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听歌到最后都会听古典?

 二师兄rth5wb02 2021-04-25

多年以前,在为一出音乐剧选曲的时候,我为一幕浪漫的独白戏选了德彪西的《月光》作为配乐。我享受着同伴们对我选曲逼格之高的赞赏,心里再一次感叹古典音乐实在是装x利器。

图片

可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爱音乐的人开始听起了古典音乐。原先他们可能喜欢民谣、说唱,可最终也都开始听起了古典。我不禁感慨,即使过去这么多年,古典音乐的生命力仍然如此顽强,仍然可以不断圈粉。

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典音乐可以这样长盛不衰呢?如果你心里也有同样的疑问,今天不妨和我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图片

什么是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定义。狭义的指的是西方音乐史上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7)的音乐,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同时开启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

小奏鸣曲 海顿(第三乐章) 钧枫雨昕 - 古典人生

图片

图片 西方古典音乐三杰

而广义的古典音乐大体指的是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严肃音乐,区别于民间音乐、通俗音乐。例如下面的两只曲子,第一支是20世纪的作品,第二支是18世纪的作品。时间跨度大,风格差异也很大。但他们都属于广义的古典音乐。

  
莫扎特: 土耳其进行曲 (Mozart: Piano Sonata No. 11 in A Major, K. 331: III. Rondò 'Alla Turca') Noble Music Project - 午茶约会: 古典钢琴庄园
The Rite of Spring: The Adoration of the Earth Igor Fyodorovich Stravinsky;Philharmonia Orchestra - Stravinsky: The Rite of Spring

古典音乐家们在进入21世纪以后,更多地在探索调性音乐以外的音乐,这时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比,显得十分前卫和先锋,例如john cage、steve reich等人的音乐。我将20世纪以后的音乐称为“严肃音乐”(相对于爵士、摇滚、布鲁斯等流行音乐)。

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历程,但无论是20世纪之前的还是之后的古典音乐,并没有逐渐消亡,仍然在不断圈粉。


图片

作品质量才是长盛不衰的王道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音乐,大多都是精品。几百年的发展,我们目前能听到的古典音乐,都是前人经过精挑细选留下来的佼佼者。具体来说,这些音乐质量高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和声的运用。20世纪之前的古典音乐,大多遵循着调性和声的理论框架,也就是大小调和声为主的功能和声。

在调性和声理论内,调内的每一级和声都有着自己明确的功能,最显著的就是五级属和弦会有强烈的解决到一级主和弦的倾向。例如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第五乐章:

图片

上面截取了第五乐章主部主题的首次出现(从第九小节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上下两个乐句长八小节,和声基本上是1、4、5级,非常古典。而16、17小节的终止式,就是典型的5级属七回到1级的终止。

而我们耳熟能详的现代流行音乐,也正是建立在调性和声的基础之上。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古典音乐打下的优质基础,流行音乐可能会大大逊色。

不同的是,在对调性和声的运用上,古典音乐要比流行音乐更严格、规整。我们这些熟悉了流行音乐1645和弦套路的耳朵在听到更完美的古典音乐时,至少会觉得悦耳,要进一步接受也比较容易。

图片

二是乐曲的结构,也就是曲式。一首曲子如果太过于简单,听过几遍就腻了。而古典音乐动辄三四十分钟的长度,4、5个乐章,第一次听根本摸不清线索。

可是仔细地听多几遍,或者对曲式有所了解之后再去听,会发现一首曲子就像一部电影、一本小说,起承转合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越听越有味道。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仍然能够被发掘出许多亮点。例如我们可以在绝大多数交响乐第一乐章听到的,古典乐中最经典的曲式——奏鸣曲-快板,就十分的复杂。

图片 图片 古典音乐经典曲式——奏鸣曲-快板

三是曲子的制作水准。我们现在听古典音乐,大多是通过唱片、流媒体、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出。除去水平不高的小乐团演奏的古典音乐以外,我们能听到的基本上都是顶尖的乐手、制作团队制作出来的。

包括演奏质量和录音质量很高的唱片、优秀的乐手在有着极好声学环境的音乐厅的演奏等等。即使完全不懂音乐,听到这些制作水准高的声音,也会不明觉厉。

例如下面的由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团演奏的贝多芬交响曲,就典型。顶尖的指挥家和演奏家,虽然因为时代问题,响度不高,听起来不够“亮”。但无论是录音质量还是声音动态都是一流的。

