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桂芬】不灭星火——五云山

 西岳文化 2021-04-26

文\陈桂芬


不灭星火——五云山

江西有一座名闻天下的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而温州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五云山,被誉为浙南“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


每当登上瑞安五云山革命老区,心情都很沉重,也很欣慰,因为五云山是不少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座丰碑。在中国共产党之际,我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触摸历史时空,再次踏上这片红色热土,聆听革命故事,参观战争遗迹,缅怀革命先烈。

五云山地理位置很特殊,高山腹地,林木葱葱,一条溪流纵贯五云山,可谓山清水秀之宝地。五云山海拔800多米,处于马屿、高楼、湖岭三角地带,东连鹿木,南邻梅屿、顺泰,西靠枫岭茅景山,北沿永安、坑源。五云山南北山面及支脉密布,有盘根错节的小径暗道,有无数的山洼山涧,草木茂盛,群猴出没,既隐蔽又宽阔的山坳,人可进可退,可藏可散,联系周边县际四通八达。1936年,刘英、粟裕同志在这里创建五云山革命根据地,是浙南地区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浙江省委、浙南特委和瑞安县委机关驻地和交通枢纽。龙跃、程美兴、张金发、郑嘉顺、郑伯永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这里领导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为浙南的革命斗争、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期间,佘声斋、姚廖弟、徐金福、白希钦、姚思通、黄志韶、陈叶庆、金宝生、金兴弟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五云燃情”壮歌。


我们踏着革命者的足迹,仰视连绵葱绿的五云山脉,高耸入云,那重叠的峰峦仿佛是剑拔弩张的战士,争奇斗异,有一触即发的姿势。这里每一座山,每一块石头,每一棵草木,每一寸土地都有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着,难怪当年的革命者就隐藏在这座山上,活动在这座山上,战斗在这座山上,牺牲在这座山上。


我走访了革命老区五云山田垅地下交通员郑润琳,解放后在五云山当了15年的党支书陈钗弟。他们经历或耳闻目睹五云山无数次的战斗,当年的少年,现在已是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了,提起当年战争历史,还是滔滔不绝。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撼中外的“皖南事变”后,闽浙赣三省边区绥靖指挥部调集兵力,策划对浙南进行长期“清剿”。4月19日至5月3日,日寇侵占瑞安、温州,浙江省委机关由温州市区转移到瑞安东区肇平垟。省委书记刘英指示瑞安县委书记程美兴,强调瑞安工作是浙南工作的屏障、联络各地的枢纽。9月,龙跃率浙南特委机关进驻五云山。不久特委酝酿,将于12月31日在五云村召开瑞安地方干部和武工队干部会议,由于特委两位临时交通员秘密出卖,国民党调集一个团1000多兵力分五路“围剿”五云山浙南特委和瑞安县委机关,特委及与会人员在五云山群众的掩护下巧妙隐蔽半山茅草中,龙跃同志临危不惧,一面要大家沉着气,一面把文件咽下肚子,做好牺牲准备,一直到天黑,才成功脱离包围圈。

虽然这次浙南特委没有被消灭,但国民党气急败坏,疯狂搜剿,五云山遭到国民党血腥屠杀,放火烧房,抢劫财物,无恶不作。五云山革命烈士鲜血染红每一寸土地。我进入一幢破破烂烂的老房子,它虽然经历岁月沧桑,但依然挺立在那里,是五云山人民不屈不挠革命斗争的见证。老党员陈钗弟指着这幢房子说,正房是我叔叔陈叶庆烈士原来居住的,上级首长经常在这间房子居住、办公,特委工作人员陈禹铭也住在他家里。当时,国民党挨家挨户搜查,为保护来不及突围的特委工作人员陈禹铭,“红心白皮”保长陈叶庆机智地认她为亲戚,一时瞒过了国民党顽固派,他乘混乱之际叫儿子护送陈禹铭顺利脱险。但陈叶庆举动被敌人察觉而追捕,他逃出家门,敌人紧追不舍,逃到后山遭蜂拥而上的敌人逮捕,就地枪杀在五云山。当天国民党还烧毁了村民19间房子,打死群众15人。烧光了东坑红军游击队参谋金铁夫的11间房子,他80多岁的祖父被拖到溪滩活活冻死。

陈钗弟指着房子说:这是叔叔陈叶庆烈士的房子

这里还有一幢石墙砌成而没人居住的平房,这是烈士陈圣仁的房子。他是1937入党的地下交通员,1939年5月被敌人逮捕,在施尽酷刑下,他咬紧牙关,坚贞不屈,没有吐一丝一毫党的秘密,后被敌人枪杀在五云山。陈圣仁牺牲后,灭绝人性的敌人竟割下他的头颅,挑到陶山“示众”。

国民党在庵木架共产党员金宝生家搜查,发现武工队撤离后而遗留下的少许杂物垃圾,就对金宝生软硬兼施、金钱诱惑、严刑拷打,当面烧毁3间房子,恫吓逼供特委机关和瑞安武工队的转移去向,他却守口如瓶,宁死不屈。金宝生被顽军押解到陶山寺山背,1942年1月被枪杀。

国民党还抓获了五云山革命先驱、西南区负责人黄志韶及妻子等12人,黄志韶戴着手铐、锁着脚镣,敌人使用酷刑,依然默不作声。敌人再用香火烫,朝指甲缝里钉铁钉,黄志韶几次昏厥过去,敌人用冷水泼醒,却始终没吐一个字。敌人再把他妻子和群众拉到黄志韶酷刑之前,威胁要杀死他们。黄志韶严厉地说:“我是共产党员,要杀,杀我一人,他们是农民理应放掉。”为了保护共产党,掩护革命同志,一连几天,敌人在他口中毫无所获,第四天把他枪杀于陶山藤斗江边。

据史料记载,1937年上半年,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派程美兴率警卫队到五云山开展工作,建立了游击基地。到1940年基本控制了以岙底村为中心的顺泰、清祥两乡10多个村。抗日战争结束后,高楼、马屿、陶山片大部分村建立了党支部,形成了以五云山为中心游击根据地,连接马屿片区30个党支部几十个村的游击区。

1942年2月8日,因叛徒出卖,省委书记刘英同志在温州秘密逮捕,5月18日,在永康方岩英勇就义,省委机关遭受严重破坏。五云山、沙门山进入最黑暗时期,国民党军警特武装队对五云山游击根据地连续十几次大搜剿。无数革命者和无辜群众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无数的房子被烧毁,无数的群众财物被抢,但五云山的革命者像五云山那样巍巍屹立在浙南大地上,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在那样的艰苦、恐怖环境下,革命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不怕牺牲,为共和国的成立筑起了一座血染的丰碑。


“青山一旦埋忠骨,史册千秋铸英名。”五云星火,世代相传。2011年5月,五云村21间祖传的旧房屋被瑞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共瑞安县委机关驻地旧址”。2018年4月27日“五云山革命纪念馆”建成开放,复原传奇人物,还原革命历史,让人民感受五云山历史的沧桑。

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由于五云村山高路远,阻碍了五云村的经济发展,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块红色土地,已经建造了20多公里盘山公路。

从红色中走来,向绿色中走去,现在五云山一年四季,景色各异。走进五云山,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了解五云山,品味五云山,我相信这也是对革命先驱最好的缅怀。

作者简介:陈桂芬,浙江瑞安人,副研究员职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文集《瑞安写真》《我是瑞安人》《高峯细语》《高峯人生》,评论集《陈桂芬评论集》等,主编《与爱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