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时间当作朋友》:正确认识学习,才能学会学习

 仁义和善 2021-04-26

什么是时间?

高尔基:“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曾国藩说:“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返。”

富兰克林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从这些名人对待时间的认知和态度上,不难看出,时间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但我们每个人在做不同事情时,对时间的感知又是那么的不同,看综艺、玩游戏时,感知不到时间的流逝,但当考试即将来临或工作未完成是,总会感觉时间来不及了。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做好时间管理呢?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提出我们之所以感到时间来不及了,这不是时间的问题,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正在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从时间、学习、思维、交流、应用5方面着手,让我们懂得怎么做才能提高心智,管理好自己。今天,我们就从学习这个角度来看,如何提高自己的心智。

《把时间当作朋友》:正确认识学习,才能学会学习

一、任何时候不要拒绝学习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王力宏正在学习写代码,我看了一下评论,点赞最多的一个评论是一位网友发出的疑问:我就纳闷他学写代码干什么?


其实我同这位网友一样也有这个疑问,但今天看到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关于学习的观点之后就明白了。


李笑来在书中说,一个人若最终可以熟练使用一门外语,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门,跨过那个门槛就是另一个世界,他比那些只讲只能讲母语的人多拥有一个世界。

选择痴迷学习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体会,每掌握一项新的技能(是否足够精通或者是否比别人强实际上根本不重要),就感觉自己像重生了一次。


拒绝学习的人,通常都会有一个看起来很正当的理由:学这个有什么用呢?正是因为这个理由,他们才不能体会到那种体验。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他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他而变,却无法还原。


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在原本的世界里。


所以不要拒绝学习,因为不知道学了之后有什么用,才更要去学,也许现在没用,但能给你展现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


现在没有也不代表以后没用,知识的学习需要新旧知识相互连接,才能建立联系,以便更好地运用,所以某一项知识的学习,都是在为你以后获得更多知识铺路。

二、避免选择性输入

朋友小萌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很羡慕别人的生活,每次打开朋友圈,看到有人穿名牌,有人在晒健身照,有人放假周游列国,甚至连别人的生日聚会看起来都好玩有趣。


再看看自己,平平凡凡普通人一个,买衣服先看吊牌价,坐下来肚子上一圈肉,想去健身房发现自己连卡都办不起,更别说周游列国了。


直到有一次,她到一个朋友家里拿东西,她发现朋友家里也是乱糟糟的,沙发上都是衣服,茶几上都是零食,朋友也是一副懒洋洋没睡醒的样子,随意扎起的头发,没化妆的脸上能看见几个痘印和黑眼圈,宽松的睡衣完全没有身材,和朋友圈里女神的想象完全判若两人。


那时她突然明白了,生活是两面性的,而她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就选择相信自己看到的那一面。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运行机制,叫做选择性输入,其特征就是我们只能听到自己喜欢听的,只能看到自己想要看的。


李笑来在书中说,对于一个挣扎着发展自己心智的人来讲,选择性输入就是一个可怕的敌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学习是提高心智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习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有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思考。


对于前三种很常见,甚至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启动,就能自然而然的发生,但体验只局限于自己,试错也受限于自己的阅历,观察受限于别人的经验。


阅读和思考这两种方式,也会受到个体经验和群体经验的影响,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还是选择性输入的话,就很容易只学自己想学的。


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同样,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话,也永远学不到认知以外的知识。


李笑来在书中也提到,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我们最好的记录工具——纸和笔。


固定一段时间来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支持的、反对的、无所谓的论点和观点记录下来。


对无法理解的写下自己当时的疑惑,对支持的记录几个理由,或者是你对反对的同时记录几个理由或者实例,甚至对那些无所谓的也记录其原因。


一个有着这样良好记录习惯的人会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受害者的重要保障。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能只学自己想学的一些东西。

三、正确认识学习进程

曾经有读者,向作家刘墉请教过一个问题,他说,他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想跳槽到另一个行业,但又怕新工作也干不好,所以现在很迷茫。


刘墉这样回复到:“我们常常在排队的时候,排在这条线觉得那边人少,就跳到那条线去,结果你在跳的时候,那边就有别人过去了,你不见得快,搞不好还变得更慢。

今天你放弃了这个工作,去换另外一个工作,你是不是会加倍努力?

换个角度想,既然能在另一个工作上加倍努力,那你在现在工作上加倍努力,是不是也能有不错的表现?”

很多人在学习中也有这种思维,一开始觉得自己上学的时候,学了很多年的英语,现在想把英语拾起来,学了很长时间没有进展,便放弃,这个时候,她看韩剧,觉得韩语应该好学一点,于是开始学韩语,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进展,又想放弃。

对于这样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首先对学习进程,有一个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在学习中,时间和进展的关系是纯粹的线性关系,只要付出努力,就会立马有收获。只要没有收获满意的进展,就会失望,时间一长,就会放弃。

作者在书中提到,在学习中,时间和进展的关系,是阶梯状的,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很长时间一点进展都没有,但从某一刻开始突飞猛进,而后又是长长的一段所谓“平台期”。

许多人往往在只进行了一小段时间后,就因为觉得进展缓慢而开始动摇 ,以至从来不曾体会“突飞猛进”的感觉。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因为暂时的没有突破就要放弃,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永远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自己现有的认知,提高心智。

最后,对于自己本身都管理不好的人,就不要先去想着如何管理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之所以会感到“没时间了”、“来不及了”,绝大多数都是在有充足时间的时候,干了其他不相干的事,把该干的事的时间浪费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确实是应该先管理好自己,这样才能和时间做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