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三岁以后,社交力逐渐成为影响孩子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而如何与其他人建立友谊、维护友谊,就是孩子社交力最直接的体现之一。
这种情况在小学里其实是特别常见的。所以这可能与我们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刻薄」不是说孩子很坏,而是没那么大方。 林思恩:这是一定的,而且最近还有研究得到这样的结论。 我们从一般感觉上来讲,似乎也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就比如说,与刻薄的小朋友在一起,会限制你去交别的朋友,那你只能与这个孩子一起玩,而且两个人之间肯定还特别容易出矛盾。为什么这么说?孩子总得与别人正常打交道吧,那刻薄的小朋友就会感受到背叛,认为你不和他(她)好了,两个人自然容易出现矛盾。 但是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家长的确是这个初衷,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设防太严重,反而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有点刻薄,不那么受人欢迎。所以从教育的角度,我们不仅要引导孩子去寻找好的小朋友,也要让孩子成为能够吸引到这类的小朋友的人。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希望别人是什么样的,那么首先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第二,我们应该如何教孩子寻找、结交朋友,以及我们如何帮助孩子维持更好的友谊。 第一个课题的核心是在家里面,家长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来自父母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说,孩子永远不可能变成一个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人。所以在交友方面,包括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以及如何选择朋友上面,都应该给孩子做一个表率。 我们要让孩子看到朋友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孩子好像不会自己选择朋友,都是别人来选择他(她)。如果有这种情况,我们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没有给孩子树立一种好的榜样?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没有主动地去结交朋友或者远离不再能玩到一起去的朋友? 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什么特别在乎的时候,其实是因为自身缺乏这种资源或者机会。我们要帮助孩子制造结交更多其他小朋友的机会,让他们看到原来小朋友的个性有很多种,适合成为自己朋友的人也不少,自己是有能力拓展更多的朋友圈的。 接下来我们再去引导孩子的行为,比如有礼貌,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融入群体,如何去小朋友和平共处或者一起玩耍,这些是我们说的从技巧层帮孩子变成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而且,无论友谊的小船航行情况如何,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把自己交友的情况与我们有亲密的沟通,这点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对孩子的交友持开放的态度、包容的态度,然后我们才能拿到第一手信息,对吧? 最后,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来分析,或者说帮孩子去掌舵,教会孩子维护、把关自己的友谊,剩下的小船翻不翻那其实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 成长日记:好多事情上,我们替孩子做了决定之后,两个小朋友之间可能一直都别别扭扭,但是又碍于爸爸妈妈没办法改变现状,反而影响到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 即便我们成年人的参与出自善意的目的,但是都会带有成年人的视角或者有色眼镜。对于孩子们在交往过程中的具体行为、互动,甚至是言语,因为涉及自己的孩子,我们都很容易带上一些个人感情色彩,可能会认为对方孩子有问题,例如说对方怎么不讲礼貌了,或者对方手怎么这么重? 一旦我们有这样的印象,那么我们给到孩子的任何所谓中肯的建议,都会带有一些标签色彩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妨多听,少直接干预。把刚才的底线设置好之后,多带孩子去看我们自己的社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