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之 谷城八景

 点出好未来 2021-04-27

谷城位于汉江中游、湖北省西北部,距襄阳古城西约80公里。南依荆山,西偎武当,东靠汉水,北临丹江。

谷城自春秋初谷伯(嬴姓,名绥)建谷国以来,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谷城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历史上“谷城八景”,久负盛名。

谷城八景是:薤山叠翠、粉水澄清、新店茅屋、君山群羊、后湖夜月、仙人古渡、文龙书院、高台渔隐。

薤山叠翠

薤山位于谷城县城西南35公里处,因山上盛产薤白而得名薤山。薤山山奇峰峻、林海苍茫、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薤山是森林的海洋。举目远望,薤山上郁郁葱葱,满目苍翠。绿色的森林像海洋一样,连成一片。针、阔叶树相间,高乔木、中灌木、低花草相错,古树名木遍山。高大的树木下,小草尖闪烁着晶莹的露珠,散发出泥土的芳香。草丛中各色野花,万紫千红,争相斗艳,让林中的大地闪耀出五彩缤纷的活力。

不同季节,薤山有不同的奇装异服。初春,桃红李白,草长莺飞;盛夏,绿荫蔽日,清风拂面;深秋,层林尽染,野果飘香;隆冬,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薤山上,各类植物达680余种,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800多棵,国家级保护动物20余种。多层次、多种类的植物构成了薤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薤山有“南避暑山庄”之称,是远近闻名的度假村,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谷城县志》记载:“筑阳(谷城另名)八景,以薤山叠翠为第一,系低山庄禾,中山栎杂,高山松柏,远远望去,有青绿黛三色,乃叠翠焉。”

历史上之 谷城八景

薤山风光

粉水澄清

谷城县城南有一条河名南河。相传汉朝相国(宰相)萧何的少子萧兴候,曾被封为谷城县宰。萧兴候之母相国夫人有一次到谷城游览,见南河的水浑浊不清,就叫丫环向南河洒了一把粉,顿时,河水得以澄清,从此南河又叫“粉水”。另有传说,萧何夫人经常携仆女到南河洗浴,香粉融于水中,香气不散,因此后人称南河为粉水。后来有了”粉水澄清”一景。

南河是汉水支流,源于神农架原始森林,经房县、保康、谷城注入汉江。清乾隆时就有“小三峡”之美称。南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山青、水秀、洞奇而远近闻名,尤其是娘娘洞、黄龙洞、八仙洞等溶洞群,以奇、险、雄、秀,堪称洞景一绝。

历史上之 谷城八景

南河风光

新店茅屋

古时候,新店处于山西、陕西、四川、河南等通向江南的交通要道上,往来客商驻足歇息,形成集镇。新店周围有一大块芭茅湖,当地人取芭茅作墙,茅草盖房顶,形成独特一景。古人曾有'四周壁破牵萝补,三径篱疏扦棘编’的描述。

相传,明朝时期,真武大帝云游天下时,曾专程到新店,欣赏这里茅屋水影。史料记载:“真武归太和驻宿于此。”草屋茅舍,吸引了许多人到新店驻足投宿,修身养性。

君山群羊

老君山村地处城关镇粉水南岸。境内群山环抱,林木葱茏,云雾缭绕。相传太上老君在此修炼,是谷城八景之一的“君山群羊”所在地。

相传,七月七日这天,太上老君下界云游,驾着祥云,飘飘然地向老君山飞来。无数朵白云随之而到,纷纷落在老君山上。远远看去像一群白羊。

另传说,真武大帝寻找宝山到此,发现主峰下有一口水井,就在井中插了一把宝剑,来证明是自己发现的。后来太上老君开了一个玩笑,在宝剑尖上套了一枚铜钱,说是太上老君先发现的,有铜钱为证。真武大帝没有办法,只好去了武当山。后来这座山就叫老君山。

