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步练习]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分布

 风吟楼 2021-04-25
第一节人口分布同步练习

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图片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温带沿海            B.热带平原

C.高山高原        D.寒带内陆

2.以下地区人口稠密的是(  )

A.撒哈拉沙漠       B.亚马孙平原

C.南极半岛        D.湄公河三角洲

解析:1.A 2.D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人口50%以上分布在海拔200 m以下的平原地区, 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温带地区,由此判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的沿海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适合人类居住,故答案选A。第2题,撒哈拉沙漠属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亚马孙平原属于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南极半岛属于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区,都不适合人类居住;湄公河三角洲属于温暖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稠密,D正确。

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片

3.如果以距海岸超过200千米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4.非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重最小的原因是(  )

A.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

B.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

C.海岸线平直,少海湾和半岛

D.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

解析:3.A 4.C  第3 题读图可知,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比重最大的是大洋洲。

第4题 非洲海岸线平直,少岛屿、半岛、海湾、内海等。

目前,全球约75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示意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5~6题。

图片

5.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6.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解析:5.B 6.C 第5题,读图可知,20°N~30°N范围,人口比重最大,故选B。第6题,读图可知,40°S~50°S范围人口比重很小,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多为海洋,陆地面积较小,故选C。

  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回答7-9题。

7.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气候炎热   B.降水少

C.矿产资源贫乏   D.地势起伏大

8.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地势平坦开阔

C.交通便利

图片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

9.一般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有(  )

①土壤贫瘠   ②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风力大   ④干旱缺水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7.B 8..D  9.C  第7题,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广布,人口稀少。第8题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之一,人口稠密。第9 题 一般的高山、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温低,往往气候寒冷,土壤发育不充分,因地表崎岖往往交通不便,但因海拔高,蒸发弱,大多不干旱缺水。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相关性示意图,回答10~11题。

图片

10.图中曲线反映的地区可能是(  )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11.该地海拔400 m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解析:10.D 11.A 第10题,读图可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 500 m地区,尤以1 000 m人口密度最大,不符合四川盆地和恒河平原的实际情况,A、B错。巴西高原人口集中于海拔500~1 000 m的地区,C错。第11题,由上题可知,该地海拔400 m以下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面积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下表,回答12~13题。

年份

东南部

西北部

面积比例/%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面积比例/%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1953年

43.24

94.80

139.51

56.76

5.20

5.83

2000年

43.24

94.59

303.78

56.76

5.41

13.23

2010年

43.24

94.41

325.84

56.76

5.59

14.68

12.“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较稳定,主要取决于(  )

A.计划生育政策          B.人口迁移方向

C.自然地理环境        D.地域开放程度

13.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

A.巴西       B.加拿大

C.澳大利亚        D.德国

解析:12.C 13.D 第12题,“胡焕庸线”东南侧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基础好,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分布,人口比重一直较大。西北部由于自然环境脆弱,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人口比重一直较小。故选C。第13题,亚马孙平原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加拿大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人口集中在较温暖的南部地区;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在大分水岭的东南侧;德国北部为平原,且地处沿海,人口集中,而南部虽为山地、高原,但土壤肥沃,农业基础好,人口也较集中。故“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德国,选D。

14.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的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的一部分。

图片

(1)写出图中人类大陆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分析图中B、C两个人类大陆形成的共同原因。

(3)D处被A、B、C三个人类大陆包围,但其只形成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位置和轮廓可以判断出A是欧洲,B是南亚。第(2)题,B和C两个人类大陆形成的共同原因,需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分析。从图中看,B、C两个人类大陆纬度大致相当,自然条件相似,历史悠久。第(3)题,D位于亚洲中部,距离海洋远,气候干旱,环境条件较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答案:(1)欧洲 南亚

(2)地处中低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

(3)D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地形阻挡,降水少,沙漠广布,只能在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丰富的地方发展农业。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