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人后背发凉的“历史十大毒计”

 炫叶楓雪 2021-04-26

国人自古以来的平均智商都很高,所以历朝历代皆不缺少聪明人,阴谋毒士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历史第一毒士陈平,比如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再比如明朝的顶级聪明人严世藩,他们奇计百出,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让人拍案叫绝的神奇计谋,令后人敬仰和膜拜。

这些聪明人深谙人心,从人心之间找到空隙,一击毙命,让人毫无反抗之力,杀人于无形。

谋士

而历史上,更是有许多无解的毒计,时至今日,历经千百年岁月洗礼,仍然让人暗暗称奇。联想若是身处其间,或许会感受到被其支配的恐惧,不由得心生寒意,后背阵阵冒冷汗。

那历史上有哪些足以让史册生寒的毒计呢?接下来,我们就简述一下,历史上的十大毒计。

二桃杀三士

1、晏子二桃杀三士

春秋末年,齐景公时期,齐国国力有所恢复,而齐景公四处征战,也有着很不错的战绩,其手下更有三员大将,各个勇猛无比,战功赫赫,更重要的是三人关系很好,恃功而骄,不把群臣放在眼里。于是晏子就劝齐景公除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当然罪名就是莫须有,晏子表示,这三人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国家的大祸害。齐景公被晏子这一忽悠,觉得很有道理,就信了晏子的邪!

在一次宴会上,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由于三人无法平分两个桃子,于是晏子暗暗使坏,假装出面协调,让他们比功劳而获取桃子,首先公孙接与田开疆出场,说出自己的功劳,自觉功劳很大,便取走了两个桃子,而到了古冶子的时候,他也慷慨激昂地说出了自己的功劳,而公孙接与田开疆二人自觉功劳不如,就羞愧地将桃子放回去,拔剑自刎了,古冶子看到这样的情形,深感自己争功时候的丑态,也无颜再要桃子,随即也拔剑自刎了。

美人计谋夫差

2、范蠡釜底抽薪计夫差

夫椒之战后,越国战败,越国大军只剩数千残兵被夫差围于会稽山之上,越国已经穷途末路,这时候勾践问计于范蠡,于是范蠡便设下了计谋。总共三套组合拳,首先将越国所有的财物全部献给夫差,包括粮食、财宝、兵器等。然后献给夫差众多越国美女,连大美女西施也舍得献给夫差。最后,勾践入吴国,侍奉夫差,给夫差当奴仆。最终,越国得以存国,勾践免死,上演了一波极限绝地求生。

其实,这些计策看起来是奉献了越国所有,但是仔细想想,只要夫差一鼓作气,拿下会稽山,歼灭勾践的残部,那这一切不都是夫差的么,包括整个越国都是夫差的。所以,正因为此,才显示出了范蠡釜底抽薪之计谋的高明之处。虽然看似越国失去了所有,但是却保住了最需要保住的东西。

吴起出逃楚国

3、公叔痤连环间吴起

大魏国巅峰时期,对外已经称霸,所有国家都被其打服了。没有了外患,内斗就开始了。国相公叔痤,娶了魏国公主,春风得意。当他会当凌绝顶之时,却看见旁边有一座山,与他并立,似乎还要挺拔高耸些,此人就是魏国传奇名将,吴起,战国时期的战神。而公叔痤明显是一个不甘于人下之人,于是就想办法要赶走吴起,思来想去寻找吴起的弱点,最后针对吴起性情执拗、志骄傲气的缺点,一套连环计就此展开。

首先,公叔痤向魏武侯进言,表示,吴起志大,功高盖主,可能并不愿意长留魏国,而要想知道其是否想要长期留在魏国,只需要将魏国公主嫁给他,如果吴起推辞,则其心不在大魏,如果其不推辞,君侯也能成一桩美事。魏武侯听完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用了此计。

然后,公叔痤就在吴起面前演了一出苦肉计,故意让其夫人,也就是魏国公主在公共场合鄙视公叔痤,让公叔痤下不来台,而吴起作为心高气傲的人,自然在男尊女卑的年代,不会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最后,计谋得逞,吴起拒绝了魏武侯的好意,然后魏武侯从此不再信任吴起。吴起怕在魏国有祸患,于是便出逃,投奔了楚国。蒙在鼓里的魏武侯更加信任公叔痤。

阴姬封后

4、司马熹一石三鸟

战国时期,中山国相司马熹,备受国君恩宠,但是却被国君宠爱的姬妾阴简所厌恶,司马熹深知,若长此以往,自己必受其害,肯定会被阴简的枕边风给吹垮,到时候有性命之忧。

于是司马熹便在智者田简的点拨下,有了一个万全之策。一次赵国使者来访,司马熹面对上国使者,自然出入相随。因为司马熹的安排,赵国使者并没有看到中山国出名的歌舞。于是赵国使者便问,不是传言中山多美人,多音乐歌舞吗?