今老君山村有樱花谷景区。樱桃、野生樱花与从外地引进的观赏樱花,形成了10公里樱花长廊。

历史上之 谷城八景

老君山风光

后湖夜月

后湖位于后湖区柏果树村。据《谷城县志》记载:“城北半里,至夜,月色盈湖,游赏其间,尽风光之美,真佳境也。”此景现在已成为农田。

古时,每到月盈之时,县城里人便相约出城,到后湖赏月,夜半方归。

传说,一个外乡人与亲朋慕名而来,及至县城,天色已晚,安顿亲朋住下,独自赶往后湖。夜半归来,亲朋问他看到何景物,那人说:“有二百单一庙。”友人十分惊讶,问:“那和尚一定不少吧!”那人答:“和尚多少没数过来,有三十一口锅。”亲朋们听罢急切地赶往后湖,见路边有一座小庙,庙两侧分别有一株古柏树。进入庙里,借着月光,见神龛前有一破锅,下面由三块石头支着。亲朋们恍然大悟,“二百单一庙”原来是指两株柏树和一座庙;“三十一口锅”是指三块石头支着一口锅。

仙人古渡

《谷城县志》记载,此渡为谷城县东十里,原叫真武渡。即今老河口仙人渡(原属谷城管辖)。

相传,古代一县令受诬陷遭驱赶,从这里渡河避难,苦无船只,急得捶胸跺脚。突有一老翁驾一直木,大喊道:“渡此生!渡此生!”县令向江面一望,见一老人乘坐一直木已到眼前,急忙跳上直木,连说:“谢恩公搭救。”直木乘风破浪到了彼岸,县令回头一看,老翁及乘坐的直木不见了,才知遇到了仙人。事后,人们认为是真武大帝济难,故名真武渡,后来称仙人渡。

另有传说,仙人渡名称来历与伍子胥有关。

伍子胥(公元前559—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吴国大夫(古代官职)。故里为今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沈湾村,原系光化县(今老河口市)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伍奢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出。

这天,伍子胥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慌不择路跑到一江边,无路可逃。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连忙上船,小船飞快隐入芦花荡中,岸上追兵不见伍子胥踪影,悻悻而去。

伍子胥解下身上佩剑送给渔翁说:“此剑上面刻有七星北斗、龙跃于渊,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价值百金。您老人家今天救了我的性命,我无它报答,以此答谢。”渔翁说:“我听说楚王下令:擒获伍子胥的人,可以得到粮食五万石,得到楚国最高的爵位。我既然救了你,难道还贪图这把剑吗?”

渔翁催促伍子胥赶紧离开。伍子胥千叮万嘱渔翁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翁从伍子胥手里拿过七星龙渊剑,仰天长叹一声,横剑自刎。一股仙雾慢慢升上了天。伍子胥后悔莫及,感激不尽,怅然离去。

后来,人们就称伍子胥过渡的地方叫仙人渡。

历史上之 谷城八景

仙人渡牌坊

文龙书院

南河文王跑马道,远看就像悬崖绝壁上一道斜线,很窄;实际上可以走小车。山上有一个大石台,叫月亮台。传说,周文王每次去月亮台看戏都要从这里经过。一次看戏回来,老虎一声吼叫,文王骑的马受惊,从岩上摔下摔死了,文王跑马道因此得名。文王死后,娘娘为他敬香,不慎将香炉坠入河中,后长出一巨石,形似香炉,老百姓叫它香炉石。

文王跑马道右下岸边,有个岩洞,直径二十多米,面积约一百平方米,洞里有石,状如桌、凳、床、灶,洞前有石马,远望呈腾跃之势;洞上有摩崖石刻。

传说从前有个叫刘文龙的秀才,几次科考未中,来到此洞,发奋读书。他日夜苦读,常常忘了食宿。一次,他边读书边吃干馍蘸辣椒,谁料他的馍馍吃完了,辣椒未动,竟将一砚墨汁吃尽也不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中了状元。人们把此洞称为“文龙书院”。

历史上之 谷城八景

南河山上有文龙书院

高台渔隐

庙滩镇高台铺,又名高头堡,紧挨汉江边,三面环水。

明朝时,高头堡是捕鱼、钓鱼的绝妙佳处,来此捕鱼、钓鱼的人很多。高头堡一老翁便在此开了一个店铺,经营烟酒、副食、渔网、钓竿等,故名高台铺。

一天,一个名叫杨舟的外地举人打此路过,见这里风景优美,又是垂钓的好地方,便住了下来。开铺子的高老翁,见此人气度不凡,便时不时地和他攀谈,时间久了他们成了好朋友。自此,杨舟便在高台铺住下,过着“风雨蓬蒿”的渔隐生活。后来有了“高台渔隐”之景。

高台铺隔汉江东岸是原太平店西街。西街处过去有土城,因河岸崩塌,街道渐次东移,土城已崩入江中。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友或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杨立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