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文中的虚词

 庋藏天下 2021-04-27

古诗文中的虚词——副词篇·(1)时间副词

一、时间副词

1、过去时

【曾】·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剌盎。(曾经)

【尝】·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曾经)

【已】·骨已尽矣,而两狼之並驱如故。(已经)

【既】·既克,公问其故。(已经)

【业】·良业为取履。(已经)

【昔】·昔我往兮,杨柳依依。(从前,往日)

【向】·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从前,往昔)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刚才)

【始】·始舍于此址,而卒葬之。(初时,当初)

·始雨水,桃始华。(刚,方才)

【初】·遂为母子如初。(当初)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刚,刚开始)

【新】·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刚,才)

【近】·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近来,最近)

——以上为过去时,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历时较长的相当于“已经”、“曾经”、“从前”、“当初”。历时未久的相当于“刚才”、“方才”、“最近”等。

2、现在时

【方】·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正在)

【正】·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恰巧,正好)

·正?不可止。

【鼎】·天子春秋鼎盛。(正,正当)

【会】·会天大雨,道不通。(恰巧,正好)

【适】·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正好,恰巧)

·适从何处来,而遽于此?(刚才)

——以上为现在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相当于“正”、“正在”、“适逢”等。

3、将来时

【方】·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将,将要)

【将】·将以何时为归期乎?(将要)

【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要,将近)

【行】·别来行复四年。(将,快要)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将要,快要)

【欲】·山雨欲来风满楼。(将要)

【其】·我今不乐,日月其除。(将要)

——以上表示“将要”、“快要”。

【寻】·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随即,不久)

【随】·吾今虽死,公亦随手亡矣。(随即)

【旋】·卓既杀琼、珌,旋亦悔矣。(随后,不久)

——以上表示“随后”、“不久”。

【终】·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终于)

【竟】·有志者事竟成。(终于)

【卒】·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终于)

——以上表示“终于”、“最后”。

——以上为将来时,表示动作将要进行,相当于“将要”、“随即”、“不久”等。

4、不定时

【急】·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

【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疾】·疾风知劲草,路遥见马力。

【遽】·遽契其舟。

【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顿】·泪飞顿作倾盆雨。

【忽】·但知贫贱安,不觉岁月忽。

【暴】·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以上表示动作的急速。

【途】·徐以杓油沥之。

【稍】·积功稍迁,孝文帝时至大中大夫。

【渐】·其所由来者渐矣。

【寑】·二伯之后,寑以陵夷。

——以上表示动作的缓慢,相当于“缓慢”、“逐渐”等。

【乃】·终不将入中城,乃罢而引归。

【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

【遽】·侵蔡,蔡溃,遂伐楚。

【卒】·

——以上表示动作的连续。

【复】·复投之。

【辄】·

【屡】·屡见不鲜。

【数】·范增数目项王。

【亟】·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上以表示动作的重复,相当于“又”、“再”、“几次”、“多次”、“屡次”等。

【苟】·行廉不为苟得,道义不为苟合。

【姑】·多行不义,必自焚,子姑待之。

【暂】·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偶】·郑国之治,偶耳。

【间】·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以上表示动作的短暂,相当于“偶而”、“偶然”、“苟且”等。

【长】·君长有齐,奚以薛为?

