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古堂 | 王翚为何被称为“清初画圣”?

 ZYM303 2021-04-28

清初,王翚、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被引为画坛正脉,其上溯董北苑、巨然,近法董文敏,以“复古”为“更新”,左右时风,烜赫南北,声名可谓盛矣。“四王”交契,亦师亦友,其中王翚先后师从王鉴、王时敏,得二人神髓,熟谙文人画创作,同时,其又汲取北宗丘壑面貌,不为流派所禁囿,为画坛另开生面,是“虞山画派”开宗立派人物,人称“清画山水第一”。

清人张庚《国朝画征录》中,有载“画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焉”;盛大士亦云“耕烟贡性超俊,学习深邃,能含南北宗为一手”;周亮工《读画录》也说“石谷仿临宋元,无微不肖,吴下人多倩其作,装潢为伪,以愚好古者,予所见摹古者,赵雪江与王石谷两人耳。雪江太拘绳墨,无自得之趣;石谷天资高,年力富,下笔便可与古人齐驱,百年以来第一人也。”

据此,皆可窥见王翚精研古法,集前人技法之大成,绘画造诣甚深,臻浑成之境,时人亦有以其兼南取北,旁师博采,誉为“画圣”。

其不少画作也被辑入《石渠宝笈》初编或续编中,如《长江万里图》、《仿赵大年水村图》、《唐人诗意图》、《仿巨然夏山图》等,时至如今,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公藏机构仍庋藏王翚颇多佳作。

▲王翚(1632-1717)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瞿樵﹑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江苏常熟人。虞山派创始人。初为王鉴弟子,后转师王时敏,王时敏推崇其画,以为最能得古人精髓者。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又加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

王翚的山水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其作气势勃发,笔墨清润,苍茫而浑厚,以摹古而出新,后学风靡。

如《清晖画跋》中,王翚即曾言“然后知画理之精微,画学之博大如此,而非区区一家一派之所能尽也。由是潜神苦志,静以求之,每下笔落墨,辄思古人用心处。沉精之久,乃悟一点一拂,皆有风韵;一石一水,皆有位置,渲染有阴阳向背,敷色有今古之殊。于是涵咏于心,练之于手,自喜不复为流派所惑,而稍稍可以自信矣。”

彼时画派纷呈,“金陵八家”、“江西画派”、“四僧”、“吴门”、“云间”等不一而足,而其能脱离门派偏见,亦不为世俗所局限,极为难得。也正因如此,王翚才能取法诸家,古今陶铸,有形神兼备之蜕变,乃至声誉至隆。

由于王翚的绘画深得时人喜爱,可谓“家家子久,人人石谷”。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宋骏业、王原祁、徐乾学等友人的推荐下,其应诏入京主笔《康熙南巡图》十二巨卷,蔚为壮观。此后,客京八年,其结识交游与权贵之间,如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为宋骏业作《泰岳松风图》(上海博物馆藏),为朱彝尊作《唐寅诗意山水图》(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等。

是年,对于王翚而言,亦是转折之一,其入京后得以一窥宫廷及私家古书画珍藏,对其摹古大有裨益,画艺又得以精进,千岩万壑,尽呈笔端。

如《泰岳松风图》中,崇山峻岭,茂林非瀑,为全景式高远构图,有北宋山水遗韵。或同年作《仿李成寒林雪景图》、《仿黄鹤山樵夏山图》、《松鹤隐居图》等,亦是冬景静穆萧寂,隐有清逸之气或夏则山色如黛,林木繁荫,可谓笔力精到,自出机杼,“撷唐宋之精英,漱元明之芳润”。

此外,《罗浮山樵图》也是作于康熙三十一年,为全景深远式构图,布景疏朗,设色淡雅,画面清雅高逸,技法颇似明代吴门园林写景,为难得盛年精品。

▲王翚 (1632~1717) 罗浮山樵图

1692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出版:《王季迁藏中国历代名画》下卷P459,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说明:乾隆帝鉴藏,上钤“赐本”印赐予英和。王季迁旧藏。

