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军迷们眼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堪称“强国之耻”。二战爆发时,法兰西坐拥300万大军,号称世界第一军力,却被纳粹德国用40多天打败,让全世界大跌眼镜。 法国虽然表现不堪入目,但是让人惊奇的是,被法西斯亡国的法国却在二战结束后位列“五大国”之一,跟血战法西斯的中、美、英、苏平起平坐,对此很多人表示想不通。 其实法国作为“败军之将”,能跟美苏这样的大国平起平坐,靠的并不是法兰西国力和军力,也不是英美给戴高乐卖“人情”。法国能“败而不倒”,完全因为它有个“世界殖民大国”的地位。 二战结束时,法国在非洲、亚洲和美洲拥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法语、法郎依旧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 直到今天,黑非洲依然被称为是“法国的后花园”,而再往上数半个多世纪,西非、北非、南美北部和广阔的中南半岛都是法国的地盘,今天的越、柬、老三国当时隶属于法国的强权统治,被称为“法属印度地区”。法国在中南半岛的统治持续了半个世纪,从19世纪末打败大清帝国后一直延续到1945年日本发动“明号作战”,日本的军事行动也促使中南半岛多国独立。 日军在二战时长期驻扎中南半岛,和法国人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在1945年战败之前突然发难呢?“明号作战”又称“三九政变”,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又给东南亚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一、维希法国: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法国在二战前的“绥靖”和二战爆发后的“速败”,一直被认为是纳粹德国无法无天的主要原因。毕竟法德两国一直是宿敌,两国相互制约,在近代爆发过多次战争,互有胜负。法军一直以德国为假想敌,在法德边境建造马奇诺防线,随时准备应对战争。 但是德军用装甲部队和空军打出闪电战,让法国迅速崩溃,无奈地“投降”。 法国政府在战败后倒台,一战英雄“贝当元帅”跟一些法国政府的官员跑到了南部的维希组建了小政府,这便是“维希法国”。维希法国和纳粹媾和,其实算傀儡政权,它们控制着法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而北方发达的工业区都是德军占领。 虽然维希政府很弱势,而且跟纳粹一个鼻子出气,但“维希法国”依然是法国的“合法政府”,管理着广阔的法国海外殖民地,包括处在日本人鼻子底下的“法属印度地区”。 日本人在1937年开始全面侵华,而中南半岛上的“法属印度地区”也是他们眼中的肥肉。当时这块土地上还有法国派来的“总督”管理,总督旗下有几万联军,三分之一是法国人,三分之二是东南亚人。 1940年夏天法国刚刚战败,远东战场的日军就开始摩拳擦掌,准备进军越南。日本人逼迫维希法国让日军进驻越南,并封锁了越南和中国的边境,以削弱中国的抗战。到了1941年,日本侵略者已经快困死在中国战场上,于是东京大本营下决心开辟新战场,进军东南亚。 1941年夏,德国逼迫维希政府跟日本人签订《日法防卫同盟》,让日军可以在法属印度地区的海军基地和空军基地自由进出,日本陆军也有在这里的通行权,法国等于是把这片土地让给了日本。 二、三九事变:日军眼中的“白皮懦夫”日法关系一向还过得去,毕竟维希法国只是德国手下的傀儡,不可能跟作为盟友的日本直接发生冲突。但是随着二战的不断发展,维希法国的合法性受到了挑战,戴高乐和他的“自由法国”渐渐赢得了人心。1944年6月,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300万大军杀入法国北部。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也导致了维希法国的倒台。 维希政府在1944年8月逃亡到了德国,戴高乐的“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赢得了全世界的承认,就连海外的大片殖民地,在看清楚世界大势后都渐渐倒向戴高乐。