【常】·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久】·何自苦久矣。

【素】·吴广素爱人。

——以上表示动作常久,相当于“长久”、“一向”、“平常”等。

——以上为不定时,表示动作的不确定。

古诗文中的虚词——副词篇·(2)范围代词

二、范围副词

1、表统括

【皆】·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慌。

【尽】·触草木,尽死。

【悉】·赵王悉召群臣议。

【咸】·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俱】·百废俱兴。

【举】·举国上下。

【毕】·众妙毕备。

【备】·前人之述备矣。

【一】·所至一无所犯。

【凡】·古来相送处,凡得几人还。

【率】·故其著作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并】·诸候并起。

【遍】·遍游天下。

【通】·通力合作。

——以上是表统括的范围副词,用在谓词前面做状语,相当于“都”、“全”、“全部”等。

2、表专独

【但】·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公斡有逸气,但未道耳。

【单】·单说无妨。

【只】·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直】·公罢矣,吾直戏耳。

【止】·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仅】·绝无仅有。

【徒】·非徒网鸟也。

【特】·特与婴儿戏耳。

【唯】·今数雄已灭,唯孤尚存。

【独】·独其为文状可识曰“花山”。

【第】·陛下第出伪游云梦。

【才】·初极狭,才通人。

——以上为表示专独的范围副词,相当于“只”、“仅”、“不过”等。

3、表共同

【共】·今两虎共斗,其势必不俱生。

【同】·环球同此凉热。

【相】·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互】·互为表里。

【相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交相】·交相辉映。

——以上为表示共同的范围副词,相当于“共”、“同”、“共同”、“相互”等。

4、表各别

【每】·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每次)

【个】·一曲离骚一碗茶,个中真味更何加。

【各】·军中诸将,各有彼此。(每个,各自)

【别】·后主乃别写一本付察。(另外)

——以上为表各别的范围副词,相当于“各个”、“各自”等。

古诗文中的虚词——副词篇·(3)程度代词

三、程度副词

1、表极度

【极】·自是以后,为侠者极众。

【甚】·子孙视之 不甚惜。

【尤】·调护之尤厚。

【绝】·谢太傅绝重诸公。

【最】·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赞侯。

【殊】·易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颇】·以此持论颇益坚。

【至】·水至清则无鱼。

【太】·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太盛。

【过】·话说太过无人信。

【特】·离抱何时释,秋宵物地长/齐有倜傥生,鲁边特高妙

【良】·溯流行良难,下峡如星奔。

一一以上为表极度的程度副词,相当于“很”、“甚”、“非常”等。

2、表轻度

【稍】·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

【微】·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

【略】·海燕桥边春水深,略无尘土到花阴。

【少】·少不注意就复痛。

——以为上表轻度的程序副词,相当于“稍微”等。

3、表比较度

【益】·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愈】·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加】·则其至又加少矣。

【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倍】·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一以上为表比较度的程度副词,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古诗文中的虚词——副词篇·(4)语气副词

四、语气副词

1、表肯定的语气副词

【必】·大王必欲急臣。

【定】·定要一千八百两的乱说。

【决】·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务】·除恶务尽。

【须】·(官者)不肯受,曰:“须得而驴。”

【确】·确有其事。

【诚】·嗟呼,利诚乱之始也。

【实】·小人实不才。

【信】·取之,信然。

【良】·余视其母冢,良然。

【固】·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势】·其势必不敢留君。

【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耶?

——以上为表示肯定的副词,对某事物加以肯定,相当于“一定”、“必定”、“果真”、“果然”、“实在”、“的确”等。

2、表否定的语气副词

【不】·不稼不穑。

【莫】·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知。

【未】·吾未之闻也。

【弗】·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非】·是非若所知也。

【匪】·稼穑匪懈。

【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勿】·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亡】·军亡寻,或失道。

【罔】·罔淫于乐。

【靡】·其详靡得而证焉。

【微】·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以上为表示否定的副词,对某事物加以否定,相当于“不”、“不要”等。

3、表反问的语气副词

【岂】·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独】·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庸】·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况】·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其】·其孰能讥之乎?

【讵】·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

【得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庶几】·

——以上为表示反问的语气副词,相当于“哪能”、“何况”、“难道”等。

4、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约】·画桥依约垂柳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略】·略已平矣。

【或】·其神或岁不来,或岁数来。

【盖】·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几】·几败尔公事。

【其】·《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殆】·吾尝见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

【似】·吾似有一日之长。

【可】·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

——以上为表示推测的副词,相当于“也许”、“大约”、“大概”等。

古诗文中的虚词——副词篇·(5)表敬副词

五、表敬副词

【请】·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敬】·敬受命。

【敢】·敢烦执事。

【谨】·谨谨。

【窃】·窃闵公子将死,故吊之。

【辱】·曩者辱赐书。

【忝】·忝在知交。

【幸】·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猥】·嘉命猥临,厚贲乃及。

【伏惟】·伏惟陛下年甫弱冠。(魏征《十渐不克终疏》)——伏惟,伏着想。下对上(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想法时用的敬词。

——以上为表敬副词,这此词一般用在动词之前,用作敬辞或谦词,一般无实际意义,不必译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