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是“昆明走向自然”群邀约徒步老宝象河的日子。天气预报说有小至中雨,时点预报降雨时间为13:00时以后。早晨起来,天灰蒙蒙的,没有下雨,赌着春雨贵如油,天气预报中的雨不一定下得下来的心态,我抓起把伞急匆匆向集合地点---大板桥公交车场奔去。经过2个多小时车程,72路公交换乘11路公交,8:40终于达到终点大板桥公交车场。下一车,我就晕了,车停在大板桥镇尽头一条高架道路下,说好的车场呢?环顾四周,也不见驴友们的身影,这时,天也开始淅淅沥沥地下雨了。正在左顾右盼之时,路对面走来一个戴红袖标的人,大声喊着:走路的向前走,在上面集合!我心定了,找到了组织,放心了。 沿道路前行200多米,一群户外爱好者们正聚某餐馆前呢!签到后,我打着伞在雨中漫步,随意打量这个陌生的小镇。目光所及处,一幢幢自建房,肩并肩、手牵手地占据了街两侧每一处空间,酒店、餐馆红红绿绿的招牌充斥视野。自从昆明长水机场开通运营来,大板桥镇作为空港经济区的一部分,也正在经历从农业向餐饮、住宿、服务、物流为主体的转型升级。 伴着一声哨响,我们出发了。老宝象河是昆明古六河之一。源于官渡区东南部老爷山,经小寨村至三岔河汇支流小河(源于阿底村)来水入老宝象河水库(径流面积67.2平方公里,总库容2091万立方米),出库后经大板桥、干海子、大石坝、小石坝、小板桥、官渡镇龙马,在宝丰村附近汇入滇池。今天我们计划的行程从大板桥镇开始,止于官渡古镇,总里程30公里。 刚离开大板桥镇的街道,右转入红沙坡村,雨变大了,一簇簇雨花噼啪作响地射向地面又快速调转头扑向我们的鞋面及裤腿,倾刻间,鞋袜尽湿,但群友们兴致不减,依旧有说有笑快乐前行,还不时用手机记录下风雨无阻的我们。穿过公路,我们来到宝象河边。河床裸露干竭。驴头招集大家在河边空地围圈点名,今天共有69名驴友参加活动。在交待完注意事项后,徒步正式开始。可谁想,糟糕的天气让驴头的手机导航失灵了,队伍沿河向下走了100余米,前队叫停,后队变前队,回到起点,队伍又沿河向上走了百余米,驴头又折返了回来。此时,队伍中响起了些许质疑声。一位老驴高喊一声:相信驴头,不要质疑!队伍安静了下来。 驴头在反复研究地图后,带领大家从旁边的村庄中穿过,再次回到河边,并向着宝象寺继续出发。出村庄后不远,就能远望见对面青山上立有一尊金灿灿的观音菩萨。老驴们介绍,观音菩萨护佑下的就是宝象寺。宝象寺又叫宝象庵,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大板桥镇,是云南省佛教圣地七十二庵之一。地处大箐山麓,此山脉发源于澄江,自古就有吃澄江屙阿地的传说。坐南朝北,落于悬崖陡壁山腰之中,前有宝象河碧水环抱,风光秀丽。宝象寺始建于清朝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1958年受到严重破坏被毁,建筑材料和寺院土地田产被占用,原寺的前侧有颗参天大百果古树,雄伟壮观,也被砍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宗教政策,很多名胜古迹得到恢复重建,当地信众也初发善心,自带口粮,义务背砖背瓦,在当地村民及十方善信同发道心,广种福田的基础上,终于在1988年初建了大雄宝殿。宝象寺经过后期努力恢复重建,已陆续建成大雄宝殿、千佛塔、地藏殿、观音殿、财神殿、祖师殿、求子殿、月老殿等主体及附属单元,如今还在继续修缮。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入内参观,只在寺门前面对大殿双手合什,心中默念阿咪佗佛,以表对佛祖的敬意就离开了。接下来的一路是美丽的田园风光,在雨水的冲刷下,园子里、田地里的果木菜蔬鲜亮亮的,生机盎然。路旁的滇朴枝繁叶茂,遒劲幽黑的树干及层层叠叠的翠绿,相得益章。桃树、梨树上的花儿已经褪去,可爱的果儿刚刚冒出头来。一排排的板栗树、葡萄苗正使劲吸取雨的润泽,新发的叶片用力伸展着,为夏秋时节结出沉甸甸的果,积蓄着力量。蓠芭上的蔷薇,或红或白,恣意怒放,毫不在意天晴或天雨,唯我面对一地落花,心生叹息! 顺河岸继续前行,进入成片的村庄,河床中依旧无水,有的地方还种上了蒜苗等菜蔬,看来断流已久。 出了村庄,河中开始有水了,但水质浑浊,垃圾漂浮。出了村庄,河两边都是空港新区新建楼盘工地。雨水加上建筑工地的排水,将河堤上的道路完淹没,群友们只得扶着河边护栏、排成纵向单队、小心翼翼地通过。由于两旁沟渠水流的注入,此段的宝象河终于有了一条河的模样,水面宽阔、水流湍急,漂浮着一片片绿色的草甸,看起来很美的样子。在路口,停有一辆标有水质监察字样的车辆,两个工作人员正在激烈地争论着什么。在周末的雨天,看到认真工作的他们,我对宝象河美丽的明天又有了期待。 穿过铁路,通过人行天桥越过马路,我们从宝象河空港新区段进入经开区段。这一段的河水明显比上段好一些,河两岸也进行过绿化修缮,路面虽不宽,但景美水美,心情不错,连雨也小了一些。 