“维希法国垮台”这一事件在远东地区引起了日本的不安,当时的日本人正被美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非常害怕法国会勾结英美在自己背后捅刀子。 1944年底,法国“印度总督”私下跟戴高乐联系,表示愿意支持新政府。戴高乐的临时政府宣布:“维希法国和法西斯签订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这也就代表所谓的《日法防卫同盟》是白纸一张,1945年初英国在印度的军事基地跟法国中南半岛政府频繁联系,日本情报部将这些消息上报军部。 因此,日本人觉得法国人反水是迟早的事,与其等法国人动手,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 而日军参谋部更是为此战制定了一个计划——“明号作战”。该作战分三部分:
1945年3月9日,日本陆军中将土桥勇逸率领日军第38军共3万人,对法国殖民政府进行逼宫,要求法国军队必须接受日本指挥,否则就开战。法国总督想跟日本人谈判,但是日军已经子弹上膛,不容拖延。3月9日晚上10点,日军开始进攻法军。 法军当时在中南半岛有6万人,其中来自欧洲的法国人只有1万多,剩下的都是当地的东南亚军队。法军主力几乎都在今天的越南境内,虽然人数多于日军,但是这支军队战斗力非常之差,部队缺额严重,训练差,指挥乱,毫无斗志。 在开战后,越南南部重镇西贡市仅1小时就被日军占领,法军大部分被俘。北部的法军曾占据一些军事基地和堡垒抵抗,谅山、海防等地的法军进行了三天的抵抗,但在付出一些伤亡后立刻投降。为了阻止日军打垮法军,英国和美国都对法军进行了支援,不仅轰炸日军阵地,还破坏了不少桥梁和道路。英国飞机从印度起飞,把法国快速反应部队投到了中南半岛,但是依然难以改变战局。 不久后,法军驻守的大城市和海军基地、陆军基地、机场都迅速被日本占领,只有很小一部分法军转移到了山区打游击。日本人对游击队的清扫进行了两个月,直到1945年5月初,法国在法属印度地区的抵抗基本结束。 日本人惊讶于法国军队的“投降”习惯,这些欧洲士兵大多完好无缺,没有负伤或得病,但是却带着武器举手投降。在日军眼里,投降的士兵和死了没两样,尤其是四肢健全地投降,简直是天下第一耻辱。日军对这些“白懦夫”带着鄙夷的情绪,他们对战俘营里的法军百般折磨,共有1500多名法军没死在战场,却倒在了战俘营中。 三、明号作战的“副作用”日本对中南半岛的侵略是很残暴的,日军在越南横征暴敛,曾造成饿死200万人的大饥荒,这是越南挥之不去的阴影。但可笑的是,1945年的这场侵略并未对日本的“大东亚战争”起到什么积极作用,恰恰相反,这场“明号作战”反而让中南半岛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 在“明号作战”时,日军为了彻底粉碎法国的统治,顺手让越南、柬埔寨、老挝三个国家独立。3月11日,越南的“保大帝”宣布越南独立;3月13日,柬埔寨的诺罗敦宣布柬埔寨独立;4月8日,西萨旺宣布老挝独立,至此“法属印度地区”名存实亡。 日本人占领了这片广阔的土地,但是1945年的日军已经是轻弩之末,一没钱,二没兵,三没资源,要在这里进行驻军是几乎不可能的。新生的三个国家在这片土地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日本只是抢走了一些经济利益,比如大米、橡胶、棉麻等农产品和少量矿石,此外很难做出大动作。 在战略上来看,日本占领中南半岛的本意是阻止美军登陆,但是美国已经开始沿着“菲律宾-琉球-九州”的路线杀入日本本土,中南半岛远在战场外,东京大本营根本不想支援这里。 但日本的这场秘密行动,阴差阳错地促进了中南半岛的民族独立,这也是二战后日本高调跟东南亚国家建交的资本。在法国倒台后,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对当地的法国人和资产进行围攻,破坏了法国人在这里的统治基础,导致二战结束后法国无法重回亚洲,法兰西在亚洲的殖民历史至此断绝。 二战是一场打破旧秩序的世界大战,旧的殖民体系在战争中被粉碎,新的国际体系建立,许多国家迎来了久违的反殖民和独立。其实,并非是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在日本帝国主义间接的推动下获得了独立,而是二战让它们获得了重新独立的机遇,这是世界之大趋势所为,不是帝国主义的“善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