点线交叉,哈哈,这个交叉处出现了一个涨停板。如果你有心观察一下,许多焦点线交叉的附近会出现涨停板(参见第2讲的图2 -5)。为什么在焦点线交叉处会出现涨停板呢?这是另文介绍的内容,此处不作详解。

现在,请大家用“焦点线”的定义来看图3 -2.图中A线、B线、C线、D线、F线、G线、H线,几乎都是“焦点线”。

现在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如此精准的焦点线是谁制造的?

答案非常明确:散户或一般投资者肯定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制造,只有庄家和主力才能制造。

那么,又一个问题出来了:庄家或主力为什么要制造这样的焦点线?

答案非常清楚:若干个相同的价位聚集在焦点线上,说明庄家或主力对多空双方的力量平衡掌握得非常准确,其操盘的计划性和方向性相当明确,只要出现了焦点线,。其方向就明朗了,这就是“焦点定向律。”用刘谦的话来说,见证奇迹的时候就要到了:

凡是“焦点线”为谷底线的时候,其后股价一般向上看涨(如A、C、D线);

凡是“焦点线”为峰顶线的时候,其后股价一般向下看跌(如G、F线);

凡是“焦点线”形成交叉的时候,其后股价一般叉上看涨(如D点),叉下看跌(如D1)。

这就是“焦点定向律”给我们的方向启示。这里所说的“一般”,是因为还有例外。例外的情形另有例外的奥秘,本节不做详述,留待后面探讨。

第三节 拐点转向律

所谓“拐点”,是指突破或改变原有趋势的一个节点,它往往处在原有趋势的尽头,要么扭转原有趋势,要么加速原有趋势。

“拐点”可以分为“反向拐点”和“加速拐点”两种。

图3 -3“金岭矿业(000655) 2010年3月12日截图“,是一幅比较典型的“拐点转向”走势图。

量线捉涨停第3讲  量线的“三向规律”

图中共有B、C、D、E、F、G、H、J八个反向拐点(为了减少叙述的麻烦,将F和H右侧的两个拐点省略),其共同特点是“极点即拐点”, “遇拐即转向“;图中标明的B1、C1、E1、F1、H1、J1六个点是“顺向加速拐点”,其特点是加大速率和斜率,所以其幅度大于其他拐点。

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加速拐点都出现在平衡线一带。本例中BD线和GH1线就是两道平衡线,上方为阻力线,下方为支撑线。E1处加速向上,扩大了EF的上升幅度;F1加速向下,扩大了FG的下降幅度。

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拐点”是谁制造的?

答案非常明确:肯定是主力或庄家制造的。因为散户或一般投资者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去扭转趋势。

那么,庄家或主力制造这样的拐点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的解答相对要复杂一点,从纯技术角度看,至少有两个答案:

第一,凡是“反向拐点”,要么是回避阻力,触顶回落(如B、D、H处的回落),要么是借助撑力,触底回升(如c、E、G、J处的回升)。只要弄懂了这一点,可以在技术上看势做势,顺势而为。图中的K点已到达拐点处,如果不能加速向上,必然会拐头向下,然后在适当的位置再拐头向上。这就是“拐点转向律”给我们的转向预测启示。

第二,凡是“加速拐点”,主要是为了甩掉技术派人士的跟风进出,在行情发展的关键处(阻力位或撑力位)反惯性思维而为之。这里暗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盈利机会,“该跌不跌,必然上涨;该涨不涨,必然下跌”,我们就要反向操作,跟上主力的步伐。

“拐点转向律”就是“该X不X”战术的量学原理。这里的“X”由市场确定,如果“该上不上,必下”,如果“该下不下,必上”。量线的预测能力在此处表现得格外牛气。

有些学员曾经认为:“加速拐点”不是“转向拐点”,因为其方向没有改变。

其实,这些学员误会了“转向”的本质。请看图3 -3中的F1点,它处在BD平衡线的位置,按照其正常的运行规律,在F1点应该向上而它却加速向下,其实质是“拐点转向”。同理,H1点也是这个原理。

下面来看图3 -4“老凤祥(600612) 2010年3月12日截图“。

量线捉涨停第3讲  量线的“三向规律”

图中有两个长方框,按照A方框内的走势,在A柱应该触顶回落,但是这个主力却反技术而行,顺着原有的方向加速(跳空)拉升,连续三个涨停板,显然,甩掉了在A点出货或等待回调的许多技术派人士,这里明显是拐点转向。

同样,B框里有三个峰顶,可是该股主力却在B柱触顶处加速向上,连续两个涨停板,仅休整一日又拉一个涨停,从B柱开始实际是三个涨停,让那些在B柱出货或等待回调的技术派人士后悔不迭。

由此可见,掌握了“拐点转向律”,有利于我们紧跟主力方向,踏准主力节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