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做了一个桃花源的梦

 吉普赛冰块 2021-04-25

蜀地有山名曰瓦屋,形似方桌,山顶常雪,风霜高洁,大小瀑布百余,山麓有雅女湖,如珠遗人,常有孤舟蓑笠翁之景。山中四时之景多变,乃道教发祥地之一。苏轼尝云:“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

瓦屋山迈蜿蜒处,竹林茂密,云雾缭绕,此处有一小镇,良田美池,瓦屋碉楼,民风淳朴,远离京城,以耕种捕鱼为业,而山中美景也为古今文人墨客所向,此地有一街曰:无风。乃苏轼游学于瓦屋所取,取其诗:“也无风雨也无晴”之意。

 无风街夜灯火通明,常有琴瑟之音回荡山间,缘是一家茶室传出,茶室位于风街尾,招牌书“无律”二字。青瓦白墙,墙上着梅兰之画。圆形拱门,雕花窗牖,花草众多,香气沁人。此住一女,名曰亦舒,体态瘦弱如黛玉,美貌如诗经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有一白猫常伴左右。深居简出,素日里好赋诗品茶,艺事皆通。偶创自山采而来之野菜,为无忧酒楼菜肴之新。常有城中仕子不远千里而来,求者之心。皆为女子一一拒之门外,此女少时已私定终身,男子诺在十八娶之,二人隐于瓦屋。后男子于役,不知其期。此女一人至瓦屋,痴心等待。古人云:“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其虽年少,却已心生迟暮。

忧酒楼为一座老楼,雨痕显然,有藤势蔓,无余饰,门悬招牌无忧,贴无字联,八个灯笼迎八方客,进门所见极简,长凳配八仙桌,为老木漆桐油。八仙桌所隔极阔,进出宾客互不扰。有两层楼,下为厅堂,上为雅间,如天井状,二楼四路通透为廊,可俯见厅堂,听老者说书。

无忧楼有三样宝,说书先生无忧酒,另一是老卤。无忧酒偏淡偏肉,书生与女子宜饮,有大汉嫌此酒弱,饮不过三碗。无忧酒不能急饮,越急越烈,愈慢愈香,奇而味佳。无忧楼碗盘碟勺皆老瓷,有缀青花,缺而不换。

言此说书,可为无忧楼之大戏,说书先生亦异人,人称苏先生。在无忧楼说书只为讨酒,先生好酒为瓦屋人所知,日得饮上二斤无忧酒才说书,生曾高中,仕后二年而辞官归于瓦屋山,其妻怨之,离他而去,留先生一人,日游醉乡,曰:“惟五柳先生始知吾,惟太白始知吾。”惟在说书得时先生精神百倍,如老顽童模样,手舞足蹈,逗得众人捧腹。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历史人文,先生蜀音重,总言妙生,先生大智,有士子欲师,皆拒之。

无忧酒楼有一规矩,写无忧诗赠无忧酒,引得才子佳人慕名而来。话说店主本是一清瘦书生,名曰:终北。酒楼乃家中祖业,素日里喜赋诗作乐,所作好诗皆未发表,具已蒙灰,一众好友问其故,曰:”作诗只为取悦尔等与吾,吾不愿吾诗为外界俗人评说”。其友皆为其叹息。而为无忧楼掌柜却从不饮酒,只因家中有一酒鬼老爹,幼时起动辄打骂母子二人,幼年立誓绝不饮酒。

大风街东首,无柳河岸上,百年银杏旁,店门右立木匾,篆体赫然入目 : “大唐寒笋鲜鱼面”,并有“正德元年,阳明子书”之落款,方知此乃百年老店。桌椅碗箸皆为瓦屋山斑竹所制,门檐悬一风铃,风则叮叮当.... 叮叮当.....

店家老李本在京城经商,后遭小人算计,钱财尽失,遭牢狱之灾一年,悲恸不已还至瓦屋,重拾祖上传下拉面手艺并研新,引起瓦屋人一致好评。老李拉面亦一看点,其手法变幻无穷,须臾之间遂成细面,引得众人鼓掌赞叹。鱼无柳河里出而来,即刳肠,配以瓦屋高山寒笋,于锅内炖煮至乳白汤色,即入面,烧滚出锅,如配以蜀地酸萝卜,美味更甚。其鲜传十里外,凡以瓦屋山者,则俱以吃一碗“大唐鲜鱼寒笋面”为美色。

老李任性执拗,或睡到日晒三杆不当垆,或无柳河卧曝。有日县长之子游于此,使老李作面一碗,老李偷溜入了瓦屋山,无处寻之。以老李之肆掊之,次日,老李又筑一茅屋继业,众人无不敬。

无风街南千米处有一间草屋,以竹成围小院,上铺茅草,蔓绕,院内竹凳数只,一口老井,一犬伏于桂花树下,堂中悬一幅墨宝:“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另悬宋踏歌图一副,案上梨花插于筒,再无余饰。

屋后桃李成林,春落英缤纷,一女常卧树而憩,此女名曰:苏觉。着棉麻素衣,木发簪束发于顶。性情散漫,不喜束缚,崇尚老庄一派。常睡至午后起,好读书,不求甚解,好饮酒,尤喜自酿桃花醉,外人求而不得。数年前遍访名山大川,结识一众友,约归瓦屋。

其熟读本草纲目,或着蓑衣斗笠挂佩剑自深山而归,以寻药菜为生,能治小疾。寻得山中鲜菜,如鸡枞蕈,荠,马兰头,寒笋为瓦屋人所喜,速一抢而空。其犬名曰“二灰”,幼被抛至山中,奄奄一息,后为其寻草药时所见,入药医治,挽回性命,留于草堂,随进山采药,护于左右。

至街尾以西,无风街桥侧,陋旗上书“无字书坊”悬于檐间下。右悬字“古今名人文集诗集”。行人至此,可就近讨杯茶饮,分文不取。入门,木柜横堂,不染一尘,后置书架。新旧不一,读得旧书可换新书,为寒门士子所喜。遂来者络绎不绝。             

店主姓罗,字涤生。行武出身,而好文墨。少时参军,驻藏南中印交界,戌卫边二载有余。至俸满退,游至瓦屋,应为先生,根秃教尺,满袖粉笔灰,收入薄。为养家中双亲,遂向亲财,开此店,维持生计。衔觞赋诗,聊以余生。

嗟乎!庄子曰:“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己”,夫知谓之矣.....

这是我做的一个桃花源的梦,所有任性执拗洒脱淡泊的人都住在一条街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