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云:​重庆关岳庙,不容忘却的人文地标

 故人旧事2020 2021-04-26

             重庆关岳庙

     不容忘却的人文地标

                        图文/随云


  春天的列车流连于重庆浮图关的鸟语花香,人们在这里尽情地享受阳光,休闲娱乐,陶醉自己。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浮图关北麓靠嘉华大桥的立交公路旁,却隐藏着一座绿树掩映、幽深宁静四合院式的道观,它就是近乎被世间遗忘的关岳庙。

  关岳庙原名关帝庙,因供奉关羽而名。原址在渝中区较场口附近(现英利国际广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神宗皇帝晋封关羽为帝之后。明末,张献忠打下佛图关,攻陷重庆,乱兵纵火将关帝庙大殿烧毁,只余偏殿。清康熙三年(1664),四川总督李国英重建。同治二年(1863),川东道觉罗恒保重修。

  原关岳庙是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川东道教的活动中心。典型的南北朝宫殿风格,布局对称、规模宏大,重檐斗拱,金碧辉煌,共有大小殿堂36间,其中有三重大殿,总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正殿供奉关羽神像,高三米。有楹联“扶正统而彰信义威震九州,完大节以著忠贞明高三国”为证。三百年间,香客信众如云、香火长盛不衰。

  1914年,奉时任大总统袁世

凯“关岳合祀”之令,重庆关帝庙与全

国关帝庙一起,将岳飞像恭请入

殿,改名关岳庙。

  民国时期,巴县道教会、重庆道教会、四川道教联合会会址都设于此。

  1937年,日军侵华,上海沦陷,南京沦陷,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
  1939年5月3日、4日,日寇轰炸

机编队连续两天对重庆民宅与商业

区实施狂轰滥炸。罗汉寺、天主教

堂等均未能幸免,关岳庙主殿大部

分建筑被毁,庙内的巨型铁狮子被

炸得踪影全无。

  为凝聚战时首都军民的抗战意
志,1940年4月,蒋介石亲笔签发四

川省政府训令,要求重建关岳庙,
整饰、供奉岳飞神像。以民族英雄
的精忠报国之志,激发全国军民收
复失土、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
次年,重庆关岳庙在日寇大轰炸的
硝烟中昂然而起。至此,关岳庙便
成为祭奠死难同胞的道场和抗日将
士“沙场秋点兵”,血祭出征的较场。

  1941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到七月
三十日,国民政府在关岳庙设置孤
魂道场,举行了15天的盂兰盆会。
各界人士聚集关岳庙,焚香、诵
经、放焰火,超度同胞亡灵。据
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政府
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等
政要与社会文化名流悉数到场。

  1942年3月29日,中国远征军
出征缅甸时,在关岳庙前祭拜宣
誓。司令长官向每位将士颁发了一
枚刻有“还我河山”的铜质徽章。将士
们振臂高呼:还我河山,还我河
山!而后,高唱满江红,扛着枪
炮,直奔疆场。可谓“惊天地泣鬼
神”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治文化语
境的演变,关羽与岳飞作为“忠义”的
符号走下了国家政治仪典的传统神
坛,关岳的祭祀活动也逐渐趋于沉
寂。
   2007年,因解放碑地区的旧城
改造,重庆关岳庙,这座曾经见证
了陪都历史上悲怆一页的庙观,带
着一身的伤残黯然隐世绝尘……

  所幸,2009年重庆市渝中区人
民政府根据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
在“两会”上的提案,决定将关岳庙正
殿迁址到浮图关公园恢复重建,历
时八年方告完工。

  复建关岳庙时,已找不到以前
的建筑图纸了。后得知台湾的日月
潭文武庙,是以重庆关岳庙为蓝图
复制而成的。遂也以日月潭文武庙
为模本而重塑浮图关关岳庙。“本是
同根生”的两座庙宇,于2015年义结
金兰,成为友好庙宇。隔海相望
的“兄弟”,又谱新篇。

  重建后的关岳庙由三清殿、关
圣殿、灵宫殿等组成。观内雕梁画
栋,古朴典雅,飞檐翘角,精巧玲
珑,竹木葱茏,紫气萦绕,人物塑
像,栩栩如生。
  一座关岳庙,千年忠义魂。历
史不能也不会忘记,关岳庙为重庆
这座炸不垮的英雄城市,留下的那
一段难以磨灭的悲壮记忆…… 
  据此,我认为:重庆关岳庙,
不仅是宣扬道教文化、关岳文化的
平台,更是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
国主义的人文地标!



     作者近照及简介:

      徐朝贵,网名,随云。老三届学生。喜文学诗词,擅写游记散文。广交朋友,广结善缘,是其为人宗旨。现为重庆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市知青诗社社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