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纪如山

 述涛说事 2021-04-28

铁纪如山

                                                                           刘述涛

1927年的10月23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后的部队在国民党部队的前拦后堵之下,来到了遂川县的大汾镇。在安排好岗哨之后,这些又饥又饿的战士们只想着快点睡去,好忘记来自于肚子里饥饿的叫唤,哪知道刚刚进入梦乡,就听见外面枪声大作,全是肖家璧带领的四百多名靖卫团的团丁打过来了。仍在饥寒交迫中的工农革命军只能匆忙应战,结果部队被打成了两截,只有四个连两个排的部队掩护着毛泽东急忙后退,一直打到傍晚,才终于摆脱了这群像恶狼一样追击的团丁。

这一仗败得很惨,四连只剩下了三十几个人。后来罗荣恒元帅在回忆录中写道:大家又饥又饿,无精打采,稀稀拉拉地散坐在地上。要吃饭时,炊事班都跑丢了,没有办法,几个战士从老百姓家里找来一点剩饭和泡菜、辣椒。没有碗筷,毛泽东就和大家一样伸手从饭箩里抓着吃……。

就在抓着吃的同时,毛泽东仍没有忘记问找来剩饭的战士,有没有给老乡留下饭钱,当听说,口袋里没有钱,所以也就没有给老乡留下饭钱时。毛泽东很生气,他大声的说道,这怎么能行?我们怎么可以拿老百姓的东西不给钱?如果不给钱,我们同反动派,旧军阀的军队还有什么区别?

毛泽东越说越激动,以至于第二天一大早,部队要向井冈山挺进的时候,他干脆站到路边的一块雷打石上,对着所有的官兵战士们宣讲,进山一定要同群众搞好关系,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并当场宣布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宣布完后,毛泽东深情的说到,同志们啦,我们这支队伍,从萍乡一路走来,可不容易!我们不能够让我们的这支队伍败在不把人民的利益当利益上,我们不能够以为到老百姓的地里挖几个红薯,拿一个鸡蛋不是什么大事,我们要知道,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所代表的就是老百姓的利益,是和他们呼及相通的。如果我们继续挖了红薯,拿了鸡蛋不给钱,老百姓还会相信我们吗?还会认为我们是他们自己的部队吗?

事实证明,在当时的环境下,正是这三句看似朴实无华的话,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但解决了当时的革命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还为这支在困境中艰难前行的队伍,树立起了铁的纪律,让所有的战士明白,老百姓的利益无小事,哪怕是一个红薯,一个鸡蛋,都有可能葬送了队伍的前途。

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日子就到了1928年的元月,工农革命军向遂川县城进驻,在上坑宿营的时候,有战士竟然把当地药铺里名贵药材私藏了起来。等到部队进入遂川县城后,又卖给药铺获利,还又有些战士在借了老百姓的门板、稻草睡后,离开的时候也不及明归还给老百姓。另外,有些战士在抓到俘虏时搜出俘虏的钱物也是私自下袋,而不上交。

这些事情又一件一件反映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彻底震怒了,他不希望自己带出来的队伍像旧军队一样没有未来和希望,他要给这支队伍铁一般的纪律。于是,在1928年的元月25日,毛泽东在遂川县的李家坪,向部队宣布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并且逐条逐句的向战士们解释,解释完之后,毛泽东说到,我们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支队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铁的纪律来约束我们自己,我们就无法打胜仗,无法得到老百姓的信任与拥护,更无法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做出我们应有的奉献。他还当场承诺,要求战士们遵守的,毛泽东首先遵守,要求战士们做到的,毛泽东首先做到。

毛泽东自己说到做到,有一天,他把一件棉衣送给他的房东谢槐福。谢槐福为了感谢他,回了一担大炭要送给毛泽东,毛泽东怎么也不肯白要谢槐福的木炭,硬是付了木炭钱才肯收下这担木炭。朱德,也同样如此,他向房东借了把瓦壶烧开水,哪知道瓦壶被打坏了,朱德也主动赔钱给房东。

我们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正是有了这样铁的纪律,才赢得了民心,有了打胜仗的基础,从而换来了疑聚力和战斗力,让这支部队真正成为了一支人民放心的铁军,一支真正的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1928年3月下旬,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朱培德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呈请“会剿”工农革命军的报告,不久,湖南程潜也向国民党中央政府发出了同样的呼吁。5月2日,蒋介石给湘粤赣3省国民党军下达“克日会剿”的手令,当天下午,湘赣两省就派出了7个师的兵力直逼井冈山。一时间,井冈山上乌云密布,阴沉笼罩,一些意志不坚定,革命心动摇的人,趁机开小差,有些投机分子,还趁势出现了反水的事件。

