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老农为搞发明欠债200万,产品落地后远销海外,美俄争相合作

 今古言堂 2021-04-26

央视有一套节目叫《我爱发明》,里面有很多来自民间的奇人异事,虽然他们的发明很奇怪,有时候也让人不解,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甚至还能开拓出一片市场。虽然最终出了成果,发明的过程却可以说是历经坎坷,基本上都是一波三折,这固然有很强的节目效果,却也尽显发明人曾经历过的辛酸。

种了半辈子土豆,年过半百时却萌生出一个念想

种田的朋友或许听过“洪珠”这一品牌,这个品牌的土豆收割机比较有名,占据了国内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洪珠取自品牌创始人吴洪珠的名字,而这个叫吴洪珠的企业家,本来却是山东省一个种土豆的普通农民,更让人惊讶的是,洪珠牌土豆收割机,最初的版本就是他亲自研发的。

吴洪珠的前半辈子都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整天在地头里翻来覆去,指着地里出产的作物过日子。他种得最多的作物就是土豆,因为当地的气候条件很适合土豆生长, 光是他们镇上,土豆的种植面积就高达5万亩。在今天这个社会,农民搞规模化种植才是最有利的,否则光是销售一环就能够“半分钱难倒英雄汉”了。

然而吴洪珠种着土豆,心里却犯起了嘀咕。种土豆虽然赚钱,却太辛苦了,尤其是收割的时候。因为土豆不像水稻、小麦等作物那样收割方便,必须人口挖掘,现在人力一年比一年贵,再这么下去,指不定有一天,土豆的利润会被收割时的人力开销给全部吞食掉,到那时候,种了半辈子土豆的农民们,还拿什么来养活自己的家庭呢?想到这里,吴洪珠就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发明一台土豆收割机呢?这样就可以减少人力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了。

为了发明土豆收割机,山东老农欠下200万债务

有了这种想法后,吴洪珠很快就决定付诸实际,但搞发明前期需要很多投入,为此他还特意咨询了一下家里人,毕竟花的可是全家人的钱。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的时候,家里人却一致反对,都说他一个老农民,还妄想搞发明,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否则别想成功。

家人的反对并没有让吴洪珠打退堂鼓,反而更加坚定了发明土豆收割机的想法。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吴洪珠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学完了发明相关的基础课程,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捣鼓出了原型机,经田间试验后,发现效果不错。

当地的农民看到吴洪珠搞出了这么个玩意,也纷纷产生了兴趣,有的人还出钱租他的机器,还有的则提出购买。吴洪租看到商机,就开始办厂办公司,由于当地土豆种植大户很多,他的机器不愁销量。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切看似顺利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

2005年,山东遭遇了罕见的多雨天气,到了土豆收割季节的时候,田里泥泞不堪,而吴洪珠的机器却只在晴天试验过,结果那一年,很多使用那款土豆收割机的农户发现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把土豆拦腰斩断,断掉的土豆当然就没法卖了,给农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家一合计,就把矛头指向了卖机器给他们的吴洪珠,并向其索取巨额赔偿。最终吴洪珠向农民们支付了上百万的赔偿,再加上他研发机器的各种成本,导致他一下子从事业初见起色的乡镇企业家沦为欠债200万的“大负翁”。

不甘失败,逆境中的吴洪珠再次发力,产品远销美俄

虽然一下子欠了200万,吴洪珠却没有被现实打倒,而是反思起了自己的发明。吸取了那次教训后,吴洪珠对原来的机器进行了改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他的亲自游说下,一些农户试用了他的机器,果然发现无论晴天雨天都适用,既能把土豆收割干净,也不会损坏土豆。于是乎,洪珠牌土豆收割机又一次在当地打开了市场,吴洪珠当初欠下的那200万也很快偿还掉了。

结语:

如今的洪珠牌土豆收割机,以及洪珠旗下的各种农业机械,不但在国内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还把名气打到了欧美,包括美国、俄罗斯等农业大国都争相与其合作。现在光是卖土豆收割机,洪珠一年就能出货3000多台,而曾经种了半辈子土豆的老农民吴洪珠,也早就成为当地一位名气响当当的企业家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