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伟大之建筑 作永久之纪念——中山纪念堂记

 简心素文 2021-04-28

以伟大之建筑  作永久之纪念

——中山纪念堂记

女儿的室友推荐,到广州一定要看一看中山纪念堂。

其实我对人物及历史并不感兴趣,更喜欢自然景观。比如,这海边的听涛,吹着湿软的海风,看海水一浪浪自远处涌来,听海水拍打沙滩发出的欢快吟唱,感受海的宽广和博大。

那一刻,就像回到故乡,多想,枕着这温柔的波涛入眠,去享受生命中最安宁、最舒适的一刻。

然而,当我走进中山纪念堂,感受纪念堂的建筑之美、孙中山先生胸怀气魄与意志之美,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与波澜壮阔——我才知道,和平来之不易;我才相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辗到之处是生命和鲜血。

时势造英雄,而英雄也要无声地听从命运的安排。

庄严肃穆的中山纪念堂,建于1929-1931年。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筹资兴建的,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风格与近代西洋平面设计手法相结合,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面为4个重檐歇山抱厦,拱托中央八角攒尖式巨顶。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石为墙裙,乳黄色贴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雄浑有力。

最初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还是在上初中时,那时学校组织看电影,印象是《火烧圆明园》。开篇镜头是:背景是熊熊烈焰,一座座宫殿(一个民族的尊严)轰然倒塌,断壁残垣,生生彰显着一个国家的屈辱,就在火光中映出一张坚毅、棱角分明的脸——孙中山先生……

这个镜头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脑海,语文老师让写观后感,我大概写了上面的话,还被老师当作了范文。今日想起,孙中山先生哪里是棱角分明的脸!不过,一个初中生对一个革命者的最初印象,就是那样,棱角分明,是想表达革命者的爱憎分明吧!今日看来,坚毅,不屈不挠,和强烈的爱恨,正是孙中山先生的品格。

读完了《天下为公——孙中山》,对孙中山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孙中山先生为革命而生,把男儿的一腔热血献给“救中国”的伟大事业,历经十一次失败,自己和亲人捐钱捐命,矢志不渝地坚持革命道路,令人敬仰。弥留之际,孙中山先生喊的仍然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先生一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坚持理想。他说失败是进步之母,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号召。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之志,根源于少年,根系于故土。

志远——孙中山先生青少年时期奔走海内外求学,“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立志探索,萌发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思想。

纪念堂两侧的古白兰,亭亭如盖,其形丰美,正像孙中山先生的人格。

孙中山先生屹立在这里,何其幸!我似乎看到孙中山先生背后那无数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悍卫着一个信念,难怪孙中山先生弥留之际喊的是“和平”……

胡汉民倡议“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纪念孙中山先生临危不惧的领袖风范、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强国富民的伟大理想。

写于2016年7月25日。

作者:陌上尘

◆陌上尘:老人如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