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早晨在黑龙江密山市临湖村伤人的野生东北虎已于当晚21时左右被控制住。当晚18时许,林业部门专业人员开始使用麻醉枪处置,老虎在中了4枪麻醉针后,才于21时许彻底睡着。 目前了解到的,是这只老虎特别嚣张。 
淡定的进村闲逛。
那么,就任由进村的老虎这么气焰这么嚣张吗?
未必! 数百年前的镇江,也发生过一次老虎进村事件,勇敢的镇江少妇,打跑了进村咬人的老虎!
01
明末浙江鄞县诗人沈明臣,写过一首《大树村刘氏少妇打虎行》叙事诗,诗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润州城南一簇簇,四月麦黄桑佑绿。 大树村头刘氏居,短墙三五参差屋。 晓炊未罢日始高,卒地猛虎来咆哮。 老小出门尽惊走,犬亦唬虎声嗥嗥。 …… 刘家少妇夺老姑,气猛视虎如匹雏。 手提钢叉刺虎目,虎血溅面红模糊。 昨从大树村前走,少妇涤场犹昂首。 弱体孱然花不如,徐家子女刘氏妇。 那一天,镇江城男正是麦黄桑绿的四月时节,大树村里里外外正忙着农活,刚吃过早饭,突然听到一阵虎啸,天呐,一只大老虎跑进了村。 老虎大摇大摆的进了村,吓得老小夺门而跑,村里的狗听到虎啸声,吓得嗥嗥而鸣。 老虎闯进村子,正好看到前面有个老妇在奔跑,立即奔过去,扑倒一口咬住,然后急急的拖走。
这一幕被刘家少妇看到了,情急之下,赶紧操起一把钢叉,一下子向老虎扎过去,老虎冷不防被叉子扎中,满脸血污,丢开老妇,并且在少妇的连续攻击下,受了重伤。

老虎埋伏在村里数小时。 沈明臣这首诗写于明代万历年间,刘家少妇是指镇江城南大树村村民刘松之妻徐氏。 作者后来还特别到镇江来拜访了这位少妇,发现她虽然“弱体孱然”,但有“英雄胆气”:不仅从虎口夺家犬,救老妇;而且毅然用钢叉刺虎目、毙虎命。 《至顺镇江志》卷三记载,镇江民风“人多劲悍”,徐氏打虎事迹,可谓是这一民风的真实写照。

老虎恶狠狠的扑向老妇。 02 如果很不幸,你要是在野外遇到了老虎怎么办?
在这里我先推荐一篇小学时候的课文给大家:
小学语文课文:《唐打虎》
从前,皖南山区有老虎。 有一年正月里,一只大老虎盘踞在村子后面的山上不走,伤害了不少牲口。壮丁几次出动去打它,都没有成功。村民商量说,要除这个害,非得请“唐打虎”不可。 “唐打虎”是徽州一个姓唐的大家族,据说这一家人个个是打虎的能手。大伙备了财礼,就派人到徽州去请。派去的人回来说:唐家的人答应了,打虎的能手随后就到。 过了两天,唐家果然派人来了,一个是老头,头发胡子全白了,背也驼了,还不住地咳嗽;一个是小孩,还不到十岁,说是祖孙俩。 老头觉察到了主人的神色,先开口说:“这儿离山上没几步路,先把老虎除了,回来再吃饭吧。”说完,站起身来,领着带来的小孩就走。 村里的人把他们送到山口,不敢往里走了。老头笑着说:“你们给老虎吓怕了,有我在这里,不用怕!”几个胆大的远远地跟在后面看。 进了山口,小孩走在前头,连连用鼻子闻。走了一段路,他对祖父说:“爷爷,这畜生就在这里,正睡觉呢。我把它叫醒吧。”老头点了点头,找个地势站好了。小孩就学起老虎叫来。果然,老虎从树林里出来了。它大吼一声,震得地动山摇,猛扑过来。 老头双手握着一把斧子,斧柄不到一尺,斧嘴四寸多点。他把斧子举过头,瞪大了眼睛,站得稳稳的。老虎扑过来,老头身子一蹲,把头一偏,老虎从他头上蹦了过去。谁也没想到,老虎一蹦过去就趴在地上不动了,肚子下面鲜血直流。大家围上去一看,原来才老虎的下巴到尾腚,都被斧子剖成了两半。 这一下村里的人都服了。老头带着孩子回村里吃饭,大家问他打虎的本事是从哪儿学来的。老头说,唐家的祖上不少人遭过虎害。后来出了个打柴的,叫唐牛,他身体壮,力气大,一担能挑二三百斤。有一次他正打柴,忽然来了只老虎。他拔腿就逃,老虎已经从背后扑上来了。他急得没法,两手抓住了从肩头扑下来的老虎腿,一下子用头顶住了老虎的咽喉,又用脚向后蹬老虎肚子。最后老虎不动了。唐牛的力气也使尽了,胸口已经被老虎抓得稀烂,抬到家里,一会儿就断气了。他临死还叮嘱儿子要打虎除害,交代了两条:一条是见了老虎不该怕,更不该逃;另一条是老虎见了人总要扑过来,要打它的咽喉和肚子。 唐家的子孙个个能打老虎,各有巧妙不同,但是大家都牢牢记住唐牛临死前说的这两条。 但昨天看到了不少网友的评论:
唉,确实丢了旧时民风彪悍的镇江人的脸了…… 点击分享:
老镇江 镇江女婿白岩松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雷霆战将赵文豹!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