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兴隆:高山为笔 书写后龙禁地历史 风云做砚 开创世界天文奇迹

 尕蛋亲 2021-04-27

CCTV-10

2021.4.22 23:1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 河北卷 兴隆篇

兴隆篇 预告片

四方洞穴 标注史前灿烂文明

河北省兴隆县,地处燕山深处,这里曾经是远古燕山文明的一角,也曾承载着一个王朝的理想与寄托,这里还是一个支点,人们在此瞭望星辰大海。

图片
图片

色彩的变化,是自然的密码;色彩背后的雾灵山是打开兴隆历史的密码。四方洞,位于雾灵山东侧,距兴隆县城25千米。

1988年,应兴隆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河北省的考古部门组成一支考古队伍,开始对四方洞进行联合考古发掘。从出土的文物来看,这里不仅是古人类栖息的场所,也是古人类肢解动物、烧烤食物和进餐的生活场所。经过碳十四年代测定,四方洞遗址年代距今两万八千年左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图片
图片

四方洞遗址是人们在燕山深处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穴遗址,这个发现,对于探索燕山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及古人类文化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科学依据。

图片
图片
图片

钟灵毓秀 书写后龙风水传奇

“……山谷高深,林峦清邃……有绵云起自谷中,洁白弥满,凝蔽天日,或变琉璃境界,空洞一碧……”——元·盛熙明《补陀洛迦山传》。在元代书法理论家盛熙明的笔下,雾灵山钟灵毓秀,堪称仙境。后来的清代皇室也看到了这一点,将这里纳入皇陵的布局。

图片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京师。顺治皇帝沿袭古制,亲自选定陵地。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开始在今天的河北遵化马兰峪一带修建东陵。

清东陵中轴线由遵化的昌瑞山向北延伸,经兴隆山,最终到达雾灵山。群山首尾相连,呈现龙形,共同构成了清东陵的风水形势。

图片
图片

在长达数百年时间里,清东陵依次建成14座帝、后、妃陵寝,埋葬了161位清皇室成员,今天兴隆境内的大片土地当时也被逐步封禁。清朝皇帝借助山势把燕山一隅作为陵寝的组成部分。如果说陵寝区也就是说遵化马兰峪一带是为了塑造王朝权威、祭奠祖先,把兴隆一带圈为风水禁地,就是出于对王朝国运考虑。

图片
图片

清朝末期,后龙风水禁地宣告开禁。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在这里置县,因兴隆山而定名兴隆县,并沿用至今。二百多年封禁,孕育勃勃生机。兴隆,燕山之睛,历久弥新。

图片
图片

多彩溶洞 蕴藏燕山地质密码

如果说巍峨的高山拔地而起,是地球的大手笔,那么山里的别有洞天就是大自然的小情怀,比如位于雾灵山脚下的兴隆溶洞。石笋、石柱、石幔、石盾,瑰丽多彩,兴隆溶洞被人们称为“燕山水晶宫”,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是我国古老的溶洞。

图片

更为宝贵的是,兴隆溶洞至今仍在生长发育。洞中一根石吊管总长4.35米。有专家推测,石吊管每生长1厘米就需要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么算来,这根吊管已经有4万多岁高龄。

图片

作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类别,溶洞在中国北方并不常见。兴隆溶洞的景观密度与丰富程度在燕山一带更是极为罕见。

兴隆作为燕山运动的核心地带,这里也是研究兴隆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

图片

2013年,河北兴隆国家地质公园成立,涵盖雾灵山、兴隆溶洞、六里坪等多个区域。园内陆质资源类型多样,堪称地质生态大观园,向人们讲述着这里灿烂的地质演化历史。

图片

吐故纳新 延展兴隆文化多元空间

雾灵山脚下的皮影表演,在兴隆已经流传了上百年。清朝末年,“后龙风水”禁地开禁,皮影戏随着大量移民来到兴隆,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表演。

图片
图片

在雾灵皮影戏的唱腔上,既保留了山东皮影的特色,也加入了河北梆子、大口落子等唱腔,乐队演奏则增加了管弦乐器。人物造型融入了北方民间剪纸的艺术手法,更加注重人物情感的表达和神态塑造。

图片

皮影是流动的故事,根雕就是凝固的思想。清朝末年,后龙风水禁地开封,根雕技艺伴着木材生意一起来到兴隆。燕山深处林木众多,树龄久远,形态各异,正是根雕的上佳原料。一百多年来,兴隆根雕逐渐形成了“取天然之形,现自然之美”的美学风格。

图片
图片

兴隆的土壤滋养出多彩的艺术,兴隆的艺人们为其浇灌时代的养分,让其更加枝繁叶茂。

图片
图片

以山为骨 永攀时代发展新高度

早在1964年,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广播,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增建转播台。京津冀是经济重地,更应让广播走进千家万户。作为“京东第一高峰”,雾灵山很快就被确定为建设转播台的理想场所。

图片

人们拓荒筑路,将〇五转播台建上高山之巅。1965年12月1日,一首《东方红》划破长空,结束了燕山深处没有高山台站调频广播的历史。

图片

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拟在北京附近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天文台。因为地球的大气条件、城市灯光、烟尘等都会对观测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天文台选址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后,天文台选址兴隆连营寨。1968年8月1日,当时的北京天文台兴隆站竣工,这开创了我国独立建立天文台的先河。

图片

1997年,中国科学院又着手在兴隆观测站建设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项目。历时12年,望远镜建成投入使用,并以我国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的名字命名。仅在第一期的光谱巡天任务中,郭守敬望远镜就获取了约900万条光谱数据,数据量超过当时世界光谱巡天项目获取的光谱数总和。2018年,郭守敬望远镜DR5数据集正式对国内国际发布,为研究银河系及一般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性数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雾灵山、连营寨,青山连云云连天,多少年来,山还是那座山,但兴隆人的攀登,永无止境。

姹紫嫣红 兴隆发展底色正浓

“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刘章《牧羊曲》。清新自然的文字描述的是兴隆县一个普通的山庄,上庄村。这是一个洋溢着诗意的地方。后来人们直接称呼这里为“诗上庄”。

图片

文字无法穷尽兴隆的魅力,它还需要更多的注脚。“艺术民宿”梵高小屋建筑内集中呈现了荷兰画家梵高的200多幅代表作品。这个房间的物品陈列和墙体绘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梵高画作《夜间咖啡馆》。身临其境的设计理念,已经不单是美术展示,它还具备了文化创新的属性。

图片
图片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雾灵山脚下一座座风格独特的民宿相继落成。悬浮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山的原始风貌,开放式结构营造着森林沉浸式体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夜幕降临,灯光与星光辉映,人与山林共生,古老的雾灵山正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图片
图片

“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诗歌点亮了兴隆;兴隆以其无限的诗意,创造未来。

图片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兴隆篇》

播出时间:4月22日 23:16

监制 / 田龙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石岩 马凡惠(实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