司马熹借机回道,不然,我国歌舞不过尔尔,只有一人冠绝天下,其人风华绝代,曼妙绝伦,他就是阴简。赵国使者得知后,便回去转告了赵王这个故事,而赵王乃是性情中人,于是就向中山王索要阴简。中山王就陷入了两难,首先舍不得宠姬,一方面又不敢得罪七雄之一的大国赵国,于是就问计司马熹,司马熹则献计,表示,只要大王封阴简为国后,那赵王出于礼数,就不会再惦记这件事了。于是阴简就成了中山王后,而阴简感念司马熹的进言,从此便不再厌恶司马熹,司马熹则稳居高位。

上党

冯亭献上党

5、冯亭献上党驱虎吞狼

战国中后期,秦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大举东出,鲸吞韩魏。在攻下韩国重镇野王之后,上党数百里土地就成了飞地,与韩国本土隔绝开来。由于上党地区特殊的战略地位,秦国对上党地区志在必得,而秦国夺取上党之后,将会对赵国实现地理上的全面压制,可以肆意攻打赵国国都邯郸、重镇晋阳和襄国。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积攒数十年,国力强大,天下无人能敌。赵国自胡服骑射之后数十年,军力强盛,敢与秦军相争。两个大国并立于世,韩国都惹不起,又不甘心上党白白落入秦国之手。要想使韩国暂时安全,必须要将秦国东出的路线转移,而引发秦赵矛盾就是最好的方式。于是冯亭献计,将上党送给赵国,而秦国煮熟的鸭子被赵国拿走了,自然不乐意,而赵国也不愿意既得利益拱手于人。冯亭一招驱虎吞狼,堪称完美。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长平之战爆发,此后二三十年内,秦赵相争成了秦军东出之战的主旋律,韩国凭借狭窄的中原之地,倒也苟活了数十年。

毒士陈平

6、陈平巧用疑心间范增

陈平,历史上最著名的毒士之一,其阴谋诡计,可谓是杀人于无形。世言,疑心生暗鬼,疑忌失重货。而这句展现人性的总结,被陈平用得炉火纯青。楚汉争霸中后期,汉军虽众,但是不及楚军骁勇,所以长期拉锯,在濮阳等地长时间相持,互有胜负,于是,陈平就开始了瓦解西楚内部的计谋战。

项羽其人骁勇,但是心胸却不足,除了龙且等少数几人之外,项羽并不是十分信任。而且,项羽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自己手下的诸多猛将谋士,常年跟随其出生入死,项羽却封赏不多。

于是陈平便献计,花钱收买了部分西楚,兵士,在营中散布谣言,表示钟离昧为西楚征战功劳颇大,却没有得到封赏,早就有降汉的心思。项羽知道后,便有些猜疑钟离昧,将其排除在军事会议之外。一时间,楚营人心惶惶,项羽便派使者去查访。

使者来到汉军军营,得到了陈平的热切接待,当楚军使者告知其乃项羽使者后,陈平故作姿态,将他们的伙食降至最低,用粗茶淡饭就打发了,表示,原以为是范增的使者,没想到是项羽的,我们不将美味佳肴接待外人,吃完赶紧走。而这些自然会被反映到项羽的耳中,于是项羽就连范增也开始猜疑了,最后范增不得不告老还乡,死于归途中。项羽失去智囊,从此走向覆亡。

推恩令

7、主父偃妙用推恩令

汉武帝即位后,为了避免国家再像汉景帝时期一样,陷入七国之乱,就一定要加强中央集权,而想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要削藩。而像汉景帝和晁错一样强行削藩,势必会适得其反。汉武帝初年,各大诸侯王横行霸道,出入规格几乎不亚于天子,削藩势在必行。

这时候,主父偃就献上了奇计,一招解决了汉王朝的后顾之忧,那就是推恩令。在这之前,诸侯国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其他的公子就只能充当诸侯国内的一个家臣,没有自己的封地,渐渐就再无翻身之地,而嫡长子与其它公子之间的巨大差距,确实牺牲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而主父偃向武帝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而侯国又可以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孩子,成立伯国,一直到子爵、男爵,县公等。一般,继任为王的占诸侯国的一半土地,其它分封出去,这样一代又一代下去,就导致了诸侯国越来越小,而且内斗严重,完全无力与中央抗衡。

那诸侯王明知是计谋,为什么却没有办法,只能推行呢?那就是这条计策的妙处,这条计策虽然损害了诸侯王和其嫡长子的利益,但是却维护了众多非嫡长子弟的利益,他们肯定会极其拥护这项政策,在所有人的共同作用下,推恩令顺利施行,西汉再也没有诸侯宗室做大的现象了。

