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支背景:三大历法与干支系统

 新用户07039177 2021-04-28

如果把天干地支当成齿轮的话,天干就是标准周期齿轮,地支是具体环境中的周期齿轮,齿轮的个数,根据具体环境中的周期参数而定,干支组合,古人用来计时,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为什么是十二?这个齿轮个数是怎么来的?要研究十二地支,就离不开对历法的了解,从古至今,历法的种类很多;比如:农历、公历、夏历、阴历、阳历等。要解释这些概念,必须了解一些天文的基础知识。因为历法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天象变化规律的总结,用来指导现实农业生产的;我们常用的历法,可以分为三种: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三大历法的主要内容在于计算天体运行周期。这个天体周期有两种:一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产生寒暑交替,季节变化;二是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月球的圆缺变化,在地球上是最容易观察,肉眼可见,因此,月相这个明显的标志,跟地支起源就有关系了,后面再说。

地支背景:三大历法与干支系统

先了解两个天文学概念:
第一回归年。根据天文定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回归年;公转是产生季节变化,影响生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公转的周期测量对于指导生产尤为重要,天文学家通过精确推测,确定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199天,即365日5时48分46秒;多出的5时48分46秒,就是闰年的起因。

地支背景:三大历法与干支系统

第二个是朔望月与恒星月;朔望月是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公转周期。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589天,或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恒星月是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一个恒星月的长度是27.322天,或是27天7小时43分11.51秒。历法系统。在现实应用中,采用的是塑望月,也就是站在地球上,看到月相的情况,这也证明了,在建立具体环境周期系统的时候,要以具体情况为准。同理,塑望月多出的12小时44分3秒,调整在每月的天数上。

地支背景:三大历法与干支系统

天文上用的是阳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平面分成12分,称黄道十二宫,每一宫30度,规定一阳历年为365日,定义为12个月,每月30天或31天。后来,把每年的二月份定义为29或28天。由于规定的一个阳历年(365天),比一个实际回归年(365.242199天)少了0.242199天,随着年份的推移,规定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便有了另一个规定:4年中有一年再加1天,即366天,这样的年份就称为闰年。即使如此,与实际之间还有微小的差距,因为0.242199日不等于1/4日,每4年闰1日又比回归年多出约0.0078日。这么小的数字,一年两年看不出什么问题,过了100年,就会比回归年多出约19个小时,400多年多出近75个小时(3.12天),相当于3个整天多一点,所以,阳历历法又补充规定每400年从100个闰日中减去3个闰日。如此,400个阳历年就闰97天,比400个回归年的总长度多2小时53分22.5秒,两者大致相符。

阳历的优点就是四季固定,冬夏分明,便于人们安排生活、进行农业生产。它的缺点就是与月亮的运转规律没有丝毫关系,比如:30号晚上可能月明如昼,而15号晚上又往往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这也是后来产生阴阳合历的原因,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阴历:

地支背景:三大历法与干支系统

太阴历简称阴历,研究的对象是月亮,因肉眼可见,方便观察,阴历是以朔望月为基础的历法。一个朔望月时间为29.530587天,两个朔望月就是59天多一点。因此,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12个月为一年,共354天(30×6+29×6=354)。在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两个问题:一是两个朔望月(29.530587×2=59.061174)比一大一小两个阴历月(30+29=59)约长0.061天(0.61174)(大约88分钟)(88.09056分钟),一年要多出8个多小时(8.784),这个可不能忽略;二是一个阴历年(29.530587×12=354.367044)与一个回归年(365.242199)相差11天(10.875155天),这可不是好现象。第一个问题得知,一年多8小时,三年要多出26个多小时(26.352)。为了补足这个差距,所以规定每三年中有一年安排7个大月,5个小月(7×30+5×29=355天)。如此,阴历每三年19个大月17个小月,共1063天,同36个朔望月的1063.1008天,只相差约2小时25分9.1秒了。第二个问题的直接影响就是,阴历系统与太阳没有丝毫关系,阴历的新年一般是冬季或春季,甚至也可能是夏季。

地支背景:三大历法与干支系统

阳历系统没法判断月亮的运行,阴历系统没法判断四季,那怎么指导农业生产呢?

为此,天文学家又制订一种既与朔望月基本相符,又与上回归年基本相符的历法,这便是第三种历法系统:阴阳历系统。

阴阳历是调和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的历法,能有效解决阴、阳历之间的矛盾,所以又叫阴阳合历。阴阳合历的天文学基础来自阴历:以月亮一次圆缺时间为一个月,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为了解决一个阴历年与一个回归年相差11天的问题(即上文阴历系统的第二个问题),又加入闰月,使得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以调整四季。采用的具体方法就是“19年7闰”法,即19个平年中加上7个闰年。平年一般有354天或355天(有难度的是,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闰年全年则383天或384天。这样19年的总天数算起来与阳历基本一致了。

地支背景:三大历法与干支系统

中国古代科学家创制这种历法时,发现虽然与四季变化,月亮圆缺符合了,但与农业发展的具体指导还有些差距。为此,他们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比如“立春”就表示,此节气前后气候转暖,春天到来;“雨水”就表示,此节气前后雨量增多。二十四节气与阴阳历相结合,便与农业种植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农民生产生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支背景:三大历法与干支系统

注意,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的位置划分的,阴历和阳历计时调整的是在时间维度上调整,而二十四节气是地球公转过程中空间位置的调整,二十四节气更重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因为,位置关系是太阳对地球影响的关键因素,跟农业生产更加紧密,因此,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干支历,天干地支的计时,对阴阳属性就更加精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