123.5×54cm

隶书题签:石谷子罗浮山樵图立轴。

▲《王季迁藏中国历代名画》下卷、《罗浮山樵图》签条

此画作款识:“罗浮山樵图,岁次壬申重九后四日,画于长安客舍。耕烟散人石谷子王翚。”钤印:王翚之印(朱)、石谷(朱)。

题识:“墨过伤韵,设色亦然。余尝见前人用色,有极沉厚者,有极淡逸者,所谓出奇无方,大谛过于浓丽,则风骨不飞,神韵索矣。惟能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为郁滞,傅染愈新,光辉愈古,乃为极致。王翚。”钤印:王翚之印(朱白)

印鉴:意在丹丘黄鹤白石青藤之间

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臣和恭藏、 赐本、 王季迁家珍藏、王季迁氏审定真迹、竹里馆

其中,款识中“岁次壬申重九后四日”,可知为1692年,“长安客舍”即都城北京,时王翚应诏在京。

徐珂《清稗类钞·第八册》有载“康熙戊寅夏,京都名人大会,合写《芝仙书屋图》,作画三十人”,其中即包括王翚、王原祁、禹之鼎等,吟诗唱和者更是有六十人之多。窥斑见豹,可见王翚客京北京期间,交游甚广,才有机缘观阅并临摹了众多古代画作,绘画技艺也进入成熟期,日复有一日之境。

《罗浮山樵图》此画亦是笔墨精妙,其中山峦叠嶂,远处众峰拱围,主峰独出云天,苍树则清遒,松针挺拔,无荒芜之意,却生澹泊之境,而草木设色中,梅红、青蓝的点缀,予以生机。此外,山石皴擦,山泉淙淙,行人骑驴,小童紧随其后,纵是村夫,置身其地,也是高逸之士,屋舍林木掩映于山腰,山路盘旋,诚是世外之境也。

▲王翚 (1632~1717) 罗浮山樵图 局部

整体画面及技法,闲适幽远,线条简练,淡墨设色为主,逸笔草草处有倪瓒之风,只是不同于云林子中段留白,王翚则着重表现中段的描绘。

观此画之设色,无怪乎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赞言王翚“石谷青绿,色色到家,颇尽其妙,真从静悟得来。”

王翚题识中亦言“惟能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为郁滞,傅染愈新,光辉愈古,乃为极致。”其于清丽中生光辉,又于光辉中见高古,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协调中,有色墨沉静之美,境界甚高。

▲王翚 双题

恽寿平、吴历与王翚等“四王”,合称“清六家”,在恽寿平《瓯香馆集(卷十二)·画跋》中,也言“前人用色有极沉厚者,有极淡逸者,其创制损益,出奇无方,不执定法,大抵浓丽过之,则风神不爽气韵索然,惟能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为郁滞,傅染愈新,光晕愈古,乃为极致。”,可谓相得益彰。

笔者查阅,该画跋之后,为“石谷子于设色静悟窥密妙,每为予言如此。”,可见恽寿平此设色画论,实出于石谷子,据此亦可见王翚之才情。

▲王翚 (1632~1717) 罗浮山樵图 局部

此画鉴藏印“王季迁家珍藏、王季迁氏审定真迹、竹里馆”,为书画大家王季迁常用之印,多钤于其捐献予各大博物馆古书画作上。

王季迁(1906—2003)又名季铨,字选青,别署王迁,己千,王千,纪千。苏州人,东吴大学毕业,善山水,从顾西津,吴湖帆游,以“四王”为宗,尤精鉴赏,海内大家。其收藏之富,为华人魁首,在海内外皆有极大的影响。

▲王季迁藏印

王季迁出身名门,山水画作亦以“四王”为宗,又拜师吴湖帆,得以研究“梅景书屋”珍藏,后结识庞元济,饱览“虚斋”诸多传世佳作。长年累月之下,其于鉴赏书画艺事,可谓巨眼。

1934年,其曾以不到而立之年,与叶恭绰、张葱玉、吴湖帆、狄楚青等人被故宫博物院邀请加入书画审核专家组,即可见其鉴赏水平之高。1940年王季迁与德籍美术史学家维多利亚·孔达(Victoria Contag)所合作编纂的《明清画家印口鉴》,至今仍为鉴定明清书画的重要参考书籍。

199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于二楼专门设置“王季迁家族艺术馆”,并举办“艺术家兼收藏家:王己迁所藏中国绘画精品展”、“王季迁绘画作品展”等,还出版《溪岸漫步—王季迁家藏中国绘画》一书,影响颇大。

