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梁爽):读书是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提升认知、改变未来的捷径。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对读书的方式也有了新的追求。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记者带你看看当下中国流行的阅读方式都有哪些。 城市书房——为都市上班族建造一座精神家园 城市里上班族,每天拘泥于快节奏生活,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北京“良阅书房”是为都市上班族们建造的一座精神家园。它是由政府出资,具有公益性的新型互联网图书馆,上万本书籍可以通过北京市读者一卡通在全北京实现通借通还,市民还可以通过“云借阅”下载电子书刊资源。“良阅书房”还举办电影晚自习、大师课堂、音乐会讲解、小型京剧演出、读书沙龙等活动,为参与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场景化阅读体验。在“良阅书房”工作的项女士说:“所有书籍都是首都图书馆提供的,我们是纯公益的,谁都可以借阅,经常有人在这儿一呆就是一整天,只要不违背公共秩序,就可以一分钱不花在这呆一整天。” 线下读书会+线上读书营 帮助读者养成学习好习惯 线下参加读书会,线上加入读书社群,是非常流行的一种阅读方式,北京格格读书营及混北读书会创始人格格女士介绍说:“混北读书会是一个公益的线下读书会,每周三晚上在北京王府井围绕一本书做分享交流,来参加的都是比较爱读书、喜欢学习、上进的小伙伴儿。在读书的过程中,大家的思想进行碰撞与交流,让更多的人因书而相逢。格格读书营,是一个学习社群,不仅是国内的小伙伴,国外的小伙伴也可以通过线上社群的方式参与其中,打破线下读书会的地域边界,促使读者养成一个读书学习交流的好习惯。” 每天10分钟听完一本书,让读书更容易! 在读书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怎样能够读懂一本书。“微淼拆书”公号的出现帮助读者解决了这个难题。“微淼拆书”负责人吴昊阳说:“微淼拆书通过10分钟的书籍拆解,通过音频、文稿、思维导图的创新听书模式,让用户更好地去理解和吸收书籍,降低用户的读书门槛。” 为什么定为10分钟内听完一本书,“微淼拆书”负责人吴昊阳给出了解释,“我们要去降低用户的读书门槛,在碎片化的今天,10钟听书这种形态可以更好的让用户对于读书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畏惧,可以让读书的试错成本比较低。让读书成为我们用户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希望我们能帮用户解决所面临的读书问题,能让用户的生活更美好。” 阅读方式很多种 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流行的多种阅读方式中,视频号“认知表达”大V张大驰认为,还是微信读书APP最方便。他说:“微信读书APP最方便的是,如果我有手机、iPad、电脑的话,都可以同步使用,便携性、场景性就会变得特别多,在飞机上、高铁上,碎片的时间内,例如在上洗手间时都是可以阅读的。” 萝卜投研APP课程负责人许明女士认为,读者在追求碎片化阅读的时侯,选择付费阅读是一种相对更高效的阅读方式。她说:“我觉得有效的阅读方式就是付费阅读,比如说,我们推出了一些课程,与一些大咖合作,把一些碎片的知识变成一个整体,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读者的阅读效率,我觉得是当前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碎片化的知识成为一个体系之后变得更有效,对我们的帮助就很大,能节省很多时间。” 随着新的销售模式直播带货的兴起,有人已经开始用直播来分享知识与阅读,与读者实时互动,分享心得体会。视频号“认知表达”大V张大驰有着切身体会,他说:“直播会有一种亲近感,会有及时的反应,会有评论。像我自己平时做直播的时候,会有人反驳我,我就会反驳回去,我觉得特别好玩!这样就形成辩论,就像古希腊辩论一样,真理越辩越明,其他观众也喜欢看热闹。就像同样一个知识点,你一个人看书的时候,就很难去反驳作者,但是当有人把这个知识点拿出来在直播间分享时,有人反驳就会起到辩证的效果,所以我觉得直播阅读也许是未来比较受欢迎的方式吧!” 结合VR、AR技术 期待未来产生新方式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利用VR、AR技术,创新出新的读书方式。视频号“认知表达”大V张大驰做出了大胆的设想:“你可以想象一下,比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凯恩斯,他们以真实的形象出现,跟我们对话,这时候我们就不再是枯燥的读书看文字了,人通过看文字理解信息其实难度是很高的,不得不调动一个人所有的能量和脑力,但是有个人跟你对话,你就变成跟别人在一起社交,这样你就更容易理解他的思想,AI可以在不停跟人对话的过程中,形成回应的话语体系,把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复活,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哇!好棒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