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医话:薏苡仁

 济宁大狮子 2021-04-26

本草医话:薏苡仁

薏苡仁,对现今的我们来讲一点也不陌生。农贸市场、超市、粮油店,都可以见到它,圆润、白净、光洁,给人以可爱的美感。作为食品,薏米粥既可以单独煮粥,也可以与山药、百合、大枣等一起煮粥为用,是久病患者康养的佳品,也是爱美人士美白、祛疣、改善皮肤粗糙的保健食品。薏苡仁具有辅助降压、降脂、降糖的药理活性也已经广为人知。薏米赤小豆汤更是民众口口相传风靡一时的祛湿佳品。可见,这薏苡仁确实是一味招人喜爱的药食两用上乘之品。据传,薏苡仁在华夏大地已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了,考古发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已经有薏苡仁遗存,这就说明早期的人类就已经开始食用薏苡仁。也有人认为《诗经》所载“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中的“芣苢”就是薏苡仁,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中记载说“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面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以此反观《诗经》的记载,讲“芣苢”为薏苡仁也确实有道理,宛如见那美丽的新婚女子田间采薏苡回家服用,以期盼为生儿育女做美好的准备了呢。春秋社会如此美好,还真是令人神往矣。

薏苡仁入药,现存的本草文献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氏总结说:“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神,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神农先生的这一总结究竟是如何来源?我们无法再能追溯到相关文献,只能推测,正是因为有着五千年的远古人群的食用历程而得来的薏苡仁的药用经验。历史并未驻足不前,越五百年之后,南朝梁代陶弘景先生在《名医别录》中继续说薏苡仁“无毒。主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相对于神农氏的风寒湿痹,陶弘景先生对薏苡仁又有了“利肠胃,消水肿”的新发现。不过,在东汉时期尚有另外一位在汉医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那就是张仲景,张仲景对薏苡仁的使用却更加令人折服,从现今流传于世的《伤寒杂病论》版本中,可以见到张仲景有三个涉薏苡仁的方剂,分别是麻杏苡甘汤、薏仁附子败酱散、薏仁附子散,对应的则分别是风湿痹症、肠痈、胸痹,张氏的用法已超出《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中关于薏苡仁功效的记载了。后世有人以“胸痹即风湿痹”来解释薏苡仁的这一用途,实属牵强。不过,而今薏苡仁这一用途却也已经被抛弃不用了。

隋唐时期,当时的医药学家在对薏苡仁不断的实践中又有了新的发现和感悟。陈藏器《本草拾遗》说“薏苡收子,蒸令气馏,曝干,磨取仁,炊作饭及作面。主不饥,温气,轻身。煮汁饮之,主消渴。”陈氏以生动简练的语言记载了当时社会以薏苡做主食使用的场景,也提到了薏苡仁的药用功效“主消渴”,这无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进步,表明唐代时期的药学家对薏苡仁的认识更加深入了一步。五代孟贯的《药性论》云薏苡仁:“能治热风,筋脉挛急,能令人食。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昔马援煎服之,破五溪毒肿。”除了痹症之外,孟贯记载说薏苡仁可以用于肺痿肺痈,可见其对薏苡仁的药用认识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再次更上一层楼。孟贯又引用马援的历史典故讲薏苡仁可以“破五溪毒肿”也是提示了后人薏苡仁或别有用途。至此,不难看出,秦汉之后,隋唐之前,这一时期的古人为植物的药用孜孜不倦,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基本完成了薏苡仁流传于后世的药用使用范围,蠲痹、利水、排脓、破毒肿。这些来自实践经验的药效尽管尚需检验,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实证经验所得,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这一举措是值得肯定的。

宋明时期,对植物药用的法象药理学愈演愈烈,赋予植物各种人为的主观臆想的解读,令薏苡仁更加人格化,却也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法象药理学将中药的性能与植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混为一谈,利用药物的自然属性来分析药物的性能,阐释药物的疗效,推衍药物作用的机理。以张载、程颢、 程颐、 朱熹、 薛瑄等宋明理学家为代表的格物穷理的思想对法象药理学的构建无疑起到了格外重要影响,但是法象药理学却也不可避免的沦为形而上学的地步。这种简单肤浅的认知一度曾激发人们对植物药用探究的热情,却也极大的限制了植物药用的发展。至于薏苡仁,诸家附会之说颇多,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薏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讲“薏谐意。意者,脾藏之神用,故主脾藏失用。”李中梓《本草通玄》:“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治筋者必取阳明,治湿者必扶土气,故有舒筋去湿之用”,等等,该时期本草书籍如破土之笋,但受当时社会大背景所影响,这种不靠谱的解读也如江河泛滥充斥于世,成为千年历史一景,影响至今仍绵延,这就不免令人唏嘘而叹了。

而今的研究证实,薏苡仁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酯类、不饱和脂肪酸类、糖类及内酰胺类等。1961年,日本东京大学学者 Ukita Chunoshin 首次从薏苡仁中分离出薏苡仁酯并人工合成,认为是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众所周知的广谱抗癌药康莱特注射液主要成分就是薏苡仁的提取物经现代工艺加工制备的乳化剂。薏苡仁的有效成分薏苡素具有温和的镇痛抗炎作用,对癌性疼痛及炎症反应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实验表明,薏苡仁汤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棉球性肉芽肿及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壳肿胀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薏苡仁饮食和薏苡仁提取液显著抑制了骨碱性磷酸酶磷酸活性下降状况、钙含量及卵巢切除小鼠骨矿物质密度。这也就为神农先生所记载的“主筋急,拘挛不可屈神,风湿痹”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薏苡仁含蛋白质、人体必需的必需氨基酸及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提供给人体丰富营养的同时并增强了消化功能,可有利于纠正轻症低蛋白血症。古人在不断摸索中发现了这一经验,所以陶弘景先生说“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现代药理学的不断发展,揭示了古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的经验,给人们使用植物做药用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汉唐有真传

宋后多敷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