后来,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白色恐怖一到,投机分子反水,带领反动派捉拿同志,白区党的组织大半塌台。九月以后,厉行洗党,对于党员成份加以严格的限制。永新、宁冈两县的党组织全部解散,重新登记,党员数量大为减少,战斗力反而增加。”他还写道:“红军成份,一部是工人、农民、一部是游民无产者。游民成份太多,当然不好。但因天天在战斗,伤亡又大,游民分子却有战斗力,能找到游民补充已属不易。在此种情形下只有加紧政治训练的一法。”

文章中的政治训练,就是指党代表制度,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意识到了,只有健全党的领导,这支队伍才会有前途,才会有战斗力,才能打胜仗。后来的事实证明,唯有党的领导,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就很勇敢。这就是党的作用,红军就像是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就会被影响,被同化。所以,毛泽东写道:“党的组织,现在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正是在部队建设中加强了党的领导,到了1928年的8月,毛泽东率罗荣桓的1个营在通过桂东县时,遭到敌人袭击,部队被打散,第二天集合时,只少了1个担架兵,后来回到井冈山发现这名士兵已回来了。一个营行程数百里,打了十几仗,却没有一个开小差的,成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铁军,这靠的就是党的领导,战士的内心有了信念,才使得这支队伍有了方向,不再迷失。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我们的战争是从一九二七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失败了,秋收起义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的红军,也打了几个败仗,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第二年的四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的部队,经过湘南也转到了井冈山。

从毛泽东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一开始我们的军队与敌人作战,是没有章法可言的,总是用旧的思维去面对新的战事,也不懂得因地制宜,这样的局面一直到了1927年的12月,工农革命军攻打茶陵撤到湖口地区时,毛泽东才开始向部队的官兵讲述战术问题,他说到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敌我情况,在消灭敌人的同时,保存自己的力量。要抛掉一些旧思想,旧观念,要来个战术思想大转变。要向做买卖的人学习,赚钱就来,蚀本不干,有好处就上,没好处就溜……

毛泽东还提到以前井冈山有位叫做朱聋子的绿林好汉,他有套“打圈子”的战术,这位土匪在同官兵斗争的这几十年,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就是:“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毛泽东说打圈就是个好的经验,当然,土匪打圈是消极的躲藏,而我们红军打圈,是为了避实就虚,拖垮敌人,然后再歼灭敌人。

后来,许多战士都学会了毛泽东的打圈战术,都明白强敌来了,就领着他们兜上几个圈子,等看到了他们的弱点暴露出来,就上前去打,这样一是打得准,二是打得干脆。三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的买卖就做,蚀本的买卖就不做。这就是毛泽东在军队建设中,一开始的战术。

到了1928年的4月,朱德与毛泽东会师之后,碰上国民党的部队频繁围剿,朱德以其深厚的军事素养和作战经验,取得了五斗江大捷,龙源口大捷,但在战争之中,朱德听到毛泽东的打圈战术后,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些战争经验。有一次同毛泽东聊天的时候,朱德就说到了自己在同川、滇和北阀军打仗的这几年中的经验,然后两个人相互总结,于是,就有了1929年4月,毛泽东在瑞金起草的《前委致中央的信》中所完整记载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战术。毛泽东还在信中写道“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到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不同,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扩大的。大的说来是:'分兵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后来,毛泽东不但经常宣讲这“十六字诀”战术,还写成了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殊敌人。”

再后来,在全国人民战争的舞台上,所有的部队都有在活运用这十六字诀的成功案例,他们在这十六字诀的基础上,又演练出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围困战、伏击战、打围战、牵牛战等等,所有的战术都有个特点,都能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懂得如何在战争中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从而达到战争中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应该说中国人民的军队能够打胜仗,离不开统一的战略思想,战略思想的统一,让军队有了方向,解决了为什么而战,怎么战的问题,从而能够达到思想的统一,目标的统一,战术的统一,这自然也就有了胜利的保障。

               

中国的军队,是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思想主张,有自己的战略谋划,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不管经历多少年风霜雨雪的侵扰,他的性质不会变,他的任务不会变,他能打胜胜仗根基没有变,因为,他永远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他是共产党的部队,也是人民的部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