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百年来最火的一个词牌,文人们为什么偏爱它?

 挑燈看劍r7wtm5 2021-04-27

不知道大家在学生时代有没有过和小北一样的困扰——背诵古诗词的时候,最难的其实不是诗文本身,而是要将诗词名和诗文一起记住。一两首还好,期末复习几十首的任务量属实有些吃不消……

其实这个问题在诗那里还不算特别明显,诸位大诗人对于诗题要么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要么就非常随和地以无题为题,但是到了宋词就让人欲哭无泪了,词人们的得意之作总是在那若干个熟悉的词牌名中打转,加上词牌名和内容本身不必关联,记错记混那都是常有的事。

但是这些词牌名其实都自有其来源,背后的故事也很值得说道。比如著名的“念奴娇”。“念奴”其实是唐天宝年间一位歌妓的名字,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其声“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而一出场就代表着寥落悲伤的“雨霖铃”传说也和玄宗有关。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将杨玉环赐死后,在霖雨连绵之夜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他顿时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当然不能忘了“沁园春”,这一词牌名源自东汉的一位公主。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相比之下,后主李煜钟爱的“虞美人”就比较好理解了。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

而如果要给这些词牌投票的话,稳居诗人投票排行榜榜首的,当然是《浣溪沙》。

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是它,苏轼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是它,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是它,纳兰性德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它……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在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中,《浣溪沙》共九十六首,占比4.9%。新版《全宋词》共收录词两万一千一百二十六首,使用词调八百四十四个,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也是《浣溪沙》,共八百四十七首,占比4%。在《全明词》和《全明词补编》中《浣溪沙》排名第二,共七百八十三首,占比3.2% 。目前《全清词》的编纂还在过程中,但即使按照《浣溪沙》所占明词比例3.2%推算,历代词中的《浣溪沙》至少也在万首以上,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由此可见,《浣溪沙》词调之受人喜爱,是历代词人共同的选择,这是值得索解的词学现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为什么文人们如此钟爱它?

1

它是独特的三句体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长篇短制,句数多为偶数。这种体制的形成,当和重视骈偶、追求稳定感的审美传统相关。

奇句体的诗在中国诗史上也能找到一些,比如汉代有刘邦三句体的《大风歌》,还有马援《武溪深》、梁鸿《思友诗》,以及蔡邕编集《琴操》中的《将归操》《别鹤操》等,都是三句体。

还有三句一转韵的,唐代有岑参《走马川行》和富嘉谟的《明冰篇》,宋代有黄庭坚《观伯时画马礼部试院作》以及苏轼等人的和作。

另外还有五句一首的,如江淹《齐凤凰衔书伎辞》,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七句一首的,如李白《乌栖曲》、苏轼《黄茅冈歌》;还有九句一首的,如汉武帝刘彻《秋风辞》;十五句一首的,如曹丕《燕歌行》等等。

这些奇句成章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句句押韵。只有句句押韵,才能在某个奇数句那儿停下来。由上可知,奇句体诗虽然时而可见,始终未能形成某种定式,总量也有限。

相比之下,三句一段的《浣溪沙》不仅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词调,而且历代词中的《浣溪沙》超过一万首。这样超乎寻常的创作规模,以及相连带的阅读欣赏效应,就和三句体的《大风歌》或三句一转韵的《走马川行》那种偶然一现的情况大不相同了。

2

三句体能够打破心理定式

《浣溪沙》节奏的独特韵味,实际是以中国诗歌一般皆以偶句成章为前提背景的。

首先,《浣溪沙》打破了由偶句诗体约定俗成的“心理图式”,给读者带来“别具一格”的新鲜感。因为在中国诗史上,向以偶句诗体为主,长期的审美积淀已在读者意识中造成一种既定的心理图式,因而阅读诗歌的时候常会伴随着一种无意识的心理预期,即读到上句(或奇数句)时便自然企盼下句,有了下一个偶数句(在律诗中与“出句”相对而称“对句”),节奏与韵味才觉圆满完足。

在这种心理背景下读三句体诗或《浣溪沙》,读到第三句即自成一篇或自成一段,这先是在读者感觉上造成一种孤零感或失落感,旋即又转化为新奇感。阅读者为第四句预留的欣赏空间成了画框之内的艺术空白,这种艺术空白一方面使得第三句充分舒展而摇曳多姿,同时也使得全词具有一种有余不尽的悠长韵味。

