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又一行书力作,虽年过六旬,但潇洒依旧

 天地人和w 2021-04-27

酒,似乎是中国文人的标配。

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在酒精的刺激下诞生的。

但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就是赵孟頫。

饮酒一杯之余,便觉醉意横生。

赵孟頫自己坦陈,喝一杯酒便醉意横生。所以,他是一个不太擅长喝酒的人,所以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一股理性。但是,赵孟頫有一篇传世名作,叫《酒德颂》,既然他不喜酒,为何要写这篇文章呢?

侠客猜测由于当时的赵孟頫名满天下,向其求字的人很多。所以,他就经常挑自己喜欢的文章写后赠人。

这篇《酒德颂》是刘伶的代表作。因为赵孟頫对六朝人情有独钟,尤其喜欢竹林七贤。

这篇《酒德颂》应属赵孟頫60岁以后的作品,肥瘦适中,不管是笔法还是结构,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且赵孟頫非常严谨,即使到死之前的作品,都尽量努力保持自己的间架结构,这是别人鲜有做到的。

此作肥不没骨,瘦不露筋,比较适中,既有大王的秀美,又具有小王的洒脱,可谓信手拈来,头头是佛。

历史上写《酒德颂》的人颇多。但以刘伶的这篇188字短文最为经典,苏东坡读后,写到:“诗文岂在多,一颂了伯伦(刘伶)。”

文中刘伶藐视礼法,宣扬了老庄思想,描写了一位“惟酒是务,焉知其余”的大人先生,这位大人先生可以说是一位“醉者神全”的人物。刘伶通过这位大人先生形象地为人们展示了“醉者神全”的神态,在《酒德颂》中,刘伶写到有“贵介公子”和“縉绅处士’”听到大人先生的风评后,无不怒目相向陈说礼法争论不休时,大人先生却是一副置身于世外的神态。

大人先生自顾自地手捧酒器在酒槽里舀酒喝。他撅起长长的胡须。其踞而坐,枕着酒曲靠着酒糟,没有思想与忧虑,自己高兴得都要陶醉了。他不知不觉地醉了,又突然醒来,就好像看不见也听不到世上庸俗之人的骚扰,完全进入了醉酒的最高境界:所不闻声,视不见形,一无所有了

他低下头来看到世间身边所有事物的纷纷扰扰,就像江河上的浮萍。而那两个正在吵架的公子和处士侍奉在身边,就像软体动物比之于桑虫。

赵孟頫一生飘零,或许在《酒德颂》中方能找到一丝安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