过了干海子后,沿河步道由于修路被阻断。我们回到公路上,沿老贵昆路继续前行。行到小石坝桥头,驴头在桥上等着我们,让大家到小石坝农贸市场中避雨午餐。 进入市场,集市已经基本散去,空置的水泥摊位成了群友们休息用餐的吧台。在雨中行走了多时的我,又湿又冷,看到市场门口有家官渡小锅米线店,我当即决定放弃背包中冷冰冰的干粮,来碗小锅米线暖暖肠。随后,又有英雄所见略同的群友们陆续进店来,老板没料到今天生意会这样好,米线、卷粉、饵丝统统买完,只剩下些许面条。驴友们新朋老友相聚在小店中,礼让而谦逊,小店主人也非常用友好,允许群友们免费使用其桌椅享用自带餐食。与我同桌面对的是一位老驴,猜不出年纪的气质美女一枚,从容干炼,笑容暖暖。从她处我学到了懒人饭的做法:将火腿切丁,下锅炒香,加入青豌豆、甜玉米及适量米、水,将所有食材放入电饭煲中,使用预约煮饭功能就可保证第二天一早带着热乎乎的可口饭食出门啦!吃完午餐后,距离驴头通知的1:30出发还一段时间。我在市场内四处闲逛。巧遇一对驴友夫妻正向驴头报告要提出前行,其走到蹉跎村后就退出活动,不继续前行至官渡古镇了。由于雨一直下的缘故,群管理青蛙此时也在召集不愿继续行走的群友们跟随他从小石坝乘11路公交车退出。蹉跎村是我学生时代曾去郊游过的地方,因电视剧《蹉跎岁月》在此拍摄而闻名,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它早已沉寂无声了,连在百度地图上都已搜寻不到蹉跎村这个地名了。在打探清楚,蹉跎村不远就有公交、地铁后,我决定跟随驴友夫妻先行一步去探寻记忆中的蹉跎村。 雨依然在继续,时大时小。在驴友夫妻的带领下,我们沿宝象河继续前行。此段河岸不时有施工围挡,我们时而在河堤上行走,时而又在高架桥洞下钻行。快到枫丹白露小区时,明明距道路尽头只有100米了,我们却又被施工围挡拦住了去路。这次围得很彻底,挡板伸出河堤几十公分,把我们从河堤上通过的路都截断了。看来只能原路返回到叉口处走大路了。我打量了下四周,发现绿化带里围墙边有块大石头,我好奇地踩上去,扶着墙头张望,天不绝我,墙外就是大马路,若翻过墙去,就能省去折返的许多路程。我试了试,应该能行。经合计,我们一行四人决定翻墙而过,两名男士先行一人去墙外接应,一人留在墙内提供支撑帮助,两名 女士居中。在大家的合力相帮下,四人均顺利平安翻了过来。吔!我们成功了!来到枫丹白露小区外围,河岸上修缮过的步道前行不远就没了踪影,我们只能从绿化带中绿化工人留下的泥径通过。持续的大雨,让此段泥泞不堪,每一支鞋仿佛都有2斤重,每一步落下时,我们都不知道鞋还能不能提起。经过十多分钟的跋涉,我们来到石材市场。在简单清理了鞋底上厚厚的黄泥后,我们穿市场而过。市场中有陈列着各色石雕及不同规格板材,也算是大开了眼界。在与驴友的交谈中,我得知蹉跎村现名双桥村,是今天宝象河风景最美的一段。 行至蹉跎村,河两岸古树林立,浓阴避日,河水清幽平缓,闪着碧碧的光,岸边不时点缀着供游人歇息的红亭,风景确实绝好。行至此处,人的心立马就静了下来。安留桥是蹉跎村的精髓,它跨宝象河中流两岸。全长25米、桥面宽6米、高9.6米、拱宽10余米,近于圆形。为单孔拱桥,桥拱用楔形石建造,桥面则用规格不一的石块铺筑,桥身高大,全为石质,两侧以长条状青石砌成护栏。“安流桥”史建年代已难以稽考,现桥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该桥对研究古单孔石拱桥的桥梁建造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目前昆明市历史保留最长,跨度最大的单孔拱桥。1982年由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17日由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记忆中蹉跎村有大片的竹林,现存已所剩无几,印象最深的那股冬日午后太阳照在落叶上发出的焦灼温暖气息更是因阴雨而无从寻觅。时光流逝,景在变,人也在变,与其追忆过往的美好,不如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活好每一天,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而美好。驴友热心地带我到安留桥最佳拍摄点拍照,并分享其手机上安留桥的照片,让我看到不同时节安留桥旁的花开花落、安留桥不一样的美! 行过蹉跎村,驴友夫妻也就到家了。在详细指点我们如何去公交、地铁站后,我们相互告辞。在此,我衷心感谢这对热心的驴友夫妻,感谢这一路的陪伴,期待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再见。因为下雨,我未能走完全程,也在此处乘4号地铁退出了。最后,用苏轼的一首古诗来结束我的本次雨中徒步: 发布于 前天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