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四月群芳尽,蔷薇谢后已无春

 阿奎罗机那静 2021-04-26
         四月里,最常见的花是牡丹和蔷薇。牡丹虽是国色天香,但终是少了一些,不像蔷薇,不经意间便能遇上一大片,千姿万态,花香扑鼻。每当看到蔷薇花,就会想到夏日临近,觉得蔷薇是春天最后的繁华,一阵雨横风狂后,很快就会抹去春天的痕迹……
         冥冥之中,苍茫大地,一切皆有定数。自古上天就有安排,待到謩春时节,就让蔷薇尽力释放它的旺盛生机,充当春天最后灿烂的角色。于是,每年这个时候,低眉浅笑的遍地蔷薇,便轻揽岁月的静美,留下一种千年不变的靓丽风景。
         快四月底了,春色已深。一夜风雨后,看见院子墙边掉落的蔷薇花,突然想起“蔷薇谢后已无春”这个句子。春到荼蘼时,用此句来概括春的宿命,觉得挺适合的。
         之所以想起这句话,当然是看到了落红,不由也感慨韶华易逝,觉得葳蕤的蔷薇,缤纷中,也见证了岁月的交替。当然,“蔷薇谢后已无春”之说,是否真是这样,我没有考证过,只是赞同这一种感觉,无所谓是与不是,也无所谓正确或谬误。
         周末,又去了附近的农家乐。在那个干净清新的院子里,围墙上开着许多蔷薇,有粉色的,有紫红色的,淡淡妆容,重重叠叠。蔷薇的花型有些像月季,却比月季要小一些。它还没有开出花朵来的时候,其实也很好看,我也喜欢那一墙一墙的翠绿。
         在这个暮春时节,群芳渐摇落,让人心疼,好在还有蔷薇开着,又让人欣喜。不起眼的蔷薇,纯洁而简单,却总是“临危受命”,向人们展现着难能可贵的青春之美。它不愿辜负清风掠心的柔情,不管阴晴风雨,也不管季节流转,总是默默地显示着最后一抹春色。它更无意去争什么,没有半盏清歌的招摇,也没有肆意葱茏的矫情。

                         人间四月群芳尽,蔷薇谢后已无春

         在我记忆里,从小见得最多而且十分熟悉的花,就是蔷薇。家乡那些山坡上,到处都有它红嫩的身影;上学路旁的墙壁上,经常都能看到笑嘻嘻的它们;每年暮春的微风里,总是能闻到它们淡淡的香味。在我心中,蔷薇虽不是那种华丽的惊艳,亦不是世外仙姝般的惊鸿一瞥,但它们的存在,恰似那一点点温柔,让生活顿生暖意。
         流年里,蔷薇,一直陪着我的浮生。我记得和它们无意邂逅的过往,也记得我的青春如蔷薇散落的花与叶。面对这个时节的蔷薇,自然会想起思念中的那些岁月,待到夏日来临时,它那一弯雾霭般的笑靥,又会在没有来路和去路的追忆中下落不明。
         我知道,在蔷薇科中,蔷薇属于芸芸众生,是凡夫俗子,是下里巴人。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除了观赏它,更是用它来制造花篱、花架、花径,赋予它许多实用价值。
         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的花径,从来就是蔷薇造就的。大家一定知道“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诗句。当年杜甫故意留存落花,也是让人感受蔷薇的繁盛。
         前几天,看见一位清洁工拉着手拉车,用一把宽大的竹扫帚在扫地上的蔷薇。霎时,满地的落红便已无踪无影,她就这样很快抹去了最后那一缕春的气息。此时,不由想起绛珠仙子吟诵的《葬花吟》,想起“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佳句。我想,如果可能,那就将蔷薇花在蔷薇枝下葬了去,让它生于斯、葬于斯、化于斯。
         我对蔷薇的偏爱,就因为它是我从小见得最多的花,所以会常常为它转身,用心去体会它的绝妙之美。关于蔷薇的记忆,就像它的藤蔓,一直缠绕在我的心里。
         蔷薇之所以讨人喜欢,也因为她生存的姿态,独处的恬静。它要开就开到极致,即使知道凋谢一步步逼近,也要笑傲春光,竭尽全力地奔赴一场盛大的花事。 
         我心中的蔷薇,虽是春天最后的风景,开与不开都不娇柔,只将一份简单,交与岁月。
世间的笔墨,写瘦了唐诗宋词,唯独忘了那个默默的蔷薇,让它独自伴着暮春浅行。今天,我请它住进了我的文字里,纵然尘世多喧嚣,我还是许它一份安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