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帕木竹巴政权 1、帕竹的往昔 ![]()
噶举派是西藏教派中一个体量巨大的派别,但和其他教派几乎都是由某位大师肇始不同,噶举派从一开始就有至少两个传承体系。一个开始于琼波南交,名为香巴噶举;另一个是由玛尔巴传下来的,名为塔波噶举。 这两位大师,都曾远赴印度学经,学成回藏后各自开始弘法传承,这两派所传承的密法是同源的。因为其教派特别重视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故而被称为“噶举”(藏语意为“口传”)。又因为,噶举派初祖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等人在修法时都着白布僧裙(当时,凡是修这种法的人,都依照印度习惯穿着白僧裙),遂有白教之称。 正是因为噶举派特别重视师徒之间的口传心受,所以这个教派产生了众多的分支。其中,香巴噶举在传承中日渐式微,至公元15至16世纪左右,逐渐销声匿迹。而达波噶举却日渐繁盛,并衍生出了噶玛噶举、帕竹噶举、蔡巴噶举、拔戎噶举四大分支,其中,帕竹噶举又再次衍生出止贡、达垅、主巴、雅桑、绰浦、修赛、叶巴、玛仓八个小分支,噶举派人把这些支派总称为“四大八小”[1]。 塔波噶举的初祖,玛尔巴译师也算是老熟人了,我们讲到米拉日巴大师的时候,曾多次提及这位大译师。他是洛扎(今洛扎县)地方一个富足人家的孩子,本名却吉罗追。年轻时,曾多次前往印度学法,回藏后,在洛扎地方的卓窝垄(今洛扎县色乡)定居授徒。 在他众多的弟子中,米拉日巴的成就最高,他传承了玛尔巴的修法,再传弟子塔波拉结,才形成塔波噶举派。 西藏的政治民生环境发展到塔波拉结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各地建寺立派的风潮。塔波拉结也改变了之前噶举派,“不立寺院,在家修行”的传统,他的四个弟子分别在前后藏建寺收徒,形成四个支派。其中,便有帕竹噶举派的创始人帕木竹巴·多吉杰波(1110-1170),意为“金刚王”。 帕木竹巴·多吉杰波出生于康区金沙江流域的哲垅乃学地方,幼丧父母,9岁出家,先后于家乡从师16人。19岁时游学西藏,接触了各派的教法。还曾拜在萨迦初祖贡噶宁布门下,修习萨迦派的密法。但当他接触了塔波拉结之后,他认为塔波拉结传授给他的密法,胜过以前学到的各种教法,于是奉其为“根本上师”[2]。 公元1158年(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帕木竹巴·多吉杰波在现在西藏的帕木竹地方(桑日县境内)修建了一座小寺,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丹萨替寺。 从此之后,帕木竹(帕竹)成为了西藏历史上屡见史端的名词,并成为了地名、人名、教派支系名以及帕竹家族名、地方政权名这五位一体的名字。 帕木竹巴· 多吉杰波的余生全部都在丹萨替寺度过,在史料记载中,他弘传的教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据说当时拜在其门下的弟子多达800人。 但帕木竹巴· 多吉杰波门徒众多,可寺院的经济状况却始终不见起色。以至于,当他去世后七八年间,居然没有人愿意接任丹萨替寺的寺主之位。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按说丹萨替寺所在的帕竹地区(位于山南桑日县附近),紧邻吐蕃王朝发源地雅隆河谷,自然环境非常优越。同处一个地区的桑耶寺,能够发展成为卫藏地区著名的寺院,很难想象距离不到百里之遥的丹萨替寺会混的如此之惨。 甚至,当帕木竹巴· 多吉杰波的弟子止贡巴·仁钦贝接任丹萨替寺寺主之后,几年间他也支持不下去了。不得不离开丹萨替寺,来到墨竹工卡县东北的止贡地区,创建了止贡梯寺。 虽然帕木竹巴· 多吉杰波不是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但他却是一个好老师,其门下牛人辈出,止贡巴·仁钦贝、达垅巴·扎西贝、林热·白玛多吉学成之后,分别创建了止贡噶举、达垅噶举和主巴噶举。 当止贡巴·仁钦贝在止贡峡谷站稳脚跟后,他联络在达垅的师兄弟扎西贝二人相约共同出资复兴丹萨替寺。实心眼的达垅巴·扎西贝为了修建丹萨替寺大殿,供奉了大量的财物和经卷。 当大殿落成后,止贡巴·仁钦贝借口寺院和周边势力有纠纷,担心财物和经卷遭受损失,将这些财物全部运回了止贡梯寺。这种鸡贼的做法,不但丹萨替寺的僧人不干了,达垅巴·扎西贝也怒了,这不是耍我吗?!帕竹、达垅、止贡三派为此发生了长时间的纠纷。 直到公元1208年,山南郎氏家族的扎巴迥乃出面调停,算是平息了这一纠纷。 但作为调停人,札巴迥乃的身份也很微妙。他本就是止贡巴最得意的弟子,长期跟随在他身边,被称为京俄(意为眼前人)。由他来担任事件的调停人,当然不会让自己的教派受损,但其家族时任山南地区的地方官,估计他是凭借这种半官方的身份才让达垄噶举和帕竹噶举服了软。 正是因为成功的解决此事,他“被委任为帕竹丹萨替寺座主的继承人。”[2]当止贡巴·仁钦贝去世后,札巴迥乃更进一步,以止贡京俄的身份身兼两派的领袖。 应该说札巴迥乃是一位很有能力的高僧,在他任职期间止贡和帕竹两派都得到显著的发展。 公元1240年,蒙古将领多达那波领兵入藏,首先和蒙古军队发生接触的宗教领袖也是札巴迥乃,但他婉拒了蒙古人的邀请,反倒将萨迦班智达推到了前台(冰冷的凝视),“为了整个吐蕃的利益,你应该前去。”[3]。 但在多达那波给阔瑞的汇报中,依旧认可了札巴迥乃的势力,“在边远的吐蕃地方,僧伽以噶当派为最大,达隆法王最会讲情面,止贡寺京俄的权势最大,萨迦萨班对教法最精通,迎请何人请明白指示。[4]” 札巴迥乃主持丹萨替寺二十二年后,将座主之位让予了侄子扎巴尊追[5]。从此之后,帕竹领袖便开始在郎氏家族内部传承,在帕木竹地方一个由帕竹噶举派和山南郎氏家族结合而成的政教合一的政权逐渐形成。 [1]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_王森;[2][5]、《汉藏史集》_达仓宗巴·班觉桑布_陈庆英译;[3]、《贤者喜宴》;[4]、《西藏王臣记》; |
|
来自: 墨夜他爹 > 《03 大争之世——割据时代的教派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