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来本草:仙茅(附:婆罗门参)

 济宁大狮子 2021-04-26

仙茅入药的起源有三种说法,分别是《雷公炮炙论》、《海药本草》、《开宝本草》。据尚志钧先生考证,其确切的入药应始载于《海药本草》。李珣记载仙茅“生西域,...梵云呼为阿输乾陁”,可知最初的仙茅是有西域(泛指指中亚、西亚、南亚地区)传入我国的,所以仙茅应属于外来本草。李珣尚记载说“(仙茅)自武城来,蜀中诸州皆有。叶似茅,故名曰仙茅”,解释了仙茅的名称由来,并讲述说五代时期仙茅在四川已经广泛栽培种植。南唐筠州刺史王颜著《续传信方》收录了当时颇为盛行的仙茅方,北宋药学家苏颂将这一实史记录在《本草图经》内,书载:(仙茅)主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复补,本西域道人所传。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明皇服之有效,当时禁方不传。天宝之乱,方书流散,上都不空三藏始得此方,传与李勉司徒、路嗣恭尚书、齐杭给事、张建封仆射服之,皆得力。路公久服金石无效,及得此药,其益百倍。齐给事守缙云,日少气力,风继作,服之遂愈。想来,大唐李隆基思想开放,接受了西域民族医学,婆罗门以仙茅为秘方献贡。若非安史之乱,是方还不知要多久才可以流散于民间为中医所用。苏颂也提到“《续传信方》伪唐筠州刺史王颜所著,皆因国书编录,其方当时盛行。故今江南但呼此药为婆罗门参。”这是后世将仙茅称作婆罗门参的由来。据现代研究仙茅为石蒜科植物仙茅 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 的干燥根茎,婆罗门参又为菊科婆罗门参属植物蒜叶婆罗门参 Tragopogon porrifolius L. ,同物异名及同名异物造成的混淆以至于两者往往混杂难分。

仙茅的功用,在《海药本草》中阐述的比较明确,“生西域。...味甘,微温,有小毒。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久服轻身,益颜色。自武城来,蜀中诸州皆有。...味辛,平。宣而复补,无大毒,有小热,有小毒。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不倦。”尽管西域与本地产地不同,但仙茅的功用总以温补为要。但是从对两者性味的表述差异来看,当时医家还着实是用心给予了区别。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仙茅是“补三焦命门之药”,黄宫绣《本草求真》讲:“据书皆载功专补火助阳暖精。凡下元虚弱,阳衰精冷失溺无子,并腹冷不食,冷痹不行,靡不服之有效。”仙茅具有适应原样作用、提高免疫力、抗骨质疏松、抗肿瘤、抗炎及抗真菌、抗生殖系统老化等多种“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药理活性。二仙汤出自《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伯讷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针对肾精不足、相火偏旺所致的更年期综合征研制出的一首现代名方,临床被广泛使用。姜良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习用三仙汤仙灵脾、仙茅、仙鹤草,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改善妇女绝经期的症状疗效显著。仝小林经常应用仙茅、仙灵脾刚柔相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美其名曰:给老年人一点阳光。需要注意的是自古至今均认为仙茅有小毒,使用不宜过量。婆罗门参在国内很少入药,在欧洲却属于超市的常见蔬品,有蔬菜牡蛎之称,又称西洋牛蒡。其嫩叶品起来像鲜美的牡砺,根茎煮熟后散发出一股海鲜的味道。婆罗门参具有健脾胃的功用,可用于大病后体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