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秘哈尔滨 (084) 兆麟公园(下)

 泰山石敢当666 2021-04-25

在解放后的一段时日里,兆麟公园几度成为全市重大活动的集会场所:1950年公审邪教“一贯道”案犯的大会、1950年第一个国庆节的露天游艺大会;1958年“大跃进”全市“双革”成果游园大会…除此之外,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花前月下的陪伴。多少哈尔滨人从它的林荫路上走过,从蹒跚学步到青丝如雪。这座几乎与城市同龄却保存最为完好的老公园,在哈尔滨人的心目中无疑是具有特殊地位的。现在,兆麟公园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历史遗存被认定为一处整体文物,公园内的多座建筑物、桥梁、人工湖和公园围墙也都被认定为单体文物。

五十年代,哈尔滨摄影社镜头下的兆麟公园

五十年代,哈尔滨摄影社镜头下的兆麟公园

具有百年历史的兆麟公园围墙是市三类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通透的欧式围墙由米黄色砖石柱垛与墨绿色金属栏杆组成。柱垛间距约三米,柱身修长、比例适宜,柱垛上的横向装饰线、帽檐和顶部的花苞造型都保持着当年原貌。在公园西门的一个墙垛下方有一个金属圆牌,上面是凸起的“301”和“1915”字样。“1915”应是围墙的建筑年代,“301”则颇为神秘。公园围墙西门以南的部分是在1927年公园扩建后修筑的。虽然围墙样式一致,但邻森林街的南门门柱却与西、北两个大门的门柱有些许差别,这大概是当年的建设者有意为之吧。

兆麟公园北门

兆麟公园北门

兆麟公园南门

兆麟公园南门

西门上神秘的圆形金属盘

西门上神秘的圆形金属盘

独具欧陆风情的百年老墙,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当2005年有人以“国际化发展”、“人与自然亲近”等理由提议拆除兆麟公园围墙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市民都意识到历经百年风雨的它已经不只是一段围墙,也是这座城市独特风貌的重要组成,更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所以今天,我们还能欣赏到兆麟公园浓荫下优雅秀丽的柱垛和风雪中永远待放的花苞时,都要感谢那些为它勇于发声的人们。

三十年代,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一家在道里公园围墙前,铁艺栏杆与现存样式有很大不同

三十年代,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一家在道里公园围墙前,铁艺栏杆与现存样式有很大不同

从友谊路一侧的北门进入兆麟公园后,右边就是李兆麟将军墓。苍松柏翠间,一座九米高的纪念墓碑矗立在李兆麟将军的胸像后。四面起脊翘檐的塔冠具有简洁的中式意蕴。黑色的大理石上镌刻着金色的大字,墓志龛上有1946年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撰写的墓志。1963年朝鲜国防部长崔庸健在周恩来总理陪同下在这敬献了花圈。崔庸健与李兆麟曾在林海雪原中并肩作战,共同领导过东北抗联。2005年将军墓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前后,附近的机关单位、中小学校都会来此祭扫并组织新党员、团员和少先队员的宣誓仪式。对英雄的怀念从未停止,一代代薪火相传。

李兆麟将军墓

李兆麟将军墓

公园的中心是鸳鸯湖,连接湖心岛的是五座造型各异的小桥。二十年代的跨虹桥、渡涧桥和云舟桥依然散发着古朴典雅的韵味,云舟桥凉棚上木制门楣的谷穗图案与从前一般无二,跨虹桥还保留着厚木桥板。彩虹桥和踏溪桥则是在四、五十年代人工湖扩建时修筑的。“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波光潋滟、绿柳怀中,九十个春秋里,跨虹桥的身影不知装点了多少离人的梦。

