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年,灵璧县第二次解放

 灵璧家园 2021-04-26


灵璧故事


灵璧县第二次解放

 文/同龄人 

   1946年7月至1948年10月,灵城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灵璧县的政治、军事中心。1948年10月,灵城驻扎着国民党第12军238师三个团5000余众,师长徐有成。加上国民党地方武装灵北、灵西、灵南三个联防大队900余人,计有6000人兵力。龟缩在灵城内的国民党党政人员和军队,为了逃脱覆灭的命运,加紧构筑各种工事设施,城墙内外明暗火力点星罗棋布;地堡和火器掩体遍布城墙;暗沟地道相互连接、四通八达;城墙上、大街上、巷口内两步一岗,五步一哨,并配有各种防御工事。同时,灵城守敌还频繁地与徐州、宿州、蚌埠之敌进行联系,企图凭借坚固工事和相互之援而顽抗固守。

  随着伟大的淮海战役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至22日)歼灭黄伯韬兵团的胜利,我江淮军区独立旅和34旅在灵璧县中共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于1948年11月19日攻占了灵城西北的凤凰山和城北的馍馍山以及城东、城南地区,对龟缩在灵城内的敌人形成了合围之势。23日,华东野战军13纵队奉命赶来协同江淮军区攻打灵城,并进入灵西地区接替了江淮军区的部分防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为了取得胜利,对灵城敌军的火力布置作了详细地侦查,并且针对敌情作了精密地攻城兵力部署:华东野战军13纵队的37师全部和39师一部担负主攻任务,由西门攻击。37师的109团在左,111团在右,从西门南侧并肩突破,110团为预备队;39师的117团在左,115团在右,从西门北侧并肩突破;38师为预备队,其113团在城南附近地区策应攻城并阻止可能逃窜之敌,116团在城西南一带担负阻击固镇援敌任务。江淮军区独立旅和34旅,分别担负北门、东门、南门的攻击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共投入13纵队的七个团和江淮军区的两个旅为攻城部队,以绝对优势兵力,决心一举拿下灵城!

   1948年11月23日黄昏,攻城各部队进入阵地。24日17时55分,炮击开始。37师109团1营3连,于18时30分打开通路架好浮桥。1营1连1班战士迅速冲过浮桥,登上云梯。战士们登上城墙后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19时,西南角城墙打开缺口(就是后来人们说的“突破口”),攻城成功之后109团1营指战员全部投入巷战。但是,由于39师的115团、117团架桥未成,攻击受阻;37师的111团3营9连在城西南角也架桥失败,7连涉水爆破遭敌人火力攻击而受阻。因此,战斗非常艰苦,损失较大。随即,37师命令111团3营1连从109团突破口进城,沿着城墙向南攻击,策应3营登城。21时,109团全部进入巷战,并继续向东和东北方向推进。21时30分,111团3营登上城墙,也投入了巷战,并协同1营向东和东南方向发起进攻。2营和指挥所相继登城并打退了敌人的反击,投入了巷战。22时,纵队命令115团和117团也由109团的突破口入城,沿着城墙向北进攻,策应后续部队登城,其中一部向北门发展。此时,37师110团也全部投入了战斗。25日6时30分,解放军已经将东西大街的敌人包围歼灭,并策应江淮军区34旅从东门进入城内。此时,国民党238师已经是四面楚歌,无力抵抗,不敢恋战,师长只好带着卫士连从城东南角突围出城,被我38师113团包围,除徐有成带着少数人逃窜而漏网外,其余人被迫缴械投降。这时候江淮军区独立旅也从北门进入城内。25日8时,解放灵城的战斗胜利结束,除击毙者外,俘敌4460人。至此,灵璧县境内已经解放了城关镇和朱集、尹集、冯庙、下街、九顶、古城、大山、娄庄、灵南、虞姬十个区,共104个乡、726个村,总人口576015人,总地亩1876018亩。

  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解放灵璧县城的战斗,从1948年11月24日17时55分炮击开始,到25日8时结束,持续14小时05分时间,攻城之艰难,巷战之激烈,损失之惨重,难以想象。让我们永远记住灵璧县第二次解放的日子——1948年11月25日,永远铭记革命先烈们为了解放灵璧县的劳苦大众而英勇献身的丰功伟绩!灵璧县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的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作者: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