其次,与一般的偶句体诗相比,三句一段的《浣溪沙》更具有宛转流动的声情特点。偶句体诗往往具有方正、对称、稳定的建筑美,而《浣溪沙》具有韵密节促、流丽宛转、舒卷盘旋的韵味。某些地方民歌中的“赶五句”(或称“五句头”),前四句均为铺垫、蓄势,效果全在第五句。而过去曾一度流行的文艺形式“三句半”,效果全在最后的半句上,道理与此相通。

3

给《大风歌》加上一句试试看

也许是因为《大风歌》已经流传了两千余年,我们对其三句体式带来的新鲜感已经多少有点麻木了。那么我们也不妨像前边改动李清照的《一剪梅》那样,借拟议变化以资比较。比如说,按照一般的诗体形式,给它末尾再加上一句,便成为韵味截然不同的“另一首”诗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太平万世兮乐无疆。

因为我们久已接受了三句体的《大风歌》,所以对这追加的第四句,会明显产生多余、累赘的蛇足之感。但假如刘邦当初所唱本为四句,我们也许会觉得它很正常;但也唯其正常,便不会有三句体诗的格外新奇之感。

同样,我们也可以选取晏殊的名篇《浣溪沙》,来做一个改造实验,即在上下片各加一句,使之变为四句一段: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流年不禁春晼晚,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新词谱就无人唱,小园香径独徘徊。

划线这两句是外加的,已尽可能贴近其原意,也许不至于唐突大雅。

“晼晚”,出《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指日暮光景。李商隐《春雨》诗:“远路应悲春晼晚。”宋词中亦常用。然而加上这一句,奇句段变为偶句段,遂变宛转流丽为方正工稳,韵味风致就大不如原来了。

4

三句体有特殊的复叠的魅力

《浣溪沙》的另一个魅力之源在于每片第三句与前句构成的复叠关系。

《浣溪沙》每片只有三句,而进一步考察各句的平仄格式会发现,相对于偶句成段的诗歌来说,它缺少的不是第四句,而是第三句。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是因为《浣溪沙》每片第三句的平仄格式皆同于第二句,而不是第一句。

据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浣溪沙》谱式如下:

+|+-+|-(韵)+-+||――(韵)

    +-+||――(韵)

+|+――||(句)+-+||――(韵)

    +-+||――(韵) 

据《唐宋词格律》凡例,这里是以“―”表平声,以“|”表仄声,以“+”表可平可仄。此谱式中字句平仄全依《唐宋词格律》,之所以把每片第三句与第二句上下并列,是为了让读者看出,第三句与第二句的平仄格式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在节奏上就造成一种复叠效果。

为了证明《浣溪沙》每段第三句与第二句的复叠关系,我们还可以做一个实验。上一种实验是《浣溪沙》增句而成七律模样,现在是倒过来,把七律减去二句,变成《浣溪沙》模样。当然,减去的是相应的第三句和第七句。请看以下三首七律。

李商隐《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韦庄《忆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晏殊《无题》: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以上三首七律,试各掩去其第三句和第七句,则俨然一首《浣溪沙》。

当然,为了使这些作品更像词,更接近词的风味意境,我们特意选了晚唐五代的李商隐、韦庄和宋代晏殊的诗作,因为这几家之诗本来就有些“词化”,其诗亦有词味。

对一般读者来说,假如不告诉你这三首作品的来历,你是不是觉得这三首词写得还可以?当然,有些地方不合格律。比如说,每首词的第三句和第六句前四字的平仄都有点小问题。

也许在正统学者看来,这样的实验是一种近乎恶作剧的小把戏,然而这是受王蒙先生的启发才想到的。王蒙先生当年为了证明李商隐诗的跳跃、空白、弹性和可重组性,曾经把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无端五十弦)等,打破其结构,倒错其语序,先后改写成多首七律和一首词,那种文风和写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现在也追步其后尘,将既有名家名篇加以改造,从而证明《浣溪沙》每片二、三句间独特的复叠关系。这种实验还是有效果的。

讲座预告

如何把握词体“别是一家”的文体个性?如何理解词体“弱德之美”的美感形态?明晚7:00-8:30分,北京大学出版社特邀涵咏词学多年的张仲谋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讲坛直播间,带您进入宋词的美感世界。

今日活动

万余首《浣溪沙》,或在叹息春景易逝,或在叙念相思之情,或在表达热情洋溢的人生态度。你最记得的会是哪一首,又最能与哪位先贤共情呢?

在众多的词牌之中,哪一个是你的心头好?在留言区随便说说,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赠出今天的主题图书《宋词之美》。

涵咏多年,深入浅出,阐说宋词节奏、阴柔、感伤、婉约之美!

大师身边宜聆教

未名湖畔好读书

最爱还是《浣溪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