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游埠镇刁家村:鹭鸟拍摄基地野狐山庄

 流星雨刘鑫 2021-04-26

走进游埠镇刁家村鹭鸟拍摄基地野狐山庄

刁家村隶属兰溪市,位于游埠镇政府驻地北3200米,离市区20千米。村驻地刁家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36亩。下辖刁家、东张、牛角塘和上塘坞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301户,972人。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棉花为业。

刁家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始居刁姓,村以姓氏得名。明代徐姓从检塘迁入,刁姓渐渐消弱,徐姓为主,村仍袭旧名。有村民小组3个,54户,170人,耕地153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棉花为业。村中有乾隆五十七年(1792)所立青石节孝牌坊。

东张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北700米。始居张姓,其先南宋建炎年间自金华来此定居,村以姓氏名。后邵姓迁入,现邵姓为主,村仍袭旧名。有村民小组4个,90户,297人,耕地317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棉花为业。

牛角塘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南500米。始居周姓,其先祖南宋建炎年间迁来定居,村旁有牛角状池塘一口,村以塘名。有村民小组1个,19户,70人,耕地57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棉花为业。

上塘坞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南500米。由前坞、后坞和姓王3居民点组成,地处上塘水库山坞间,故名上塘坞。有村民小组6个,138户,435人,耕地508.07亩。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和棉花为业。

刁家行政村古建筑主要有3处。东张赞绪堂位于游埠镇刁家行政村东张自然村东南部,为民国时期建筑,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刁家五瑞堂位于游埠镇刁家行政村刁家村中部,为清代古建筑。姓王村方氏节孝坊位于游埠镇刁家行政村姓王自然村西南面,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古建筑。

刁家村的野狐山庄有森林200亩,是白鹭的栖息地,也是白鹭的天堂。那里有成千上万只的白鹭鸟,它们和我们人类和谐相处。野狐山上杉树蔽日,修竹茂盛,几万只白鹭栖息其间,两个观鸟亭高耸岗上,是一处观鸟、摄影、休闲的独有风景点,被称为“观鸟仙山”。现为国家级鹭鸟拍摄基地。

东张邵氏始祖为晋朝的邵坦,居淳安清平乡富洪里;传十余世分居各地,至蒙源祖邵旺于后唐末(934——936)迁居太平乡之谏村;居五世生邵爽,公由谏村而迁居金华循理乡青龙山前;居四世,邵从迁居金华下干。邵祖义,行百一,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从金华下干迁居兰溪女埠椒石(今焦石),东张邵氏为女埠焦石村迁入。本支名人有邵玘。

刁家最主要的姓氏为张姓、邵姓、王姓、徐姓、姜姓。

姜姓始祖为周朝的姜子牙,神农氏四十二世孙,隐钓磻溪;伯约公姜维,神农氏八十四世孙;姜浩(117世孙)北宋末迁居明州(今宁波);姜叟,姜浩之子,宋南渡时迁居金华兰溪;姜征,字惟信,行目一,称小白石,姜叟之子,迁居本县瀫水之西太平乡。姜霖,姜叟之孙,字仲泽,行九三,元初为兰溪教谕,晚年卜居兰溪太平桥西岗。其后裔迁居东张。本支名人:姜子牙、姜维。

刁家村的历史名人,述说着他们的历史故事: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维(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原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将,后降蜀汉,官至凉州刺史、大将军。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然而由于蜀汉国力弱小等原因,终究回天乏术。蜀汉灭亡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也被魏兵所杀

邵玘(1375-1430)字以先浙江行中书省金华府兰溪县(今浙江兰溪)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永乐四年,其中进士三甲一百四十二名,授监察御史。宣德三年,由福建按察使进位南京左副都御史,奏请罢黜不称职者近百人,后死于任上。

《明一统志》、《皇明通纪》、《万历兰溪县志》分别有载:仁宗监国,知其廉直每法司缺官即命玘署。”“朝廷患京职多旷,欲举察之任顾佐于公。可见当时皇上对他之信任。如果说以今天那些买官卖官的贪官来说无不是一个馋贪的好机会,可他一尘不染。《传》又有记:有重狱,别人不敢审者,辄付之。《皇明通纪》:南京诸司缓驰,御史大多贪纵,效尤成风,赃秽狼藉。玘奉勅考察奏不肖御史30余人。《椒石邵氏宗谱》还载有:精简诸司庸儒有郎官、员外郎等不肖者86人,风纪大振。

兰溪这位一身正气、无私无畏、公正严明的司法清官在《明一统志》记:居家有孝行,在官以威严惮吏,遇事善断。所至,削妄费、黜贪庸,能举其事。是世人的典范。

因明永乐十四年兰溪大旱,7月又发生特大洪灾,邵玘奉旨前来兰溪巡视。这次洪灾是兰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可谓异常。旨派邵玘前来浙江巡视、抚恤灾民。其间礼部尚书吕震却奏请应去泰山朝圣封禅为先。仁宗说:今四方多水旱,安敢封禅为先。成宗即命邵玘去两浙巡视水旱灾情。地域回避、职务回避、防止官吏徇情置于脑中的邵玘面有难色说:玘系浙江人,不便理浙事。而成宗认为,卿为浙江人,正知浙中利病,允随派一名御史屈伸跟随。邵玘日夜兼程火速来到兰溪深入灾户,只见兰江两岸庐舍尽塌,人畜尸体漂浮江中。句有簇簇烟村,变作深深之沟堑更有江边白骨淹黄沙,岸上腐尸横碧草惨不忍睹的惨状。他也不信何期一日之水灾,断送万千之性命。这万千实有多少呢?笔者查考所得,若以明永乐十年兰溪的人口200353人为基准,与永乐二十年人口179844人相对照,减少人口达20509人。这10年间恰巧是仁宣之治”,天下太平无事,人民生活安定,人口应有增长,若增长人口不计,此次洪灾死亡当以2万有零。《永乐丙申洪水记》尾末句:虽前事之莫追,遗后人之永鉴。兰溪人民对近600年前之作全文近700百字的《永乐丙申洪水记》经典文章已载入《兰溪市志·艺文典籍》,其文并石雕在和平公园西的防洪大堤堤壁上,以垂永鉴、启示后人。

徐姓先祖为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西周时徐戎的首领。统辖今淮、泗一带。《后汉书》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尸子》谓:徐偃王有筋而无骨。《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位而称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刁家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有东张双狮、做篾、墙画、做豆腐、剪纸等。最著名的要数东张双狮了。

兰溪市游埠镇刁家村东张自然村的东张双狮,清光绪初年开始兴起,至民国年间兴盛,建国后也一直活动,“文革”期间时继时续,1978年恢复后连续至今。自1978年后,每年正月十三开始至无宵后一、二天都进行表演活动,先到宗祠、宗厅及家庙进行表演,以娱神、娱祖,后才到村中主要场地,道路或农户进行表演,之后到游埠街表演。20049月份代表游埠镇参加第五届中国兰花节兰溪城区踩街表演获三等奖。同年118日被邀请参加金华市艺术节,在兰溪黄大仙宫表演,受到省内外专家及港澳同胞的称赞。表演时,头身各藏一人。随着乐器的节奏作出前进后退,奔腾起舞等动作。舞蹈顺序如下:开西门、八字跌、开西门、梅花跌、打盹、大围场、开西门、生小狮子、打滚、大结局。

农历正月十三在宗祠、宗厅、水口殿表演。农历正月十五在农户及村中表演。

2014年,刁家村有301户,987人。耕地1036亩,林地250亩,水面2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村集体当年收益8万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