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老的传说

 mzluochr 2021-04-28

重温林大钦的故事,不老的传说依然充满青春活力。关于明朝状元林大钦的故事,儿时就曾听祖父辈绘声绘色地讲述那些神奇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老一辈人中口口相传,在不断演绎中广泛流传民间。随着时间流逝,伴随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受多元文化的冲击,曾经鲜活在人们唇齿间的不老传说,终究也有老去的时候,现如今,晚辈们已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故事了。昨天,与朋友的朋友聊天时,居然他也能娓娓道来,似有被穿越了一回的感觉,从而引起共鸣。尘封的故事被撩开神奇的面纱,此情此景仿佛又回到孩童时代,微妙的画面再现眼前。版本虽略有出入,但感觉更有新意。

昨天,应玉祥老师的邀请,我们在新元大哥的专车护送下,开启三人行的短途旅程(含司机共4人),前往长潭白马村,造访玉祥师的朋友林厚民先生。长潭新泉村、白马村曾名噪一时,曾记否,在油菜花开季节,前来赏花的游人骆驿不绝,踏春赏景的场面车流如织、人流如云,香风熏得游人醉,据说高峰期每天的门票收入数以万计,可谓日进斗金,哗啦啦的银子滚滚而来,着实让人心花怒放。可曾几何时,现在已偃旗息鼓、风光不再,实践证明,再丰满的理想必需面对骨感的现实,一厢情愿、一哄而起的人造景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林厚民先生与玉祥老师在深圳认识,据说2003年后他们住在同一个小区,都是蕉岭人嘛,都有老乡见老乡的感觉,一来二去便成了好朋友。厚民先生名如其人,忠厚传家,热情好客;他与我同属40后,有很多共同语言;他的背景不算复杂,但并非根正苗红的红五类,他老爸是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员,这道光环却成了厚民先生的精神枷锁;

他经历坎坷,初中未毕业即辍学,回农村摸爬滚打,经历“采锰矿”、“割松香”等苦差事,吃得苦中苦;在他当打之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他于1984年春节后,撇下娇妻辞别幼子,冒着料峭春寒,只身前往深圳闯荡。他吃尽背井离乡的苦头,通过艰苦打拼,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为家庭为儿女铺就了通往幸福的道路。他文凭不高水平却不俗,有很多人生感悟,还专门撰写了家风家训以警示子孙。我们从10点挂零抵达他家,厚民先生一直陪着我们,天南地北地闲聊,直至下午3点仍言犹未尽。我们依依惜别,似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觉。

其间,我们聊及明朝状元林大钦关于“广东免解粮”的故事;聊及关于林状元祖上风水宝地“九鳅落湖”的传说。林大钦是潮州人,当然也是广东人,在朝廷当差办事他不忘为广东人谋福祉。地方要向朝廷交纳赋税历朝如此,所谓“贡粮贡银”之类等等。林状元为了让广东人免去贡粮这项沉重的赋税,因之处心积虑。他利用与皇上下棋的机会,口中总是喃喃自语:棋子将一将,广东免解粮。皇上沉迷于棋局之中,当得意忘形时也跟着脱口而出。皇上的一句无心之言却被林大钦当作圣旨,立即下跪接旨三呼万岁。皇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然而,白马村人关于此传说的版本是:“棋子将一将,广东举子免解粮。”他们的解释是:当年新科举子都要经历“押解贡粮”的差事,林大钦为广东举子赦免了这份苦差使。也说得通,反正无可查考。

关于林大钦祖上风水宝地“九鳅落湖”的传说,按下不再赘述。

插图是厚民先生的令尊百年华诞时,黄埔军校蕉岭同学会敬贺的牌匾。

写于2019年7月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