图片 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第一交响曲》

四是音乐的延展性。古典音乐一直在发展着,从巴洛克时期近乎炫技的旋律,到古典主义音乐密不透风的奏鸣曲式,再到印象乐派的奇异和声和调式运用。

古典音乐发展出了庞杂的分支,各种风格都有,任君挑选。就像一个藏书很多的图书馆,漫步其中,随手翻阅都能看到让人惊叹的内容。

图片

 图片 西方古典音乐历史发展树状图

图片

影视作品的推波助澜

回想一下,你上一次听到古典音乐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听到的?我相信很多平时不怎么听古典音乐的朋友们会回答说“上次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的”。影视作品对古典音乐的推广作用十分之大,具体来说有以下这两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是大量的影视作品直接用古典音乐作为配乐。例如库布里克的传世之作《2001太空漫游》选用了理查·斯特劳斯的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后来周星驰在他的电影中也用过)。

图片

 图片 《星际穿越》电影原声音乐

小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音乐,成为电影配乐史上经典中的经典,让不少人记住了这些曲子,甚至顺藤摸瓜地开始听起了古典音乐。

还有的电影,例如《星际穿越》,用巴洛克时期常用的巨大的管风琴来配乐,古典音乐和星际浩渺对比,有着独特的味道。

Cornfield Chase 6'9' - 星际穿越

其次,从上个世纪电影配乐出现开始一直到现在,许多古典音乐家投身影视业,用古典音乐的技法和理念,创作了数不胜数的优秀配乐。

John Williams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用管弦乐创作了数不清的经典配乐,大量运用了古典音乐的技法。

例如他为《辛德勒的名单》写的主题曲,短短四分钟,可以被拆分为引子、A段主题、B段发展、A段变奏回归这样的几个部分,属于古典音乐中十分常见的三段体曲式结构。同时,运用假终止、正格终止等古典音乐的经典终止式,配器为管弦乐器,处处都是古典音乐的影子。

辛德勒名单 柴亮;代博;瑞鸣音乐 - 重逢有日(小提琴名家柴亮 激情演绎奥斯卡经典名曲)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听多了这样优秀的配乐,自然而然也能接受古典音乐。

图片
流行歌曲中大量运用了古典音乐元素

作为音乐人们的灵感宝库,古典音乐在流行音乐的领域中也常常出现。除了前面说过的古典音乐的曲式、和声、调式被采用以外,很多流行歌曲甚至直接将古典音乐的经典旋律运用到自己的歌曲中。

例如魔力红乐队的《Memories》,很明显就采用了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的旋律。它直接将卡农中经典的一段旋律搬过来,配上歌词演唱。

图片 魔力红乐队《Memories》MV

同样这样借用古典音乐旋律的歌曲,还有前面提到过的SHE的《不想长大》、采用了贝多芬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旋律的Billy Joel的《This Night》。

除了直接运用古典音乐的旋律以外,还有许多音乐人从古典音乐中得到灵感,经过改动创作出了自己的流行歌曲。

图片

例如披头士的保罗·麦卡特尼就从巴赫的《Bourree in E minor》得到灵感,想要和巴赫一样试着写出互为对位的低音线条和高音旋律。于是他在吉他上摸索,终于找到好听的旋律和低音线。

图片

 图片 巴赫创作的《Bourree in E minor》

并且在高音线和低音之间加入了G音,最终形成了三个声部的吉他伴奏。再加上人声,就是四个声部。这就是《Black bird》。这样的借鉴方式,不同于照搬旋律,而是深入分析古典音乐的特征,并且用这些特征来二次创作。

我们在创作中也可以试着去借鉴古典音乐,找一份乐谱,仔仔细细地研究它们采用了什么和声行进,每个声部是如何运动的,分别用哪些乐器去表现等等,你一定会有很多发现。

图片

 图片 披头士乐队创作的《Blackbird》

也许一般的听众在听流行歌曲的时候,并不会发现古典音乐的痕迹。然而古典音乐中的和声、主副旋律的设置、终止式、和弦卡农进行等声响效果会潜移默化地让听众熟悉古典音乐的听感,从而为听众接受真正的古典音乐打下基础。

图片
写在最后

从音乐的层面上来说,古典音乐是现代流行音乐的源泉。如果你是音乐人,想要让自己的作品质量更高,那古典音乐将会是你的宝库。流行乐坛中刘欢、周杰伦等人都有着扎实的古典音乐功底,这为他们的成功打下基础。

而如果你是听众,想要获得更高境界的审美体验,那古典音乐也是你的不二选择。

图片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古典音乐隽永、深刻、严谨,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炼心性,健全人格的好途径,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好古典音乐的人,一般都有过人的自控能力。

而从文化的层面来看,古典音乐蕴含着深厚的时代内容,并且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被不断赋予更多新的意义。因此,研究古典音乐,也是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已经超越了音乐的范畴。

说了这么多,最后想问问大家有哪些既融合了古典音乐元素又很抓耳好听的作品推荐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歌曲~

编辑:茜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