跨虹桥

跨虹桥

跨虹桥

挖湖的土石堆砌成了两座小山,公园东部的谓之“东山”,湖心岛上的是“西山”。山上都建有凉亭。东山上是单檐四角亭,取日出东方之意命名为“朝晖亭”,匾额上书“云蒸霞蔚”。西山上是重檐六角亭,为纪念英雄取名“将军亭”,匾额上书“冰清玉洁”。这两座亭子从前的模样与现在可是大相径庭。在三十年代的老照片中可以看见,当时的将军亭虽是重檐四角的中式形状,却是以白桦原木搭建,充满原始气息。现在这两座清代皇家园林风格的亭子是于2003年重修的,纯木架构、隼桙搭接,雕梁画栋、彩饰辉煌。将军亭里多是玩耍的孩童,而朝晖亭里则常常传出琴音和歌声。暮色里,或激昂或悠长的乐曲常在氤氲的花香中流淌。

西山上的将军亭

西山上的将军亭

历史上的将军亭与现在大相径庭

历史上的将军亭与现在大相径庭

东山上的朝晖亭

东山上的朝晖亭

西山的脚下有一幢以木栅栏围着的俄式“木刻楞”小屋。这是典型的俄罗斯民间风格建筑,主体由圆木搭接而成,门廊、屋檐、窗棂上装饰着层层叠叠的木制雕花。这种木刻楞建筑现存不多了。但在哈尔滨城建初期却很常见,南岗的圣尼古拉教堂就是这种建筑风格的巅峰之作。这座色彩鲜艳的俄罗斯木屋大概建于1903年,比董事会花园的时间还早。而它又正巧坐落在浓墨重彩的将军亭下,华洋相对、呼应成趣。

俄式“木刻楞”小屋

俄式“木刻楞”小屋

俄罗斯木屋旁是建于1928年的原特别市公园阅报社。墙体厚重凝练,装饰简洁。北向大门的上方是从右向左排列的黑色繁体字题头,很具有民国风。这阅报社原是为“开通民智,改习良俗”所建,当年每日上午十一点到晚九点对公众开放。而那时特别市公园的开放时间为早晨八点到午夜一点,所谓的“夜公园”也从侧面印证了彼时的哈尔滨真是一座不夜城。

俄式“木刻楞”小屋

原特别市公园阅报社

原特别市公园阅报社

阅报社内部有书刊阅读区、儿童阅读区、报纸阅读区及办公室一间,报纸、杂志、地图、通俗读本、儿童插画一应俱全。即便是现在,公园里这样的公益阅读空间也是极为少见的,何况是九十多年前这片风雨飘摇的大地。可惜,现在这栋建筑只是几间办公室了,南边的阳光房,为园里的禽鸟和乌龟过冬使用。设想,若此建筑能够恢复原来的功用,摆上书报、放上桌椅绿植,让这里再度飘散书香、绵延历史的脉络,该是多么美的一道人文风景啊。

展览馆位于公园的东南部

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展览馆位于公园的东南部。它样式别致,平面呈十二边形,立面层次丰富。仿中式的十二角攒尖屋顶、下层对应六条屋脊呈放射状延展,辅以天窗采光。最下面一层和正门上方的屋顶用了绿色琉璃瓦,门口中式石材栏杆围合。整栋建筑是中式建筑的皮、西式建筑的核,充分体现了华洋融汇、中学西用的精神,十分有趣。

俄式板夹泥结构建筑

俄式板夹泥结构建筑

园里还散落着几处俄式板夹泥结构建筑,如南门附近的原公园摄影部和东山背后带花房的俄式小房等,式样简洁,保存尚好。

东山脚下带花房的俄式房屋

东山脚下带花房的俄式房屋

兆麟公园古树名木繁多,植物资源丰富,是市中心难得的一片绿肺。当四月中旬,金黄的连翘舒展开第一片花瓣,兆麟公园就开启了满园芬芳的花季。榆叶梅、丁香、芍药、荷花、金鱼草…次第开放。尤其是丁香盛放的时节,满园白色、紫色的花影缠绕着沁人心脾的幽香,引人流连忘返。这里有哈尔滨最早栽植的一批丁香,树龄最大有超过百岁的暴马丁香,树龄最小的也有五六十年了。百年的榆树、杨树、云杉、樟子松等都遒劲挺拔、郁郁葱葱,成人环抱粗的大树比比皆是。春日迟迟、闲看儿童捉柳花;七月流火,夏木阴阴正可人。若待到秋意阑珊,那湖畔夕阳下的金柳,则让人仿佛穿越到徐志摩笔下的康桥。

