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实际数据验证,该公式的最大相对换算误差为0.75%,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① 此公式用我国公布的黑色金属硬度标准数据进行换算,其HRC误差基本上在±0.4HRC 范围内,其最大误差也仅±0.9HRC,计算的HV误差最大为±15HV。 ② 根据不同压头所受应力σHRC=σHV,通过对洛氏硬度与维氏硬度压痕深度关系曲线的分析得出公式 本公式与国家标准实验换算值对照,换算式计算结果与标准实验值之误差为±0.1HRC。 对布氏压痕和洛氏压痕深度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压头的应力σHRC=σHB得出换算公式 计算结果与国家标准实验值对照,换算式计算结果与标准实验值之误差为±0.1HRC。 布氏硬度与维氏硬度的关系,同样根据σHB=σHV得出公式 此公式换算结果与国家标准换算值对照,换算误差为±2HV。 因为努氏硬度与洛氏硬度的对应曲线类似于抛物线,故由曲线得出近似的换算公式为 此公式比较精确,可以作为使用参考。 ![]()
![]() 1.1正火加热时间
1.2正火加热温度
1.3淬火加热时间
在一般的加热条件下,采用箱式炉进行加热时,碳素钢及合金钢a多采用1~1.5min/mm;b为1.5~2min/mm(高速钢及合金钢一次预热a=0.5~0.3;b=2.5~3.6;二次预热a=0.5~0.3;b=1.5~2.5;c=0.8~1.1),若在箱式炉中进行快速加热时,当炉温较淬火加热温度高出100~150℃时,系数a约为1.5~20s/mm,系数b不用另加。若用盐浴加热,则所需时间,应较箱式炉中加热时间少1/5(经预热)至1/3(不经预热)左右。
1.4淬火加热温度
1.5回火加热时间
1.6回火加热温度
大量试验表明,当钢的回火参数P一定时,回火所达到的工艺效果—硬度值或力学性能相同。因此,按传统经验式确定回火参数仅在标准态(回火1h)时方可使用,实际生产应用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有关因素均定量表达,文献中导出如下回火公式:
对比可以看出影响回火效果的主要因素是T和t能较好,较真实地反映出实际工艺参数的影响,定量地表达了不同温度区间回火硬度的变化特征。
6.1求屈服比(屈服极限σs/抗拉强度σb)
6.2求抗拉强度σb(9.8×MPa)
公式 s20.866×H/m/k即对边×对边×0.866×高或厚度 钢管的重量=0.25×π×(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钢铁比重 其中:π = 3.14,L=钢管长度,钢铁比重取7.8 所以,钢管的重量=0.25×3.14×(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7.8 * 如果尺寸单位取米(M),则计算的重量结果为公斤(Kg) 钢的密度为:7.85g/cm3(注意:单位换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 kg )。 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 )=F(断面积 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
Dm:加工直径,单位(mm) n:主轴转速,单位(rpm) ● 主轴转速 n (rpm)![]() Vc:切削线速度,单位(m/min) Dm:加工直径,单位(mm) ● 金属去除率 Q (cm3/min)Vc:切削线速度,单位(m/min) ap:切深(吃刀量),单位(mm) fn:每转进给量,单位(mm/r) ● 净功率 Pc (kW)Vc:切削线速度,单位(m/min) ap:切深(吃刀量),单位(mm) fn:每转进给量,单位(mm/r) ● 加工时间 Tc (min)Im:加工长度,单位(mm) fn:每转进给量,单位(mm/r) n:主轴转速,单位(rpm) ● 特定切削力 Kc(N/mm2)kc1:特定切削力,适用于hm= 1 mm hm:平均切屑厚度,单位(mm) mc:实际校正系数hm γ0:切屑前角 ![]() ![]() 文章来源:材易通及网络 相关文章: |
|
来自: steeltuber > 《钢材钢铁与钢管(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