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日报点名批评了一批以体验奢侈生活为卖点的炫富短视频。 比如“10000元主厨特别料理”“2600元一份的砂锅”“7.5万元一晚的总统套房”等等。 不少拍摄炫富短视频的主播被平台封禁,还有一些删除了作品,为不良影响道歉。 人民日报批评这些主播一味追逐流量,却把社会责任放在一边。 这句话在一定程度道出了炫富的本质。 炫富短视频说到底是一门流量生意。 不少炫富主播是无意中发现这个流量风口的。 粉丝2700多万的某抖音红人,去年发布的视频内容主要是探访烧烤、小吃、火锅等平价餐厅,流量不温不火。 直到他去年6月发布了一则“300元一两的牛排”吃播体验,单条点赞量蹿升到了42万次。 这让他找到了吸粉的秘诀,从此开始拍摄此类高消费视频。 一个月后,他的粉丝数量已增长到了200万,到去年10月,粉丝数突破千万。 他因此被新华社与人民日报以“炫富”为由点名批评。 发现高消费视频流量秘密的人不少。 还有一位新手主播,偶尔发布了一条“4000元做个头发”的视频。 作为新人,播放量到几万的时候已经开心得不行了。 没想到突破100万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而后一路飚升到了600万。 于是他也走上了拍摄高消费视频的道路。 高消费视频流量风口背后,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这些动辄花普通人好几个月工资的高消费视频,不少是精心设计的流量圈套。 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砸重金的吃喝玩乐体验只是道具,利用普通人的猎奇心理吸流量、接广告、带货才是真。 在电商平台上,就存在着大量打造富有的人设、IP,或为朋友圈、短视频撰写高端文案的素材提供者。 只要花几十元钱,就能买到容量多达几G的制造高端朋友圈人设的素材。 包含了旅游休闲、夜生活、豪华汽车、奢侈品、豪华住宅、余额账单、直升机等丰富的图片视频素材。 除了虚拟商品,实体“炫富”产品的购买和租赁也十分便利。 在电商平台上可轻松花费数十元,买到各种豪车的车钥匙。 花费数十元一天可以租到各品牌的名包。 数百元到数千元,可以租到名车拍照。 整条“炫富”产业链已经十分完备。 简而言之,炫富信息因为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天然就是流量风口。 在流量越来越稀缺的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所有的流量风口都会成为内容创作者的盛宴。 这必然催生出构建虚假人设的灰色产业链。 除了容易引发不良的社会风气,造成不正确的消费观或形成攀比心理。 更可怕的是,这些构建虚假人设的人,一旦心怀不轨更容易得手。 很多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都是用炫富当诱饵,勾起被害人的好奇心,然后再一步步实施诈骗。 比如博彩类诈骗平台、借一笔钱周转、高收益投资等。 因为对方一直打造有钱人的形象,很容易诈骗成功。 一般人向你借几万块钱,你肯定犹豫再三。 但如果这位“朋友”总是晒开跑车、住豪宅的朋友圈,你可能根本不会怀疑对方是在骗你钱。 所以新华社曾经发文,警惕那些在朋友圈突然炫富的“老同学”。 正所谓他人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人无故炫富,务必小心。 要想看透生活的迷雾,需要一双洞悉本质和人性的慧眼。 不要觉得不了解人性,看不清本质没什么。 “好心”的骗子会帮你了解,细思极恐。 下次再看到有人炫富,一定多想想他的动机,他能得到什么好处,以免成就了他人的生意而不自知。 你看到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生活的真相。 但你要努力看到生活的真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