兆麟公园古树名木繁多

兆麟公园古树名木繁多

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可爱的生灵。树枝间跳跃的松鼠、水波间游动的锦鲤,都比不过天空中的飞鸟。灰喜鹊、红顶雀、红尾伯劳、戴胜、翠鸟…近些年出现在兆麟公园的野生鸟类已达二十余种,明星却是鸳鸯。从1995年第一次出现,一拨又一拨的野生鸳鸯已将兆麟公园当做夏季栖息地。这些纹彩斑斓的爱情鸟催生了众多的“鸳鸯粉”,里面既有热心市民;也有致力于野生鸟类保护的学者;更有一大批摄影爱好者。每年五到七月,当小鸳鸯孵化后第一次从树上鸟巢跳下来时,湖边早已聚集了各大门派的摄影高手。“长枪短炮”对着树梢,等待捕捉稍纵即逝的跳巢时刻。这俨然成为兆麟公园里又一道可爱的风景。

鸳鸯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而这里没有网罗。园区为鸳鸯们多准备了人工巢穴,围出专门区域防止过分热情的游客惊扰鸳鸯的孵化。到十月末,南迁的鸳鸯能达到将近二百只。不断壮大的鸳鸯群体成了兆麟公园的新名片。人们几乎忘了“鸳鸯湖”曾名“天鹅湖”,而天鹅也真的来过。2006年的7月,两只美丽的黑天鹅曾在一只雄鸳鸯的带领下飞落到兆麟公园的天鹅湖上。稀有又挑剔的黑天鹅在这里安了家。两年后,黑天鹅又引来了两只白天鹅做伴。四只天鹅在人工湖内悠然自得,吸引无数游人观看、投喂。感受到人们的热情,天鹅们还会直接从游人手中叼取食物。也许正因如此,它们失去了对人类的戒备。直到有一天,黑天鹅中的一只被人偷走了,另一只的翅膀也被拽伤,日日哀鸣。很快,白天鹅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只有鸳鸯们仍旧年复一年回到这里,带给人们从春到秋的惊喜。

第一场雪落下了,兆麟公园里寂静无声。候鸟南飞、游人散去,似乎一切都已沉睡。只有哈尔滨人知道,这时的兆麟公园才将真正绽放出流光溢彩,一个崭新的琉璃世界将在这里诞生,放射出耀目的光辉。这里是中国冰灯艺术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形成时间最早、延续最久的大型室外露天冰灯艺术展。生命力只有两个月的冰雪建筑,却凝结着哈尔滨冬之魅力的精华,被称为”永不重复的童话”。

冰灯,最早是本地渔民发明的。隆冬季节,用桶盛上水,放在室外冻半宿,将中心未冻结的水倒出,形成一个空心冰坨,放进点燃的油灯,防风透亮又便宜,称为“穷棒子灯”。逢年过节,家门前摆上这种灯,再贴上红彤彤的剪纸,一派喜气。而冰雕则来源于俄罗斯东正教的主显节。曾经,每年1月19日东正教会都会在松花江上搭建冰祭坛和冰十字架,开凿洗礼池举行冰上洗礼,隆重地纪念耶稣受洗的这个节日。有些东正教堂也会在室外安放冰雕的十字架。后来,主显节冰上洗礼的仪式消失了,而由此生发出的冬泳运动和冰雕艺术却成为留在哈尔滨人心中的种子,等待生根发芽。