此画经王季迁鉴藏,审定为真迹,珍藏于竹里馆,后又出版于《王季迁藏中国历代名画》中,诚是难得。

而另外鉴藏印“赐本(朱)、乾隆御览之宝(朱)、石渠宝笈(朱)、臣和恭藏(白)”,分别为乾隆御用玺印及大学士索绰络·英和之印。

索绰络·英和(1771-1840),初名石桐,字树琴,一字定圃,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书法家。礼部尚书德保之子。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嘉庆六年(1801年)后,充内务府大臣,调户部、工部侍郎,兼军机大臣。授翰林院掌院学士,入值南书房。其工诗文,善书法,著有《恩福堂诗集笔记》、《恩庆堂集》、《卜魁集纪略》等。

乾隆素好书画,文治武功,曾敕命甄选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编撰《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故此画原是宫廷珍藏,乾隆御览之物,后赐予大学士英和。清末政治混乱,不少原权贵所藏,逐渐因家道中落而流于坊肆,此物或即是因此为王季迁收入箧匣。

▲乾隆御用藏印

“赐本”、“臣和恭藏”也见钤于王原祁《仿梅花道人山水图》(上海博物馆藏),曾为吴湖帆旧藏并题跋、题签。据此也可知,英和多次得到乾隆御赐的精品佳作。

▲“赐本”印、“臣和恭藏”印

王翚之印(朱)、王翚之印(朱白)、意在丹丘黄鹤白石青藤之间(朱)三印可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96、97、98页王翚29、57、123印;乾隆御览之宝(朱)、石渠宝笈(朱),二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47、245页弘历146、112印;臣和恭藏(白),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665页·英和8印。

此画之意义,从王翚题识中关于设色画论,也可知其与恽寿平交契至深。恽寿平得王翚之推荐,王时敏始与其有惺惺相惜之情,其过世后,丧事亦由王翚操办,有记载,当时王翚泪水糊面,肝肠寸断。

在王翚《清晖画跋》中,有载“乙丑初冬,偶过娄水,秋涯王子出余仿王晋卿《平桥柳色》一帧见示,上有恽南田五诗。犹忆三十年前,侯官张超然与南田同客虞山,余为之画柳,两公各赋绝句十二章以宠之。南田继亦为鹤来主人画柳,书前诗……而南田殁且二十年,览其遗墨,一题再题,词翰依依。老人低徊囊昔,感喟良多……”,也可知时隔数十年,往日交游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王翚曾绘有《虞山十二景》,册后也有恽南田题跋,挚深之情,令人唏嘘感怀不已。

▲王翚(1632~1717) 虞山十二景册

1684年作 设色绢本 册页(画十二页,跋一页)

画心:30×25cm×12 题跋:30×25cm

出版:

1.《王石谷画法抉微》P21-24,北平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年(1931年)。

2.《湖社月刊》第十一-二十册P249,湖社画会,民国十八年(1929年)。

3.《王石谷》P1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

4.《中国绘画史》P57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著录:

5.《中国书画》P51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6.《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P130,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7.《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第二卷P697,704,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8.《名画观止·中国名画鉴赏大图典》P344,红旗出版社,1998年。

9.《中国历代大师名作丛书——王翚画集》序言,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

10.《中国历代画家大观·清》上P34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11.《王翚精品集》引言,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12.《中国绘画通史》下册P115,三联书店,2000年。

13.《中国书画》P51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4.《中国十大名画家画集·王石谷》序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

15.《王石谷画集》上卷前言,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

16.《中国古代名家·王翚》P4,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17.《王石谷绘画风格与真伪鉴定》P40,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18.《王石谷年谱》P67-68,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

19.《虞山镇志》下册P1373,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20.《中国美术史·明清至近代》P19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1.《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王石谷》P111,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签条:

1.耕烟散人虞山十二景。印瓠题签。钤印:荫椿之印(朱白) 砚孙(朱)

2.虞山十二景。石谷画,南田题。上上逸品。钤印:汪恭字恭寿(白)

3.王石谷虞山十二景。南田跋,绢本。

鉴藏印:兰坡经眼(白) 石门李氏吟莲馆珍藏书画印(朱,二次) 金博鉴(白)

