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5.需求 任何产品,都不是需求本身,而只是用来满足需求的工具,大多数情况下,你问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用户都提不出“需求”,都只能提出他们认为能满足需求的“自己设计的产品”。而大多数的用户真不会设计,甚至他们还会撒谎。 怎么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 提问:凝听用户自以为的需求——多问问为什么要这个产品 深挖:分析真正的需求——给用户假想的产品设计会帮助你深挖背后真正的需求 设计:做比客户更好的产品经理
076.问卷调查 用户不是故意骗你,只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求是什么,只有在看到商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买不买【乔布斯之所以伟大,是他不做用户调查,却知道大家的需求】 用户调查很容易不靠谱和犯迷糊,主要体现三方面: 不匹配:调查样本和产品目标群体不一定匹配 量太小:要给出百分比答案,至少要100份问卷调查 瞎回答:被调查者在回答陈述性选项中,喜欢选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如果是数字(如价格和分数)人们喜欢选择中间位置。
如何设计: 概率课(设计样本):要关注调查样本跟产品目标群体的代表性(如群体构成比例一致) 心理课(设计问题):根据用户回答习惯来设计问题避免瞎回答。如,不要问假设性问题,不要问含糊性问题(如“经常”这些含糊性的描述,要有具体的数字),不要问有暗示性的问题(如,追求生活品质的你喜欢去哪里旅游。你说人家追求生活品质就不好意思说便宜的地方),要设计重复的问题来分辨哪些是瞎回答(相同问题不同类型打乱放在不同位置) 沟通课(调查过程):如面对面调研,注意自己的形象,角色 逻辑课(得出结论):在解读调查结果时要分清相关性和因果性
077.用户访谈 (千万别直接问用户他们想要什么) 用户访谈同样是需求调研的方法,问卷调查更加定量,用户访谈更加定性。 千万别直接问用户他们想要什么,因为大部分用户分不清楚“事实”和“观点”。怎么问?不要问用户怎么想,而是要了解他们怎么做: 你正在解决什么问题?5why提问法,更容易抓住问题的底层动机 目前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探寻他们在实际动机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麻烦,这是需求的来源。千万不要直接问“遇到最大的麻烦是什么?” 直接问有什么方法能帮你做的更好?此时用户提出来的其实是他们设计的用来解决这个麻烦的产品。
数据不代表一切,数据能展示行为,展示结果,但数据不能展示动机,展示原因,我们信仰大数据的时候也需要洞察人性,这是亘古不变的能力。 078.可用性测试 就是对产品“可用性usability”的声讨,不是说品质,而是说这东西好不好用,易不易用,有时候成为“易用性”可用性测试就是通过观察有代表性的用户,完成产品的典型任务而界定出可用性问题并结局,让产品用起来更容易,它是在正式发布产品用户大规模试用前最有一道验证需求的防线 如何做: 找到有代表性的用户:(符合行为特征的用户,5个用户已经可以发现明显的可用性问题了) 设计典型任务:任务不能太多,必须是重要的,新版本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任务必须是用户遇到的场景,而不是你想象的步骤。 界定出“可用性场景”:用户开始做测试的时候你就是一个记录员,记住不要试图交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也不要向用户推销你的产品,更不要说“请给我们的产品提出宝贵意见”,你要说“请体验一下我们的产品”。然后就闭嘴,仔细观察和记录用户的使用行为(有条件的的话装上摄像头或记录手机上的操作) 解决这些问题:趁着记忆犹新赶快把测试结果整理出来。
【最快最便宜的方式证明我错了】 079.数据分析 很多时候,用户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表达的都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真正需要的,但用户行为所遗留的数据却是很真实的。数据分析就是从用户的痕迹倒推出行为,然后把一切用户的密码都告诉你。 运用: 分析搜索数据:用户有需求第一时间就去搜索引擎搜关键词,如百度指数 分析统计数据:很多行业分析报告,如,易观国际,艾瑞传媒,都提供不同纬度的行业数据。 分析行为数据
数据分析的底层,其实是一种数据思维,人类正在从原子世界移民到数据世界,拥有数据思维,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 080.复盘 整个课程《5分钟商学院·实战》的逻辑是: 从欲望到需求,靠科技进步; 从需求到产品,靠设计制造; 从产品到商品,靠商业模式。
发现需求的6大关键: 为产品赋予魔力 化解生活中的麻烦 构建完善的背景因素 寻找激发力 打造45°精进曲线 去平均化
发现需求和创造需求的4种工具: 问卷调查 用户访谈 可用性测试 数据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