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当然是一个跟比例尺相关的问题。
你还记得当年在IMAX看《星际穿越》的感觉吗?松鼠强一辈子都记得——故事什么的都不再重要,惊艳时刻是那个黑洞出现的瞬间,它斜在一边。诺兰搞《盗梦空间》还像是弗洛伊德科普,但这个黑洞,厉害,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黑洞经过科学计算彻底视觉化的时刻,连研究它几十年的科学家基普索恩都看的目瞪口呆:没想过自己能看见真实的黑洞。

△这是几年来在银幕上看到最震惊的一个图像
当然,这种震颤和意义,要建立在你对这种天文对象是否感兴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如果你很喜欢李小璐的粉红纱纱蝴蝶结,那基本和宇宙美无缘)。
松鼠强科普一下:世界上的美,有一种类型叫“崇高”或者“壮美”,例如你看到大好河山、你攒了5年的购物车被清空的时候,的这种感受。
“崇高美”的特征简而言之是:幽微难明、壮阔、晦涩、强健、让人心生畏惧、超出人的认知力、感慨自己的渺小。
7岁那年,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最开心的事情是进了趟天文博物馆看球幕电影,至今好多镜头和解说还历历在目,地球太无聊了。看完之后,我的大学生小姨把我带上宿舍顶楼,和另外几个很懂天文的学生一起看星星。当我第一次听到光年、黑洞、星系的时候,当我在球幕电影上看到星云的时候,没有哭,是傻掉了。
后来,虽然我成了一个“文科生”,却比很多理科生更爱现代物理和天文。我有一个前任,长得很不好看,为什么喜欢他呢?他是学物理的。我们之间的聊天很多时候是我在听他讲各种宇宙起源理论、印度天才拉马努金的故事……之类,尤其听他介绍量子力学和“弦论”的时候,更是兴奋得要命。
我还猜想过,当我们分手了,他会不会跟别人说我与他交往是为了学物理。脑补了一下,真的是……太励志了,哈哈。
高中的时候我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搞“现代物理文章科普”的活动——所以我很爱看《生活大爆炸》,因为那时我身边的同学很多都像其中的角色:谢耳朵、莱昂纳德、Raj和华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