题跋:虞山名胜甲江南,吾友石谷子朝夕于斯,探奇领幽,得其胜趣,固取其地之最著称者,摹写十二景,用古人笔法写目前丘壑,凡宋元明诸家,册中略备,拂水飞流,剑门秋色,可于案乘间收其胜概,亦一快也,鉴者珍之。南田恽寿平题于澄怀馆。钤印:寿平(朱) 恽正叔(白) 园客(白)

说明:恽寿平题跋。汪恭、张荫椿题签。金传声、李嘉福鉴藏。

▲部分出版

《虞山十二景》可谓著录累累,最早可追溯至1929年《湖社月刊》或1931年北平商务印书馆《王石谷画法抉微》等,堪称其师古人,亦师造化的经典画作。

▲《湖社月刊》内页恽寿平题跋,湖社画会,民国十八年(1929年)

▲《王石谷画法抉微》封面及内页,北平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年(1931年)

其中,湖社由金荫湖、徐燕荪、陈东湖、惠孝同、胡佩衡等骨干创办,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美学理念,所刊者古今书画为主,旁及金石文器,时贤诗词等,颇具参考价值。其“守中求进”的理念,也甚为契合王翚所扬,取法前人,又不拘限于古。

王翚曾言“嗟乎!画道至今日而衰矣!其衰也自晚近支派之流弊起也。”,亦是如此,无门派禁囿。

▲1928年湖社老会员在湖社画会留影

此册页,所绘为虞山十二景,分别为锦峰春色、西城楼阁、尚湖烟雨、双塔晨钟、拂水山庄、维摩晓日、秦坡观瀑、吾谷枫林、湖桥夜月、星檀七桧、中峰竹院、书台积雪等,皆是盛景。

▲吾谷枫林。钤印:石谷子(朱) 王翚之印(白)

▲尚湖烟雨。钤印:石谷子(朱) 王翚之印(白)

▲锦峰春色。钤印:石谷子(朱) 王翚之印(白)

虞山美色,盛名久矣,元人顾细二《虞山怀古》曾有诗云“踏遍青山千万重,藤萝落落挂长松。昭明台下寒烟覆,虞仲丘边碧藓封。”;明弘治年间桑瑜等人纂修的《常熟县志》则以“常熟八景”载之。

▲秦坡观瀑。钤印:王翚之印(白)

▲书台积雪。甲子初夏写虞山十二景,石谷王翚。钤印:石谷子(朱) 王翚之印(白)王翚(白)

▲维摩晓日。钤印:石谷子(朱) 王翚之印(白)

及至清时,王鉴绘《虞山十景图》,所绘为:桃源春霁、湖桥夜月、维摩宝树、吾谷枫林、拂水层峦、云护龙涧、昭明书台、西城楼阁、藤溪积雪、大海回澜。每景一图。如今“虞山十八景”命名部分为王鉴所作,略有不同。而王翚所作与王翚命名虽有所不同,然大体应是同一人文景观,且今部分湮废,已无法考据。

▲双塔晨钟。钤印:石谷子(朱) 王翚之印(白)

▲星檀七桧。钤印:石谷子(朱) 王翚之印(白)

▲湖桥夜月。钤印:石谷子(朱) 王翚之印(白)

北宋范宽曾言:“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虞山美景,尽呈现于王翚笔触间,与其以古人为师,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有关。王时敏亦曾告诫其“为吾兄计,笔墨应酬,难雇群心,不若早为出游, 以烟云自娱……不与群木为侣,品愈高而名愈重,则道韵与妙笔并传,价更增百倍矣。”

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也曾记载了二人在游历虞山后,王翚胸有丘壑,当即挥毫绘作“庚戌夏之日,同虞山王子石谷从城携筇循山行三四里,憩吾谷,乘兴遂登剑门,剑门虞山最奇胜处也,亦如扶摇之翼下垂也,石壁连袤,中陡削势,下绝若剑截状,辟一牖,如可通他径者,因号为剑门云。余因与石谷子高啸剑门绝壁下,各为图记之,写游时所见。”

王翚还曾“每于星汉晶然,清露未下之时,暗睹梧影,辄大呼'好墨叶’。”而后作《晚梧秋影图》(故宫博物院藏),赠予吴乔。恽寿平感慨作跋“乃造化先有此境 , 古匠力为摹仿 , 至于得意忘言 , 始洒脱畦径 , 有自然之妙。此真我辈无言之师。”

