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德里位于雁荡路南昌路100弄,北侧连接淮海中路的渔阳里,这里历史人文荟萃,革命摇篮。
1910年左右,开发商在环龙路建造渔阳里(今南昌路100弄)。此处规模不大,占地面积约2.63亩,总建筑面积1542平方米,有砖木结构2层住宅8幢,连通霞飞路(今淮海中路),1912年建成。1915年,开发商在其北面(时为空地、民居平房等)建造房屋,亦称渔阳里。1920年,旧处改称铭德里,俗称老渔阳里。新里规模较大,占地面积约4.44亩,总建筑面积4005平方米,有砖木结构2层石库门住宅33幢。后霞飞路渔阳里因与环龙路铭德里相连通,亦改称铭德里,民间以铭德北里、铭德南里来区分两弄。
1915年,陈独秀由日本来沪,寓嵩山路南口吉宜里(今太仓路119弄)21号,创刊《青年杂志》。后去北京大学任教。
柏文蔚 安徽寿州 南昌路100弄2号 1876~1947 安徽都督、国民革命军军长 。
南昌路100弄5号陈其美故居介绍(韩国人申奎植1922年在此绝食身亡) 1915年夏秋,陈其美寓环龙路渔阳里(今南昌路100弄)5号和萨坡赛路14号(今淡水路92弄2号),并建中华革命党上海总机关部,年底,策划刺杀郑汝成和肇和舰起义,一成一败,震惊沪上,波及全国。后袁世凯以50万元重金相贿,严拒。其时,带病策划讨袁大事,晕倒多次。次年4月,策划沪陆海军起义,未果。5月18日,被袁派人刺杀于萨坡赛路14号寓所。 1925~1933年,杨杏佛先后寓环龙路铭德里(今南昌路100弄)7号和霞飞路霞飞坊(今淮海中路927弄)5号等处。1924年10月,在广州任孙中山秘书。1925年,在沪主办《民族日报》,参与组建中国济难会。次年4月,于陶尔斐斯路(今南昌路东段)24号设孙中山葬事筹备处,任总干事。1926年,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所主持的秘密电台遭破坏后被捕,经宋庆龄委托郑毓秀营救获释。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被推为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执委。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杨虎扣押,经郭泰祺营救脱险。1928年,任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行政处处长、副院长,负责中小学教科书审定,提倡教育改革。同时筹组中央研究院,后任该院总干事,力倡学术自由,罗致与保护进步学者,谋划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组设南京、北平、上海等地科研机构。1932年,与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会长兼总干事,因组织营救革命志士和进步人士,抗议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等,招致当局仇视。面对威吓利诱,不为所动。1933年6月18日,在亚尔培路331号(今陕西南路147号)中央研究院出版品国际交换处门前,遭暗杀。 杨杏佛(1893~1933),社会活动家,国立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副会长兼秘书长。1925年起先后居环龙路铭德里7号、霞飞坊5号。1933年6月19日,杨杏佛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此照摄于铭德里7号。 叶楚枪(1887年—1946年),原名宗源,又名叶,字卓书。“楚枪”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用的笔名。江苏省吴江县人,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生。书香世家,后寄居吴县周庄镇。十七岁考入上海徐家汇南洋公学(后改名南洋大学,交通大学的前身),同年署假转入庞青臣在浙西南得镇主办的得溪公学,为高等科学生。不久发生学潮,学校解散,离校赴杭,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叶的同乡陈去病在汕头主办《中华新报》,因病辞职,遂推举叶代之,叶乃由沪赴汕。1909年由谢逸桥介绍在汕头正式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加柳亚子、陈去病组织的“南社”,1911年3月27日广州起义失败后,四川保路运动继起,为《中华新报》撰写社论,题为《新七杀碑》,锋芒直指清王朝。粤都张鸣岐下令查封报社。是年秋,获美国友人帮助,在美国领事馆注册,就原址改报名为《新中华报》,继续出版,为武昌起义作舆论。9月中旬广州光复,姚雨平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10月下旬叶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兼参谋,并参加固镇、宿州二役,击败张勋。 我的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