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阴状元丁士美

 淮阴语文 2021-04-25

淮阴状元丁士美

文/陈静


      运河水波三千里,醉美淮阴四月天。4月17日,风和日丽,纪念状元丁士美诞辰五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我区名人大酒店如期举行,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元,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仲波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丁士美状元文化研究会代表、市县文史研究会代表等参加活动。市区领导王红红、董国喜到会致辞;王庆元、许长波、丁祖宏、郭培贵、刘海峰和仲波分别作交流发言。


1300年的状元历史,淮安只出过两位状元,一是淮安区的沈坤,二是淮阴区的丁士美。丁士美何许人也?可能只有对历史感兴趣有研究的人知道,多数人并不了解。

丁士美,字邦彦,号后溪,明嘉靖三十八年(1562年)考中己未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已经38岁,按照现在来说,亦属大器晚成。历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谕德、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兼教习庶吉士、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其历仕三朝,辅导二帝。因父丧回家守孝,因忧郁劳顿,病卒于家。追赠礼部尚书,谥文恪,赐祭葬。

丁氏迁淮第一代始祖名锺,祖籍南昌府(现江西)南昌县,当时是“生员”,寄居在淮阴。“后奉旨外乡寄居者编入里簿,始籍金城乡四图六甲”。锺生子进,进有鸾、凤,而鸾生二子:杰、伟;凤生子儒和伦,丁士美即丁儒长子。丁氏首先在五里涧桥落户,但旺于五里南部的丁集。后移居清河县城,即现在的马头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矢志不渝、发奋苦读的丁士美一朝及第,就中了头名状元,对于丁家乃至里人无异于“无风三尺浪,平地一声雷”。

丁士美的父亲丁儒,曾要求作为长子的他,从小就要争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丁士美也有这样的鸿鹄之志。在丁士美读书的年代,明朝规定凡廪生都可以领到官府月供六斗米。那些年龄较大和家境贫寒的廪生,经常偷偷把丁士美的米给分了,可他并不计较。丁士美28岁那年,也就是嘉靖二十八年,他在应天府乡试中考得举人第19名。其家人欢天喜地,“遂犒牛羊”招待乡亲。但后来接连参加两次会考(也称京考,每三年一次)皆落榜,不过丁士美没有放弃依然苦读。在参加第三次会考时还发生了一段故事。

嘉靖三十八年,丁士美赴京赶考。途经山东,一位刘举人见丁士美已38岁年龄衣着普通且言语少,很看不起他,当着许多考生的面说:“瞧你那样自不量力,你要是能中进士,我刘某人就从你胯下钻过去。”丁士美知道刘举人家境相当优越且狂妄,没有辩解,只是一笑了之。赶考路上刘举人经常肆无忌惮地嘲弄他,丁士美这个人涵养很好,也不生气,只是以笑回之。后来丁士美考取状元后,那个刘举人想起自己狂妄的举动,既羞愧又害怕。羞的是当时的狂傲,怕的是丁状元伺机报复。于是他请同窗好友作陪,找丁状元当面赔礼道歉。丁状元很客气地接待了他,并备了酒菜招待,告诉刘举人自己非但没有记恨他相反很感谢他一路陪伴、激励自己,让自己发奋。为此刘举人十分敬佩丁状元的为人。那一年刘举人也考中了进士,巧的是,不久刘举人被派到丁状元的老家淮阴旧县任知县。上任后,他立即让人在衙门口即当时码头镇修了一座“状元楼”,意思是状元住在上面,我出入衙门都要从状元身下经过,这也算是履行了当初的诺言,同时也告诫自己及后人:人不可貌相,山外有山,做人一定要谦虚。

丁士美为人缜密,端重,以道义自持。在贡学读书时,有一次补发粮食,别人欺他年少,将他的那一份给分了,丁士美怡然且不形于色。本科殿试毕,考官呈卷时,第一名已有拟定。但世宗阅过不满意,及至丁士美卷,见其策对首起便言:“帝王之致治,是必君臣交儆,而后可以底德业之成;必人臣自靖,而后可以尽代理之责。”并提出“去三浮,汰三盈,审三计,”“三浮”是指:官浮于冗员,禄浮于冗食,用浮于冗费。“三盈”是指:赏盈于太滥,俗盈于太侈,利盈于太趋。“三计”是指:有不终岁之计,下也;有数岁之计,中也;有万世之计,上也。世宗极为赞赏,亲自用朱笔圈“君臣交儆,人臣自靖”八字,填于首,遂擢丁士美第一甲第一名。时年38岁。

丁士美对革除弊端、澄清吏治见识深远,于后来的张居正改革具有启发意义。其生性耿直,为官清正,不附权贵,深受当时清议之推重。丁士美考取状元后,授翰林修撰,预修《永乐大典》。当时世宗专用严嵩,海内耗竭。丁士美的策论切中时弊,受到士大夫们的一致推崇,但官阶十年都不得升迁。先是,浙江人赵祖鹏同为翰林官,有一女为权臣陆炳的继室,倚仗陆炳的势力,富贵一时,赵祖鹏还有一个小女儿,才貌双全,当时丁士美已丧偶,赵祖鹏便欲将女儿嫁给他,丁士美拒绝了这门婚事。而会元蔡茂春仰慕赵家的权势,竟入赘为婿,一时清议沸然,大家都鄙薄蔡茂春,而推崇丁士美。不久,陆炳去世,赵祖鹏亦被贬谪,家境立刻衰落,蔡茂春亦在官场屡遭不顺。隆庆六年(1572)丁士美掌翰林院事。万历初,任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曾五次出任考试官,均能公正选拔,不受请托,不徇私情。在其任上,“高谊维风,清操振世”,他谢绝一切馈赠,就是亲友也绝不留情面。每次进见,他都能正言劝谏,反复开导,帝多容纳。丁士美与人相处退然若无能,然所谈若不合其意,则怫然见辞色。

明万历乙亥年(1575)6月,丁士美父亲丁儒去世,按当时封建道德和规矩,丁状元回家守孝三年。在第三年万历丁丑年(1577)8月初一中午,57岁的丁士美因病“卒于家中”。朝庭闻讯,赠“礼部尚书”谥文恪,赐祭葬,“谕葬双松公墓西”(双松是丁士美父亲丁儒的字),也就是将丁士美安葬于现淮安区城东其父墓地西侧。其时清河县隶属于淮安府,丁氏已由码头举家迁徙府城多年。

作为一个文臣,丁士美状元从政18载,经历三朝。遗憾的是留下诗文并不多。他曾参与或主持纂修国史、实录及重录《永乐大典》。现存世的《永乐大典》,都是由丁士美等人重录的版本。个人专著有《经筵四书直解》一部;《御选明诗》等诗集中,收有他的诗六首;《中国历代状元诗·明朝卷》收录其诗一首《春光游宝光寺》;另有《高家堰记》等十几篇文章留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500年前,丁士美出生于淮阴,历经寒窗苦读,38岁成为淮阴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他品行端正,为官清廉,多次主持科举考试,参与重录《永乐大典》,辅佐隆庆皇帝,教导万历皇帝,协助张居正推行“万历大改革”,堪称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也是当今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效仿学习的典范。

    2021年4月19日于淮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