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没了时,快来庐陵老街吃“庐陵状元包”子

 述涛说事 2021-04-28

  庐陵状元包子的传说

                                                   刘述涛

     吉安人有口福了,庐陵人文谷旅游集团通过查找古书籍,寻找古秘方,终于还原了历史上有名的“庐陵状元包”。这庐陵状元包色、香、味俱全,内馅更是自成一家的秘方配制。庐陵状元包比别的包子更大更香,让人吃了还想吃。尤其是包子里面的馅料,不但软绵之中还有嚼劲,而且由七八种配料搅和在一起,让人吃了回味无穷。

当人把一个热气腾腾的“庐陵状元包”拿在手上,轻咬一口,满嘴生香。趁热再咬一大口,嘴巴里面的馅料让你有一种吃到真正的美食,欲罢不能的感觉。吃了一个想两个,吃了两个想三个。听人说,刚做“庐陵状元包”的时候,有一位厨师连吃了十六个,还说想吃。他逢人就说,这是他这一辈子吃到最好吃的包子了。

足见“庐陵状元包”,有多美味,有多好吃。

据传,这庐陵状元包子,还与泰和县走出的状元郎陈循有关。大家都知道,陈循,字德遵,号芳洲,泰和县城东梁家村人。明代的著名政治家,永乐十三年(1415)状元。他是明朝的内阁首,也是明代在北京录取的第一位状元。

陈循五岁丧母,十岁丧父,家境贫穷,依靠的是自己勤学苦练。后来,他就读于泰和县城的南萧寺。在南萧寺的外面,老是能听见一卖包子的喊:“包子,又大又好吃的包子。”

有一天,陈循走出寺外,看见包子担就在自己眼前,那一个个又大又白的包子正在冒着热气。可一摸口袋,却是囊中羞涩。正要离开,那卖包子的一抬头,见是陈循,他早听人说过,陈循是神童,以后前途不可估量。就有心考考陈循,他对陈循说,今天我出个对子,你对出来了,我的包子随便你吃。但还有一个要求,等你中了状元,必须给我写“状元包”,这三个字。陈循一听,这有何难,只要是自己中了状元,题个名还不是小事一件。

你快说你的对子吧?陈循急着对对子,他想吃包子。

卖包子的看了看天,又看了看站在自己面前的陈循,脱口而出“半夜二更半”。陈循略加思索,马上就对了“中秋八月中”。

卖包子的一听,掀起包布,对陈循说,包子随你吃!

陈循这辈子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包子,以至于他高中状元后,留在永乐皇帝身边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也会时不时的想起家乡的包子。一天,永乐皇帝奖赏了陈循几个宫里的包子。第二天,问陈循味道怎么样?陈循对永乐皇帝说,味道倒是不错,但同我家乡的包子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

永乐皇帝大吃一惊,说道,包子本来就非南方的产物,怎么会你们南方人的包子还比北方人做得好吃?一定是你想家乡了,才会觉得我赏你的包子不如家乡的美味。

陈循坚持道,皇上如果不信,可以把我们家乡做包子的人召来,你一尝便知。

永乐皇帝一道圣旨,泰和卖包子的来到皇宫,做了一屉包子给永乐皇帝尝,永乐皇帝也像当年的陈循一样,连吃了三个,还想吃。他龙心大悦,问做包子的人,你这叫什么包子,怎么这么好吃?卖包子的跪在地上说,这叫“状元包”,是我们家祖传的秘方。永乐皇帝问,怎么取的这个名字?卖包子的说,以前没有名字,就叫包子,后因陈循状元郎,他在家乡,天天都吃我的包子,给命名为'状元包’。

永乐皇帝一听,连声叫道,好呀,我要在你的状元包的名字前加上“庐陵”两个字,以便让人知道,你这来自于南方的“庐陵状元包”,就是比北方的包子还好吃。永乐皇帝一边说,一边在宣纸上写下了“庐陵状元包”五个大字。

从此,庐陵状元包,就成为了中国一道著名的点心。

只可惜,随着战火四起,几百年风风雨雨过去,“庐陵状元包”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好在庐陵大地上的后人不会忘记,现经过不懈的努力,庐陵老街终于寻找到当年的秘方,重新恢复“庐陵状元包”的制作。

庐陵状元包,这一被永乐皇帝,陈循状元都念念不忘的包子,又终于重新被人所认可,所喜欢。

你还不来,好好品尝品尝这“庐陵状元包”的美味,也让自己也沾沾这状元包的喜庆,让自己万事顺意,步步登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