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月共读 | 张宏杰《曾国藩传》

 悦读读书 2021-04-27

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

又有多久没有读书到欢喜

读书是好事,但是一个人读不下去,有的还读不懂。别怕,加入悦读共读,每月带您至少读完一本书。

每本书我们都会邀请相应领域的专家担任领读老师,带领大家按照预定计划开展共读。和大家共读一本书,得到多角度启发,是共读的乐趣所在。

5月我们共读

作者



张宏杰

张宏杰,作家,学者。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畅销书作家。

著有《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很累》、《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中国人的性格历程》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

领读老师

樗栎居主人(吴老师)
悦读读书会特约讲师,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双料金牌讲师,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曾领读《论语》、《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领读者推荐

曾国藩: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提起曾国藩可谓世人皆知。

他是一位标签人物,他的身上被贴过太多的标签,“三朝元老”、“中兴能臣”、“最后一位圣人”、“曾剃头”、“刽子手”、“汉奸”、“卖国贼”等等。同时,他又是一位拥有众多“粉丝”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二十世纪改变中国历史的两位风云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

他的书信集《曾国藩家书》成为为人处世、治家教子的范本,传诸后世,影响深远,与《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一起,被誉为当世三大家书之一。

曾国藩生活的年代,大清王朝已经滑向内忧外患的深渊。

1840年,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击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然而,这只是厄运的开始。1851年,以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等人为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广西金田爆发,史称“太平天国运动”。两年内太平军便攻克江宁(今南京),席卷江南半壁河山,旋即北伐,兵峰直指天津,清王朝举国震惊。尽管清政府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军队早已不堪一战。

正值大清王朝危亡之际,丁忧在湖南老家的曾国藩依靠其个人威望和亲友、师徒的人际关系,组建了一支名为“湘勇”的地方民兵武装。正是这支地方武装成为剿灭太平天国的主力军,而他也被誉为“再造清廷”第一人。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一个怎么的人呢?他又是怎么成为一个改变历史,影响后世的人物呢?

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传》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这本书抛开历史事件的冗长的叙述和繁复的分析,以《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为主要依据,为我们塑造出一个更加客观、更加有血有肉的曾国藩形象,从而铺陈出那段云谲波诡的历史。

1811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一个耕读之家,虽然家境比较殷实,但既非富贵更谈不上官宦。甚至上捯几百年,老曾家都没出过一个读书人。

但是,曾国藩的祖父一直盼望着儿孙能成为读书人,考取功名,改换门庭。因此,曾国藩从小便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化教育,然而,他的资质却很平庸,居然连续考了七次才得中秀才。

不过,正是这个资质平庸的“笨”人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儒家文化“立功立德立言”的理想。

曾国藩一生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处世哲学——“尚拙”,他有一句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本不是个智商情商很高的人,所以,干脆就踏踏实实地做笨事,做慢事,死用功,他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

虽然,曾国藩是个智商情商都不高的人,但是,他的“逆商”却极高。

所谓逆商,就是当遭遇到重大打击的时候知道如何应对,这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也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但他总能爬起来,屡败屡战,愈挫愈勇。

年轻时的曾国藩除了资质平庸之外,还有很多性格缺点。一是,他的性格很浮躁,做事情三分钟热度;二是,脾气不好,傲慢,经常与别人起冲突;再有就是爱看美女,跑到朋友家专门去看人家的小妾,等等。

如果人一生一直都有这些毛病的话,自然和成功沾不上边,但是成功往往从认识自己并制定目标开始。

曾国藩认清自身的缺点,并制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这一年他三十岁。孔子说,三十而立,曾国藩立的就是“学做圣人”。

这是一个自我改造的过程。怎样改造呢?曾国藩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写日记”,通过几十年持之以恒写日记,每天在日记中反省自己,批判自己,鞭策自己。他还把日记公开给亲友,让人家在上面写批语,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他把日记当做砥砺品格的磨刀石,刀锋向内给自己刮骨疗毒。

他还给自己制定了十二项“日课”,每天不完成决不罢休。正是经历了这样刀刀见血,刀刀见骨,常年如一日的自我改造之后,曾国藩终于脱胎换骨,他的气质、性格、学识、眼界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不能不说,后来大批的才俊凝聚在曾国藩的麾下,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的。

曾国藩的“尚拙”,除了体现在用笨功夫上,还体现在至诚待人,至诚做事上,他从不投机取巧。

儒家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对朋友对下属都以诚相待,从不使用权术,选人用人也是把“德”字放在第一位。可以说,太平天国之后,晚清政坛上精英很多都是从曾国藩的麾下走出去的。

他还胸襟宽广,秉持忠恕之道。作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早年曾受到曾国藩的提携。但是,左宗棠经常自恃才高,好为人师,显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看不起曾国藩,常常说曾国藩笨,而曾国藩却不以为意,依旧有事虚心向左宗棠请教。尽管左宗棠有很大的历史贡献,但是在人生境界上比曾国藩还是略逊一筹。

修身养德、克勤克俭、拙以做事、诚以待人,就是曾国藩的品格。

诚然,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苦难的历程,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濒死重生的历程。

如果我们不仅从历史的视角更从文化的视角阅读这本书时,会发现曾国藩的心路历程和他的成功之路更大的意义在于展现出一种“中国式力量”,那种深入其骨髓的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这恐怕就是我们民族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绵延不绝的原动力——中国精神。

我想,这就是阅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