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头连载】第一山 || 第一山碑书与勒

 zjshzq 2021-04-27

无法磨灭的记忆  难以忘怀的乡愁

图片

冣盱眙
冣盱眙
冣 读[zuì],又读 [jù]。同“聚”,意思是聚集,积累,出自中国古文。《说文》冣从冖从取。积也。《徐曰》古以聚物之聚为冣,上必有覆冒之也。
19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六、第一山上思古今

第一山碑书与勒

在盱眙“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上,有一尊巨大的碑刻——“第一山”碑,这是“第一山”的镇山之宝,也是盱眙引以为豪的千年“墨迹”。可是您知道这“第一山”碑是谁所书、何时所书?又是谁人所立、何时所立的吗?

宋绍圣四年(1097年),著名书法家、大诗人、礼部员外郎米芾出任涟水知县,从汴梁赴涟水赴任。当他乘舟沿汴河南下,经过泗州,船出汴口,驶入淮河,抬眼望去,便看见一道连绵群峰横亘于淮河南岸,犹如一道翠玉屏风、一幅自然图画、一条锦绣彩带,展现在眼前。这是米芾自汴梁到此,一路经过千里平川所见到的第一座山。山虽不高,却玲珑剔透、水色山光、美不胜收,惯于游历山水、留诗题刻的米芾便弃舟登岸,一问,方知是“南山”。于是拾阶而上,攀临峰顶,登高望远。只见淮河浩荡、青山绿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空阔缥缈、意象无边,一番游览,兴致勃勃,拍案叫绝,高声说道:“此山于平川之上,凸兀而起,沿淮蜿蜒,气势如虹,真乃东南第一山也!”

当即差人奉上纸笔,研墨展纸。米芾拿出斗笔,饱蘸浓墨,即兴挥毫,自上而下,写下“第一山”三个大字。

可米芾意犹未尽,他看了看条幅,总觉得大字两旁留白甚多,似乎该添写上些什么。故捻着胡须,略作沉吟,说:“那就加上几句诗吧,来一首《第一山怀古》。”于是又取笔蘸墨,一边吟诵、一边在大字右侧先写下“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两句诗,又在大字的左侧再写下“莫论横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两句。最后从容地题下落款——“米元章绍圣丁丑”。

图片

(米芾原书第一山大字及第一山怀古诗文墨迹)

大家一看,这“第一山”三大字气吞星月、遒莽苍劲,两旁的《第一山怀古》诗文的小字飘逸洒脱、行如流水,三大字在众小字烘托下,犹如众星捧月,整个画幅显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彰显出大家风范、豪壮气概。众人一致夸好,连赞“好字、好诗,真乃大家之笔!”

后来,盱眙知县命人将米芾的墨宝刻勒于石,嵌砌于县衙之东壁。又将“第一山”三大字放至斗大,刻于巨碑,立于南山之巅、会景亭之侧。碑高2.66米,宽0.98米,立于第一山之巅,魁星亭之左。其碑俯瞰长淮,雄视千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其“第一山”三个大字,为大笔行书,字径74厘米,雄健俊逸,气势磅磗,有气吞山河之势、行云流水之感。此碑一经亮相,便成为第一山的镇山之宝,各地来客,争相临摹。盱眙南山也因之改名“第一山”。据说,从盱眙临摹的第一山碑遍布华夏,时有“第一山碑遍天下,皆是摹自古都梁”之说。

米芾所书的“盱眙第一山”碑树立不久,即逢靖康之乱,继而金兵南侵,宋室南迁,宋金划淮为界,盱眙成了边关前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第一山碑也历经了重重苦难。后来又是蒙古大军横扫中原,反元起义风起云涌;明末清兵南下,攻占泗州、盱眙,继而灭了明朝。朝代更迭,人民遭殃,第一山碑也毁于明末兵火,嵌在县署壁上刻石尚在,但第一山碑却不知所踪。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郭起元来任盱眙知县,他修举保甲,重视农耕,重建书院,重修邑志,善政思廉,诚心为民。著有《介石堂文集》十卷,《介石堂诗集》十卷,《水鉴》六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名入名宦祠祀奉,载入《清列史传》而传世。郭起元从老者处得知,宋代米南宫曾为盱眙第一山题有一碑,但已毁于兵火,无迹可寻。起元甚感可惜。一日,他突然想起自己在福州鳌峰书院求学时,曾在道山之上看到过一幅石刻,“第一山”三大字号称米芾真迹,那字迹笔法、形态气魄,堪称字中精品。可这米芾似乎从未去过南闽之地,这真迹何以索得?打听,方知当年福州知州从福建出发,溯运河北赴汴京时,经过盱眙,正逢米芾题写第一山,便临摹带回,勒石于道山。起元想,此“第一山”碑刻远离故土、寓居闽南,已近650年了,也应该重返故里,竖立原地了啊!于是,乾隆十年(1745年),郭起元专门前往福州,亲自爬上道山,将“第一山”三大字临摹下来,又火速赶回盱眙,命人重勒成碑,并重垒碑座、重砌碑身、重盖碑冠、重建碑亭,将新刻题有“第一山”三大字的巨碑嵌砌其中,巍峨屹立于第一山巅。从宋绍圣四年米芾题写,到清乾隆十年郭侯重立,时逾六百五十载。当时邑人江润为此作《郭邑侯重刻第一山碑》诗云:

一山题自米襄阳,墨本流传到海疆。

故碣久悲逢劫火,新摹今喜自琴堂。

丹崖翠垂金薤,免颖松煤蘸玉肪。

携得骊珠归去晚,林宗佳兴未能亡。

如今的“第一山碑”立于第一山玻璃泉之上、会景亭遗址之侧。第一山碑右侧,刻有郭起元第一山碑记:“米元章名此山,勒书于石,兵燹其碑,吾乡先达曾摹于道山,世传为簪花家法,今创第一山亭,因吾乡墨拓,复镌勒石亭中。此山之灵,应珍重保护为镇也。乾隆十年九月,普安郭起元记。”末书:“道光甲辰孟冬月汪云佺重刻”,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邑人汪云佺又重勒该碑。寥寥数言,记录了第一山碑刻的颠沛一生。

如今立于第一山碑侧,远眺烟波浩渺长淮之水,来往穿梭的舟楫云帆,看岸柳芳亭,青山绿树,翠竹芳草,碧野繁花,美丽都梁,人间仙境,其心、其境、其感、其思,怎不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呢!

作者简介

图片

马培荣,1952年出生,江苏盱眙人,高级经济师,高级程序员,IEM国际高级企业经管管理师,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首批333工程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多家刊物编委,先后获得国家部委等科技奖励29项(次),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科技专著10多部。2012年退休后致力文学创作,他自称是“人不在诗坛中,名不在诗人之列”的业余作者,已出版诗集《诗意空间》(8部),长篇小说《都梁史演义》、以及《马培荣散文集》《盱眙书览》《穆店史话》《话说盱眙》《盱城老北头》《都梁稿汇》等,现为盱眙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顾问,盱眙县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