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晓华:初心不改 忠诚无悔 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大师兄666999 2021-04-27
张晓华,男,现年47岁,汉族,山东省昌乐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医学学士。1997年参加公安工作,2014年取得了法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现任青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法医物证室主任,负责法医、理化及DNA工作。该同志从警以来,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曾先后被评为“青州好人”、“潍坊好人”、“山东好人”、“山东好人之星”、“中国好人”、“青州市劳动模范”、“潍坊最美警察”、“潍坊道德模范”、“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州市人民政府嘉奖、山东省个人二等功、一等功。2017年省委书记刘家义对张晓华的事迹专门做出批示,要求宣传他的典型事迹,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树立人民公安形象。山东省公安厅及潍坊市各级领导也相继批示要加大力度,深入宣传,弘扬正能量,树立警察良好形象。
爱岗敬业,身先士卒
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图片
自从事法医技术工作起,张晓华同志就把这个在别人眼里既“又脏又累”也“没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作为了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
2016年4月15日凌晨,青州市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4月30日,这一天恰恰是张晓华的生日,凌晨五点,嫌疑人供述抛尸地点在济南市东南郊区,张晓华同志立刻随大队领导及侦查员一同赶往济南市。在抛尸地,随着泥土一锨锨铲除,包裹尸块的塑料袋逐渐显现,但一股股恶臭随之扑面而来。因为事先知道死者极有可能感染艾滋病,作为法医,他比现场的其他同志更知道接触艾滋病人的血液有多大的风险,他让大家退后,独自一人踩着混合着血水的泥土继续挖掘尸块。在搬一块最大的塑料袋时,大家看到他的眉头皱了,放下尸块后摘下手套,只见他的右手已经满是血迹。尽管已经戴了三层手套,手还是被锐利的尸体骨头刺破了。张晓华同志没有抱怨、没有退缩,用水简单冲洗后,又戴上手套继续挖掘,直到独自完成全部勘验任务。此刻,他已经是艾滋病三级职业暴露,需要立刻进行艾滋病的阻断治疗,并连续服用一个月的艾滋病联合阻断药物治疗,这些阻断药物严重影响肝功、肾功、并且造成骨髓抑制,同时造成骨骼肌难以忍受的疼痛,毒副作用堪比化疗药物(张晓华同志一个月后的生化检验指标全部正常)。
图片
这一切他默默地承受了,他不能告诉家人,因为医院里还躺着重病的老父亲需要他陪护,家里还有急切盼望二胎的爱人,家里还有高龄的母亲需要照顾。多年以来他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工作、甘于奉献,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安排。
自从艾滋病职业暴露,张晓华就一直瞒着自己的父母,直到2017年5月5日晚,青州电视台《警方在行动》栏目播出了张晓华的事迹,他的母亲看到节目后才知道,自己的儿子一年前艾滋病暴露。该同志事迹突出,日常表现优异,青州市局、青州市委政法委、青州市委市政府、潍坊市公安局相继组织开展了向张晓华同志学习活动。2020年11月23日,省委书记刘家义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宣传,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中央和省市多家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报道,张晓华同志的先进事迹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努力实践,善于总结
不断提高法医检案水平
图片
在工作中注重交流,学习并加以分析,不断努力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每一起案件破案后都要重温现场,了解犯罪过程、犯罪心理,进而明确每一处损伤的形成机理,并对这些案例加以总结,对法医检案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很大帮助。在多起重大案件侦破过程中,他根据现场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心理特征,有效的缩小了该案的侦查范围,并从现场提取了重要痕迹物证,为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作出了突出贡献。
图片
从事法医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坚持加强学习,他时刻以技术破案为重点,认真钻研、自学各种专业知识,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虚心向专家请教。在工作中,每一起案件破案后,他都会重新翻阅现场及侦察案卷,了解、重温犯罪过程、犯罪心理,明确每一处损伤的形成机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鉴定水平和鉴定质量。2004年底,该同志带头率先在潍坊市规范了伤情鉴定书规则。2007年,在人员少,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他筹划组建了交警大队法医室、技术室、化验室及物证室,在潍坊各县级市交警系统中率先使用气象色谱检验。2013年,针对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要求,他牵头制定了关于法医临床鉴定的规定,规范了委托、受理、检验、审核及送达等各个环节,保证了法医鉴定意见的规范性、合法性、准确性,此举被潍坊市公安局在全市推广。
