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约·凯恩斯说过:“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许多小学校园电子显示屏和教室墙上都张贴着类似的标语。 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很多,以下分阶段介绍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长要有耐心,坚持做下去,在孩子12岁以前养成,会为孩子以后的中学阶段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按时完成作业。 2、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眼离桌面一尺远,手离笔尖 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 3、能独立阅读拼音小故事。 4、每晚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爱护书本、爱惜学习用品。
1、早睡早起,早晚刷牙。 2、按时吃饭,饭前便后要洗手。 3、按时做两操。 4、自己穿衣服、系鞋带。 5、不吃零食,不买小摊食品。 1、同学间友好相处,不打架、不骂人。 2、乐于帮助同学,感恩别人的帮助。 3、不与陌生人交往。
1、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 2、不乱扔果皮纸屑。 3、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绘本阅读在小学一年级可以对孩子的想象力、专注力训练、阅读写作能力提高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家长应该将孩子以前喜欢的绘本或者购买一些高年龄段适宜绘本,提供给孩子,如果孩子愿意,亲子阅读可以择时继续,不用每天读,也不用你读他听,方式可以转变。 比如:周末晚上来一次亲子绘本夜读,并展开讨论,然后写一篇日记。这些都是绘本延伸阅读的形式,可以把优秀绘本的价值挖掘出来。
《我爸爸》、《我妈妈》—最重是亲情 每个小学生的作文本上,少不了有一篇:《我最爱的人》,好多孩子会写下:我的爸爸或者我的妈妈。那么,重读一下这套绘本,一家人在一起哈哈一乐,再交流一下,看看你在孩子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而已经背上小书包的孩子,现在需要什么样的爸爸,什么样的妈妈? 《大卫上学去》—适应新环境 幽默的故事和漫画的方式,把大卫在学校学习规矩的状况描写得活灵活现。在学校,大卫必须得学会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并且尊重学校里的规矩。当看到老师说“放学后你留下来”时,以我们的经验来看,要大事不妙了,不知大卫会受到怎样的处罚。但是最后老师说:“做得很好,大卫!现在你可以回家了。”让我松了一口气,原来只是为了让大卫学习什么是“可以的”、“好的”。真想感激地说一句:“谢谢老师。”
相信刚刚进入小学校门的孩子阅读后,对展开的校园生活,会感到非常有意思,和善的老师,友善的同学,会让孩子因为离开父母、进入陌生校园的担忧烟消云散。 《沙熊》—找到好朋友 一本很有鲜明儿童观的友谊的故事,从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讲述一个常人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一只用沙子做成的熊,与一只兔子间的友谊。对孩子来说,他是不会以对方是否有生命来作为判断朋友的依据。因为对没有生命的物件倾注了情感,这样东西在他的眼里就鲜活了起来。 一年级小朋友读读这本绘本,会明白在友谊面前,真诚与付出远比索取更有意义。 《海豚绘本花园:金盘子》—养成好品质 贝尔的好朋友丽莎有一个漂亮的玩具屋。有一天,贝尔趁丽莎不注意,把一个好看的金盘子带回了家。后来贝尔忍不住告诉了自己的妈妈,妈妈没有责怪贝尔,贝尔把金盘子还给了丽莎,向丽莎道歉。爸爸把贝尔的玩具屋也重新装饰了一番,贝尔觉得快乐极了。 故事直面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灵成长遇到的问题,让孩子建立明确的所有权意识,诚实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培养孩子诚实、勇敢的良好品德。 很多情况下,孩子并不明白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他们只是认为“只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父母应该智慧地化解孩子心中的苦恼,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与爱,给予正确的引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