贾诩

8、贾诩间西凉

汉末,曹操平定河北之后,便日夜想着一统江山,特别是在赤壁鏖战兵败之后,又遭到了西凉的偷袭,腹背作战,防不胜防,曹操便想要彻底解决西凉问题。而这时候,西凉的马腾因为与韩遂内斗不敌,将军队交给马超,自己上许昌做官,担任了京城禁卫军统领。曹操以为马腾归降,西凉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于是便准备派遣大军入关中进攻汉中。

而马超等人害怕曹操假虞灭虢,消灭了张鲁回身就打自己,韩遂也有这样的忧虑,于是便在马超怂恿下,联合大军出兵潼关。马腾全家因为马超的起兵,全部下狱,在马超将要战败之时满门抄斩。韩遂乃是东汉末年的旧军阀,跟血勇无谋的马超不同,他心想的只要保证自己的权位就够了,谁当朝执政对他不影响,他只是想借起兵威胁一下曹操,稳固自己的地位。而马超却因此搭上了全家,与曹操不共戴天。当然,曹操的想法是,马超韩遂最好都别活着。

贾诩作为汉末陈平,天下毒士,自然洞察到了这一切,想要一战解决西北问题,那只需要离间马超和韩遂二人。韩遂其实是和马超的想法不同的的,特别是拼上身家性命的事情。于是献计曹操,让曹操写一封不清不楚的信给韩遂,又表面与韩遂交好,区别对待韩遂和马超。然后马超就怀疑了韩遂的用心,不得已,只得仓促开战。

结局就是,西凉人心不齐,一战大败,马超韩遂败走。马超后来投奔张鲁,韩遂深入羌氐,之后再也没有掀起风浪。

金刀计

9、王猛金刀计

金刀计,被民间称为天下第一无解的阳谋。事情发生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在后赵覆亡之后,收拢后赵残兵,崛起于关中,而鲜卑慕容氏则从东北南下,一统河北中原。于是,进入了前秦与前燕争霸的时代,而后随着慕容评的一通瞎操作,原本势头更猛的前燕,渐渐式微。而前秦迎来了王牌组合苻坚和王猛,开疆拓土,名垂青史已经成为必然。

慕容垂与其子慕容令,因为被慕容评排挤,不得已脱离前燕,投奔前秦保命。而慕容垂本人志大,这些都被王猛看在眼里,于是就劝苻坚不要重用慕容垂,苻坚照做了。而王猛却不放心,就想着除掉慕容垂。

于是,王猛苦等机会,公元370年,王猛受命讨伐前燕。而出征前一夜,王猛到慕容垂家做客,两人把酒言欢,情至深处,王猛突然表示,自己出征,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暗示想要慕容垂的随身武器金刀作为武器。而王猛作为前秦最为重要的掌权人物,在前秦地位并不比皇帝苻坚低多少。慕容垂自然不敢拒绝,乖乖地献上了自己的宝刀。

而王猛则买通了慕容垂的帐下亲信金熙,在大军出发后,让金熙将慕容垂的金刀交给慕容令,表示慕容垂暗自令他返回前燕,保护祖宗社稷。于是慕容令便以打猎为名,脱离前秦,回归了前燕。

慕容垂在长安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于是便逃跑了。在蓝天被早就安排好了的王猛军队给抓获,不过苻坚胸怀宽广,并没有杀掉慕容垂,只是宽慰了一番,白白浪费了王猛的妙计。

而慕容令则没有这么好运了,回归后没有得到原谅和信任,被贬沙城。慕容令颇有才能,于是在沙城造反,反攻龙城,最后兵败被杀。

此计虽然没有除掉慕容垂,却除掉了慕容垂最优秀的儿子,这也是导致后燕在慕容垂之后后继无人,被北魏蚕食的重要原因。

温峤

10、温峤间钱凤

温峤乃是东晋初年的大臣,与王导、王敦同时代的人物。王敦志大,且霸气外露,与走沉稳路线的王导不同。王敦坐镇荆州等地,兵强马壮,弹指间便可挥军东出,直入金陵台城之下。

而温峤虽然与王敦相近,但实则乃是东晋忠臣,后来,金陵附近重镇丹阳尹出缺,王敦打算用温峤上任。而温峤假意推辞,表示王敦心腹钱凤可上任,钱凤自然也推说温峤可行,可暗自却表示温峤并非真心追随王敦,于是在王敦授意下,在送行宴上试探温峤。

温峤在百般试探之下,假装醉酒,在敬酒时说“钱凤何人,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王敦心生疑虑,便不再谈换人。温峤全程装作,假装表演与王敦临涕泪横流的场景,最终如愿出任丹阳尹。温峤后来成为讨伐王敦之乱的主要将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