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洪武四年(1371),阆中始设川北道台,辖31州县,作四川省会十余年。清乾隆十八年,定制为“分巡川北兵备道”,辖25州县。民国初年,先后设川北宣慰使署、川北观察使署、川北道署,辖26县。川北道设置阆中历经542年,是阆中历史地位和政治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它反映道台制度的发展演变,展示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再现古代阆中作为川东北行政中心的重要地位。(封面图为川北道署大门) 
 戒石坊 戒石刻官箴,为宋太宗创建。明太祖令各州县立戒石碑于衙署堂前并建亭保护。清代改为牌坊,称“戒石坊”。




 二堂是官员审阅案卷、办公议事的地方,重大私密案件一般在二堂审理。




 天鉴在兹龙纹石碑 “天鉴在兹”,意思是把心交给老天鉴别,引申为心地清白,天日可鉴。

 西汉萧何曾是县衙胥吏,后因功被刘邦拜为宰相。历代官吏都以萧何为楷模,崇祀为衙神。


 牢狱 清代各级衙门内均设有监狱,一般位于衙署的西南侧,俗称“南监”。


 思豫仓 道光年间川北道胡兴仁捐银积谷所建的备荒粮仓。《易 · 既济》篇说:“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豫同预,仓名意为“思预防而备粮赈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