严谨细致,公平正义
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图片
该同志工作严谨细致,对每一起鉴定,他都精益求精,不放过一丝细节,力求做到最公正、最完美。他常说“我们做伤情鉴定,一万起中有差错一起,我们的错误率只是万分之一。但对遭受不法侵害的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百的错案,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截至目前,张晓华已出具伤害案件、交通事故等活体伤情检验鉴定书11900余份,伤残鉴定书3900余份,没有一份存在瑕疵。
法医本是个技术活,但张晓华却在这个岗位上练出了做群众工作的真本事。2016年6月27日,刘某某因纠纷被人打了,到张晓华的门诊做伤情鉴定。张晓华查看她的头部CT片,发现双侧鼻骨骨折,但无法确定为新伤,让她复查拍一张鼻部的CT片。但刘某某坚决不复查,坚持要求应认定为轻伤。由于伤情无法确定为新伤,张晓华无法开具鉴定书。刘某某认为张晓华估计刁难她,先后到青州市公安局信访、督察、纪委等部门状告张晓华。张晓华不但没有生气,还一直劝说刘某某,让她做复查,告诉她一旦拖得时间太长,新旧伤就更分不清了。历时4个多月的时间,张晓华先后数十次联系刘某某,给她做工作。最终,刘某某被劝说至潍坊一医院重新做了复查,认定鼻骨骨折为新伤。张晓华为她出具了轻伤伤情鉴定书。2016年11月3日,拿到伤情鉴定书的那一刻,刘某某感动地说:“张警官,你真是个好人,我不该去告你,我现在就去给你洗白冤情。”
图片
张晓华心里记挂着太多群众,却独独疏忽了自己的亲人。他的父亲2016年查出了肺癌,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张晓华却很少有时间陪伴。2017年春天,张晓华的父亲病重,在潍坊住院,张晓华请了几天假陪护,每天晚上父亲输完液后,张晓华都会开车赶回青州,到单位将需要他签字的鉴定书一一审核签字,结束后半夜再开车回潍坊照顾父亲。
心系百姓,扶危助困
时刻彰显公仆品质
图片
张晓华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心助学,扶危救困,体现了一个人民公仆的优秀品质。
2013年的一次伤情鉴定让张晓华记忆尤深。“当时,一位在街上摆摊卖金鱼的7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摊位摆放问题与他人产生了纠纷,对方把她打了。她来到我们门诊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连自己哪儿被打伤了都已经说不清楚了。”看到这一情形,张晓华给老人倒了一杯水,告诉她:“别激动,慢慢说,这就是一个伸张正义的地方,我们一定会公平公正处理。”听到这句话,老人感动地哭了。待老人心情平复下来,张晓华给她做出了伤情鉴定,老人也顺利获得了对方的赔偿。像这样的例子,在张晓华同志的法医工作中比比皆是。近年来,他无私照顾王坟镇特困儿童赵某琳、张某萍。赵某琳,父亲早亡,母亲改嫁,由奶奶一人抚养,家中非常困难;张某萍,身体残疾,父母因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但是她学习成绩优异,面对两个困难儿童,他时时刻刻牵肠挂肚。2017年,省厅授予他个人二等功,奖金10000元,拿到奖金后,该同志第一时间到王坟镇两个孩子家中进行慰问,年节将至,他又买去了米面等生活必须品。
图片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增强青少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近年来,青州市局连续举办“蓝猫护童”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张晓华同志作为蓝猫志愿者多次参与活动,先后在青州市黄楼街道、王府街道、庙子镇、王坟镇等多个镇街的中小学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并与青州市电视台录制法制讲座一期,为中小学生送去了一堂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警医携手,伉俪齐心
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
图片
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张晓华一直坚守岗位,妻子刘伟伟是潍坊益都中心医院医生,在献血400ml后依然给病人实施急症手术,两人同时战斗在防疫一线,无暇照顾家中84岁的老母亲和即将高考的孩子。但他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各项任务中,毫无怨言。2月6日、2月9日,正值疫情高峰时刻,青州市东夏及谭坊镇连续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的现场,他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通报有关单位,并对相关及密切接触人员进行了体温检测等前期相关处置,为了降低风险,在出警路上他就对其他同事说:“到了现场,我先进去”,他冲锋在前,密切接触非正常死亡尸体的检验工作都由他独自承担,冒着刺骨寒风,细致勘验,对死者家属的种种疑问做了详细的回答和解释,耐心安抚家属情绪,最终消除居民及家属对非常时期死者死亡原因的疑惑和影响。
图片
他同时担负着谭坊镇重点疫区来青人员留观、西街嘉园社区入户排查和小区入口执勤及高速路口执勤工作,为密切掌握发热人员及社区居民排查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访民情、听民意,进行疫情宣传及心理疏导,结合自身是执业医师的职业特点给发热留观人员购置对症处理药物,直至病情好转、症状消失,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图片
张晓华同志把法医技术工作作为自己毕生所追求的事业,在这平凡的岗位上用脚踏实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和合格的刑事技术人员的高风亮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