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龙子湖,从传说到仙境

 冬歌文苑 2021-04-28

龙子湖,从传说到仙境

孟芹玲||安徽

龙子湖位于蚌埠市的东南,在雪华山、曹山和西芦山之间,呈三山夹一湖的独特地理环境。水面面积8.4平方公里,是全国较大的城市内湖之一。

龙子湖的形成,明代天启年间的《凤阳新书》有记载:它原来是一片洼地,淮水倒灌,直至徐家桥,由此形成湖面。其实,水源同时也来自周围的凤凰山、马益山、梅花山等多座山之间的许多涧湾,最早就被称为“九龙水汇注而成的”的“龙子河”。丰水季节,形成宽阔的水面,故称“湖”。

龙子湖名称的由来,当地也有着版本不一的传说。主要的有两种,一是湖边农民们为纪念“双龙行雨”解除旱灾,故称其为“龙子湖”;还有一个传说,朱元璋少年时在湖上划船,撑杆落入水中,化龙升天,这是“龙子湖”名称神话般的由来。

随着龙子湖大桥2005年通车,蚌埠市政府开始规划建设龙湖公园。由美国易道(上海)公司、北京清华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承担设计,依托龙子湖西岸,建成了一座高规格、高品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合一的滨水公园。随着景区的不断开发扩建,龙子湖变得越来越美丽,龙子湖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沿兰凌路一直向东,远远地就能看到高高伫立的南北分界线标志雕塑,雕塑是由于中央美院韩美林教授设计的,高39.9米,重100吨,四根蓝色钢管顶部指向北方,四根红色钢管顶部指向南方,中间一颗青铜珍珠,表示蚌埠集南北灵气于一体。顶端腾龙与龙子湖传说相契合,底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四种神兽: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是古代镇守四方的守护神。每逢节假日或周末,此处的喷泉便会华丽喷发,引来游人驻足观望、摄影留念。

下了台阶再向前走就到了湖边,这是一片实木铺成的伸入湖中的方形观景台,湖的周边用优质的不锈钢围栏围住,站在此处,龙子湖的景色尽收眼底。越过湖心岛,“双飞燕”造型的龙湖大桥飞架东西,气势磅礴。沿湖边向南延伸的实木小道上行走,感觉到脚下有一种弹性,让脚步变得轻快舒适。左手边是一片活力沙滩,造型别致的巨石错落有致地立在沙滩上、湖水中,营造出天涯海角的感觉。右手边设计了多层次的植物带,用石景墙隔断,迎春花、红叶石楠、黑松、水杉、浦草、芦苇......不知不觉中,湖边的木道已与湖中的水上栈桥连接一体。栈桥在湖水中悬浮,从龙湖大桥下穿过,两边都是浩瀚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向东南方放眼望去,远处的梅花山与龙子湖湖山相望。前几年,龙子湖的水质曾一度被蓝藻污染,经常能看到很大的胖头鱼死后漂浮在水面,湖水里时不时地会有一股腥臭味随风飘过。经过治理,现在的湖水已有了根本性的改观。走出栈桥,眼前是造型别致的露天音乐厅,几片巨大的银色风帆造型,好像是一艘艘乘风破浪的航船,中间音乐喷泉随音乐起伏变幻,更增添了一份现代的奢华和风采。再向南,伸入湖中的又一只风帆造型建筑,是龙湖公园体育板块的标志性建筑计时计分塔,高耸的塔身与身后的竞赛综合楼构成一幅动态的画卷。最美不过南公园的夜景,“双飞燕”在黄色灯光的照映下,更形象逼真,栈桥上蓝色的亮化灯、风帆群变幻中的灯光与色彩,交相辉映,如梦似幻。

南北分界标志雕塑的北首是一块由灌木丛围起的幽静之地,清晨坐在小路边的靠椅上,听得见清脆悦耳的鸟鸣,面向龙子湖可以看到红日从湖面升起,让人感慨又是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向下转过一道道一米左右的石砌景观墙,又是一道道不同的景致,白芍药、桃花、玉兰、紫荆花在春风中竞相开放,湖边的垂柳随风飘动,像少女的发。一大片呈弧度隆起的草坪,最受游人们的青睐,放风筝、舞空竹、搭帐篷.....草坪的西部边缘,是一排盛开的日本樱花,东一片翠竹,西一片夹竹桃,这里是绿色的天堂、花的海洋。走过一片商业区向东北遥望,便能看到连在一起的两个山峰,这便是传说中的双龙山(曹山)了,胜利路桥也进入了视线。北公园的湖岸是芦苇、青蒲等植物自然形成的屏障,在芦苇的掩映中,一片荷会在夏日里开放。

美丽的龙子湖是蚌埠人的“大观园”,人们在这里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放下烦琐,追逐理想。这里不仅是花的海洋,还是艺术的殿堂。清晨或夜晚,越来越多的人在凉亭里、在湖边、在幽静的隐蔽处练习各种乐器,二胡、笛子、葫芦丝、古筝、萨克斯,还有舞蹈、声乐、京剧,沉浸于其中,让人感觉这里氤氲着一种纯净高雅的氛围。这里还是人们健身锻炼的理想场所,自从东公园建成后,环湖徒步行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的比赛项目和健身选择,穿过龙湖大桥和胜利路桥,一周大约路程为7.5公里。人们还有一些其他的锻炼方式如太极、舞剑等。住在附近的人们,晨练、散步已成为一种习惯。

我家离湖边步行只要七分钟,我常自豪地说龙子湖公园是我家的后花园。春夏秋冬,我熟悉湖边的不同季节的景色;年复一年,湖边几乎到处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见证了龙子湖的变化过程。十几年前的龙子湖周围是一些农田和荒地,人迹寥寥。从我家走到湖边要经过一条只能一人通过的泥泞小道,小道边是一条小水沟,附近的孩子在这里钓龙虾,污浊、泥泞。湖边是自然的土岸,湖边的水里散生着螺丝、河蚌、水草,也有一些小鱼在游动。我曾和女友在湖边摸河蚌,脚下很滑也很危险,我们还是摸了半盆河蚌,美餐了一顿。那时的龙子湖像一位村姑,原始、朴素、低调。

时光荏苒,十几年过去了,龙子湖就像一位女子,从村姑成长为知性、优雅、美丽、仪态万千的现代女性,紧跟时代的步伐,散发出迷人的气息、诱人的风采。

一位来自北京到蚌埠挂职的朋友,带着母亲来湖边游玩,母亲惊叹道:这里真是太美了,简直是神仙住的地方。

美丽的龙子湖,从传说到仙境。

图片/作者提供

作家简介

 

孟芹玲,网名苍耳,安徽濉溪县人。蚌埠市作家协会会员。早年曾在大学校刊,《雁声》文学报发表过诗作。近年来有多篇作品发表在《淮河晨刊》《仙游今报》等纸媒,在文学平台《冬歌文苑》发表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近三十篇。现任《冬歌文苑》编审。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