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车马的辖軎和飞軨

 东海若水斋 2021-04-25
陕西学习平台
2021-04-24

铜车马的辖軎(左:軎;右:辖)

组合后的辖軎

辖軎和飞軨

铜车马的飞軨

古代马车是以轮轴滚动为基础,以畜力为动能的运载工具,轮轴结构是车的核心组件。为了保证行车时转动的车轮不至于从轴上脱离,就必须在车毂外端的轴头上安装一组阻止轮毂脱落的防护装置,这组装置被称之为“軎”[wèi]和“辖”。

軎的基本形制为金属管筒形,軎近毂一端的管壁上下对应开孔,用以插辖。辖是一根顶端带首的条形键体,键体的末端钻孔,用于穿绳打结。辖体的方径与軎上的孔径相适,长度则视軎的直径而定,一般以辖键贯穿车軎后露出辖端的小孔为宜。

軎和辖的装配方式是:车轮安装于车轴后,先将軎从轴末套入轴头并使軎的内端口沿贴近毂的轵端,同时使軎上的开孔与轴头上预先凿好的孔洞契合,再将辖自上而下插入軎及轴的方孔中。辖键贯入軎、轴之后,辖尾伸出轴下并露出末端的小孔,继而用绳穿过辖尾的小孔后做系结。辖尾钻孔并穿绳系结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行车时车辖因车轴的颠动而脱落。

秦陵铜车的軎和辖均为银质,使用银质軎、辖,从一个方面显示了马车等级的高贵。铜车上的银质軎,器身较短,管状,直穿,前、后口径相同,近毂端凸起一周厚厚的折沿,腰部铸饰带状箍和环形凸棱。就其形制看,是秦汉时期流行的短筒式軎。银辖的体径比较窄细,辖首做成简洁的羊头状,辖身为扁方形键条,末端钻孔。两种器物制作都很精致,外观线条简明、规整、形式大方。

軎为管形,辖为销键,軎以管筒为阻制,辖以销键作锁固,从而使车轴上的车轮不能脱离。“管辖”一词便因此而生。另外,我们经常所说“管制”“辖制”“辖区”等词汇也都含有管和辖的意思,是两字本义的延伸。

在两乘铜车轴末银軎下方的钮鼻形小环上,分别穿绳并悬挂着一件由三层相叠的铜叶片形成的饰物。叶片为直铲形,长13.5、宽3.4厘米,通体涂成白色。叶片顶部收为斜肩,向上则收成细条状,并用类似皮条的细绳做缠绕系结。以饰物的形状和悬挂的位置分析,其名称应为飞軨。秦陵铜车的飞軨,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见最早的实物例证。

对于铜车马的飞軨,出现的误解比较严重。有些人看到飞軨是用三叶铜片组成,并且处于悬挂状态,便想当然地认为车行时铜片会碰撞发声,因此认为它们是车上的铃铛。另有些人则是只听字音而不究字形,以其名字发音而“望文”生义,也把它们理解成是马车上的铃铛。其实,古代飞軨的实物是由布帛制作,形如飘带,垂挂在车軎的下面。《急就篇》颜师古注:“路车之辖施小幡者,谓之飞軨。”幡,应为丝帛类织物,说明飞軨是用丝帛制作的飘带。《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天子乘舆上有升龙飞軨,飞軨是丹黄色帛,广八寸,长注地,画左苍龙右白虎,系于轴头。也就是说,飞軨不仅是马车轴头上系的饰物,它也是等级的标志,级别不同,飞軨上的纹饰也不同。这种制度始于秦,盛行于汉。在汉代,两千石以上的官爵,车上才可有飞軨。

汉代帛画、墓内壁画及画像石画像砖的车马图像中,也常见轴头下面系缀有飘动的双歧形带状飞軨。如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辽阳汉墓壁画、河北安平东汉墓壁画、成都杨子山东汉墓画像砖、江苏徐州和山东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众多车马图像中均有例证。其飘动的飞軨形象,则使人能够感知到飞軨的织物特征。

东汉时期,飞軨已成为一种装饰,被普遍用在较低规格的车上。各类画像马车中,经常于轴头见到飘动的飞軨就是证明。这种变化,既表明之前附加在飞軨上的等级制已经消散,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飞軨依然满怀崇尚。


作者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