除了江南山水,王翚还游历北方丘壑之多变,正是长年以石为友,草木作伴,其才能超脱“南宗”范畴,成为传统绘画的集大成者。

如“拂水山庄”中,树干呈“鹿角”的倒“人”字状,山峦上,以浓墨写远树,苔点作梅花点、胡椒点、小混点等,屋舍台阶也以严谨技法趋于“院体”风格。

▲拂水山庄。钤印:石谷子(朱) 王翚之印(白)

亦或“中峰竹院”,树分宾主,竹林则互为映带,位置天然。青绿设色,皴擦不多,意在渲晕,厚在神气,远处山峦或隐若现,笔致细腻清秀,诚可谓“幽淡天真中有高韵”。

▲中峰竹院。钤印:石谷子(朱)

而“西城楼阁”中,所绘西城古渡口,几叶轻舟,半里烟迷,野水平堤,如王翚曾作题画诗“桥下两钓舟,晨夕自来往”,城关内外则芳草萋萋,林木森森,远山青绿浅绛与淡褐色山石交相辉映,观之乃知大家笔墨。

▲西城楼阁。钤印:石谷子(朱) 王翚之印(白)

恽寿平在册后题跋言及“吾友石谷子朝夕于斯,探奇领幽,得其胜趣”、“用古人笔法写目前丘壑,凡宋元明诸家,册中略备,拂水飞流,剑门秋色,可于案乘间收其胜概,亦一快也”,也是以为王翚融南合北,对各家风格以及传统绘画了然于胸,才能使画中若有一丝清风,丘壑自成。

而题跋中“吾友”二字,也是二人交契之见证。恽寿平另一画跋中,曾言“石谷子在毗陵,称笔墨之契,惟半园唐先生与南田生耳。半园往矣,忘言倾赏,惟南田一人。”

▲恽寿平 题跋

《虞山十二景》册页,水墨、青绿皆俱,构图亦是疏朗,设色也素淡,用笔也是粗细并重,如其所言“凡作一图,用笔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方为好乎。若出一律,则光矣”,因此,此作当是王翚法五代、北宋诸家如关仝、范宽,又以文徵明、赵孟頫等小青绿技法相结合的力作,流传至今,殊为不易。

此画鉴藏印:兰坡经眼(白) 石门李氏吟莲馆珍藏书画印(朱,二次) 金博鉴(白),前二分别是金传声、李嘉福,其三暂不可考。

1.金传声[清·同治光绪],字兰坡,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好收藏,善鉴赏。曾藏有《赵左溪山无尽图卷》、《吴历山水册》(今均入藏上海博物馆)。

2.李嘉福(1839~1904),字笙鱼,一字北溪,斋室名吟莲馆,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流寓吴县。吴待秋之岳父。工书画,精鉴赏,收藏极富。

签条一:耕烟散人虞山十二景。印瓠题签。钤印:荫椿之印(朱白) 砚孙(朱),为清末藏家张荫椿。

张荫椿(1869~?),字砚孙,号寿香,钱塘人。画家张大壮之父,精鉴别、富收藏,工书法,与罗振玉、王国维友善。

签条二:虞山十二景。石谷画,南田题。上上逸品。钤印:汪恭字恭寿(白),则是乾隆年间汪恭。

汪恭[清·乾隆],字恭寿,号竹坪、锦沙外史,安徽休宁人,侨居毘陵(今常州),尝居吴门。妙音律,尤工行、楷,得梁同书、王文治两家法,与程堂友善,山水虽泛滥各家,而于文氏一派尤为心契,旁及人物、花鸟,无一不佳。

作为“虞山派”的创始人,王翚善于融会贯通,兼取“披麻皴”和“斧劈皴”,用笔也有粗细、浓淡、干湿之分,体貌亦是多变,水墨,浅绛,浓淡青绿,并结合实景及自然造化,深刻理解景物的幽微之妙,进入以南宗的笔墨写北宗丘壑的新境界,可谓中国绘画史上罕见,“四王”当中更是首屈一指。

而其“虞山派”也与“三王”共建“娄东画派”,构成了清代画坛的艺术格局,影响至深,正如恽寿平所赞言“古来之笔至龃龉不能相入者,石谷则罗而置之笔端,融洽以出,神哉技手”,因此“清初画圣”实至名归。

参考资料:

庞鸥:王翚绘画风格分期

任大庆:王翚绘画思想梳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