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读者朋友“彭小”的提问: 奶爸你好,请问文科生到底有没有前途呢? 我今年高二,选了文科。搜百度以及一些专门做志愿规划的老师,还有电视剧里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些专业都很高大上,比如英语,小语种和法律会计这些,学这些专业的都很有精英范儿。 好像能学到很多非常专业的知识,毕业工作很对口,起点高,似乎毕业都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且有一门技能傍身,不仅衣食无忧,甚至未来可以进名企当高管。 但我大学毕业的姐姐却不这样认为,她说文科生专业不重要,都比较鸡肋,只要是双非院校毕业的都不好找工作,建议我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就报什么。 而且最近还有个论文,说很多国家发展不好,是因为文科生太多了。 我就很犹豫,文科生真的注定发展不好,甚至要成为国家拖累吗?奶爸你觉得文科生比较适合读哪些专业,或者你有什么专业推荐给文科生报吗? 奶老师答: 文科生选专业会遇到一个非常大的窘境: 报纸杂志电视里,甚至我身边人,前辈同学等,读了这个专业,都混的很好。 可是我也读了这个专业,为什么我自己就成了个傻逼? 比如英语专业,多年以来都说能进外企,很多人都进了宝洁联合利华,可我读了不要说进宝洁,最多也就搞搞保洁。 比如小语种专业,多年以来都说急需跨国人才,就业前景好,竞争力强。外企经理,高端外贸,成熟商人,听上去就拉风。可我读了连一份基本对口的工作都找不到,不得不被迫转行。 比如说法律,多年以来都说读法律毕业出来是古美门,大律师,维护世间正义,可我读了找对口工作最多找个月薪三千的助理。 比如说财务金融,多年以来都说这个专业能当CEO,能进投行基金公司,刚毕业就年薪百万,可我读了之后一个月也就月薪三千小会计。 以上就是文科专业的就业困境,从宣传和榜样上来看,各类文科尤其是商科专业,就业非常吃香,但是自己一旦去尝试,立刻傻逼,掉火坑里起不来。原因何在? 1,我们社会的特殊性。这里的特殊性和专业没关系,和岗位有关系。 岗位的特殊性就是入行起始的待遇太低了,比如医学、法学,财务,金融这类行业,在美国毕业就非常吃香,可以保证小康不愁,但是国内刚毕业往往沦落为底层打工仔——不论是大学教育还是行业发展,都很惨淡。不单单是扩招问题,很多优秀毕业生哪怕是找到对口工作,成为了医生或者法务助理,也就几千块的薪水,不要说发达,房租都是问题。这显然不单单是高校扩招人太多的问题,行业发展水平太低,对底层从业者太过压榨更是个严重问题。 2,文科专业的出路跟专业类型名称关系不大,跟学校关系最大。 跟我一样大岁数,同一个时代毕业的,一样都是学英语专业的,我三本毕业,刚毕业就非常辛苦,辗转找不到工作,到了十月份才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而我一个朋友,还没毕业就被联合利华录用了,因为她是浙大的(当然那一年浙大毕业的人并不是全部都被联合利华录用,她也是浙大英专中的佼佼者才进入的联合利华,这个是后话)。 3,学校管理问题,一流学校抓学习,二流学校抓纪律,三流学校抓卫生。
垃圾学校,误人一生,比比皆是。 所以在国内,文科专业就是这种尴尬的存在,它是双金字塔模型: 学校的金字塔——这里指的是顶尖的那几所,企业招聘最爱,常驻大城市的高校, 能力的金字塔——有才能的人利益全得,没才能的人底层打工。 这里的好消息就是,哪怕是在学校金字塔顶端的人,大部分也都是处于能力金字塔的中段甚至底端的,这是现实。 优秀的人在什么地方都是少数。 所以普通人选什么专业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大学里做什么: 不论在什么大学,都认真修炼自己的实际能力, 大三时看专业需求,决定是否要考研。 注意,我从来都不反对考研,但是考研不能成为废物的逃难地,loser的庇护所,不能说你一无所有屁也不懂,对外界完全不了解充满恐慌,所以毕业了只能考研,这种人考上了也没什么用,一旦考不上就是冰窖地狱。 所以在大学时候应该先发展能力,再思考考研方向: 1,英语口语,这个不用多说,绝对是加分项, 2,口才和表达,演讲比赛辩论赛, 3,文案写作,知乎微博拿赞,公众号拿赞,这个不需要外出对着电脑就能做, 4,基本的商业常识,多看招聘网站, 5,必要的实习经验, 6,专业的实际能力,金融财务法律等等都能够学到实际能力,汉语言文学英语专业也是同理,光求跟分数学历没什么卵用,硬专业技能你有没有,你是不是真的热爱擅长本专业?要么努力钻研,要么觉得不热爱赶紧放弃自学别的。 以上就是最基本的几条,做到了这些,你自然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什么位置。 至于本题中的文科生究竟比较适合就读哪些专业?说难听点,其实都差不多。 对高中的文科生来说,学校的位置和牌子,远大于专业名称。 对于大学的文科生来说,不论在什么学校,永远是能力金字塔模型占比最重要 。 |
|
来自: 昵称44943940 > 《转自恶魔奶爸Sam 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