1942年松花江上巨大的冰十字架

1942年松花江上巨大的冰十字架

1963年2月7日,元宵灯节的前一天,在哈尔滨的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和市长吕其恩的推动下,兆麟公园举办了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园中上千盏冰灯,多是受“穷棒子灯”启发而做的,有的涂上颜料,大大小小的立在路旁、扣在山上、挂在树上,摆在凉亭里。花卉、活鱼等冻在冰块里,被称为冰花。冰道上做了些可供孩子们玩耍的小爬犁。一头四米高用天然雪塑造的大象,算是园中最大的冰雪景观了。开园后,哈尔滨市民扶老携幼争相而来,盛况空前。原定3天的展览开了6天,接待游客25万人,开创了现代冰雪文化的先河。此后兆麟公园的冰灯游园会每年一届,越做越精,越做越美。文革期间冰灯游园会中断了十二年,直到1979年恢复举办第五届冰灯游园会 ,此后年年如约,再未中断。从此哈尔滨漫长的冬季有了迷幻的光影、绚丽的色彩。

第一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

第一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

每一个哈尔滨人心中都有关于冰灯的记忆吧。尤其是孩童,最爱沉迷于冰的晶莹剔透、雪的洁白无瑕和光的变幻莫测。在由树枝搭起再用消防水枪喷洒冻结成的雪洞里穿行,从东山顶上一直延伸到湖里的超长冰滑梯上滑下。小时候,每一个能去兆麟公园看冰灯的日子都是狂欢节。阳光穿透冰晶的光彩让我们领略到传说中的琼楼玉宇,彩灯耀眼,穿透灰暗的生活,我们都在水晶宫殿中。

世界高水平的国际冰雕比赛,也让我们第一次见识到各国艺术的不同:日本队翎毛毕现的细腻;苏联队大刀阔斧的粗旷;欧美队看不懂的抽象…冰灯景观年年推陈出新,仿佛拥有无穷的创造力。那时的兆麟公园总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每年两个月的游园会接待游客30万人次。

哈尔滨冰灯扬名四海,成为城市风貌的新名片,并由此生发出对冰雪文化的深度挖掘。1985年1月5日,在兆麟公园南门外举行了首届哈尔滨冰雪节开幕式。这是中国第一个冰雪特色的地方节庆,也成为世界四大冬令盛典之一。冰雪旅游风生水起,已然是哈尔滨旅游业的支柱,而兆麟公园却渐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受公园空间所限,冰灯游园会的规模已再无拓展余地,而冰雪大世界、雪博会、冰雪欢乐谷的规模却越做越大,成为蜂拥而至的国内外游客的首选。几十年冰雪艺术的熏陶使本地人早就习以为常,主要街路广场上随处可见冰灯景观,并不需要再花钱去公园里看。兆麟公园的票价对市民一再优惠,举办各种群众冰雕比赛,甚至与迪士尼联手,都改变不了日渐萧索的趋势。

往年十一月中下旬,兆麟公园都会闭园打造冰景,几个大门外会用冰建造起雄伟的门楼,安装上**届冰灯游园会的字样。然而2018年的12月,兆麟公园没有再建起冰景门楼,却邀请市民游客来免费观赏冰灯。冰雪节那天,久违的人潮又回到了兆麟公园,哈尔滨的市民又一次扶老携幼地来到这里。暌违已久的人们再次走进园中才发觉,虽然冰景比以前省俭了,人们的兴致却一如从前。只是,许多年前稚嫩的小脚现在已迈出坚实的步伐,而当年引领他们的温暖大手却已需要搀扶。年年岁岁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多少人在这片玉砌银镶的世界里任回忆淹没。也许,冰雪大世界是面向世界的,而只有兆麟公园的冰灯才是专属于哈尔滨人的记忆。

又是一年冰封时,哈尔滨四处的冰景已热火朝天的开建了,兆麟公园却还安安静静毫无声息。这个冬天,我们还能在兆麟公园——这个冰灯艺术的发源地,再看到那璀璨生辉的美景吗?也许有,也许没有…而我们依旧等待它再一次绽放奇迹。

公交路线:

公交:4路;8路;12路;16路;23路;29路;95路;101路;102路;103路;118路到防洪纪念塔(友谊路) 站下车步行320米即到。

4路;8路;12路;16路;23路;29路;95路;101路;102路;103路;118路到儿童医院站下车,步行150米即到。

3路;12路;19路;24路;64路;76路;79路;94路;95路;98路;107路;108路;109路;206路;郊6路到道里三道街站下车,步行100米即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