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读龙门|| 富春七小 四(9)班 叶子萌 《采访古镇艺人,感知传承之美》外一篇

 富春少年 2021-04-28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穿越千年—走读龙门“”习作

采访古镇艺人

感知传承之美

采访古镇艺人,感知传承之美

 富春七小  四(9)班  叶子萌  指导老师:陶红丽

     淅沥沥,哗啦啦,调皮的雨声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使这个雨天顿时有了生气。我们郁达夫文学院的30多位学员在几位学院老师和志愿者妈妈的带领下来到龙门古镇游学。

    土生土长的龙门人,亲切儒雅的孙校长给我们义务当导游。跟着孙校长我们穿梭在龙门的石子小巷中。老天庇佑,天气预报中的暴雨没有前来,只有丝丝毛毛细雨,我们无需撑伞,潇洒地在古镇漫步。虽说我以前也来过这里几次,但是我头一次那么认真地聆听讲解。原来古镇是如此有内涵和底蕴,一厅一堂,一桥一楼都是有故事的。

    今天我们的两大任务是“砚池诵诗”和“寻访艺人”。美丽的砚池边,我们六个小队深情吟诵描写龙门古镇的诗。每个小组群策群力,丰富的朗读形式,变化的朗读队形,动听的朗读声给砚池渲染了更多的文学色彩。

    采访艺人的形式有点像“奔跑吧,兄弟”这个栏目。由各组组长抽签决定采访地点和老艺人的名字,在四十分钟时间里找到那个艺人,完成采访,填写好采访单。经过紧张的抽签,我们小组需要去采访木雕师傅。因为出发点在砚池,离老街的木雕工艺坊有不少路呢!古镇的房屋和小巷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给我们的寻找增添了很多难度。走了大概十几分钟我们终于找到了木雕工艺坊。走进工艺坊,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淡淡的,醉人的木头清香,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一个五六十岁的中年男子围着裙布正在专心致志地工作。他的双手换用着不同的刀器,起起落落,动作娴熟;锤子和刀器碰撞间木屑翻飞,声声铿锵。我觉得那好闻的的木头气息和传统雕琢艺术的灵气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缕缕氤氲。

    在我们有礼貌地邀请下,木雕师傅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第一个开问。我走到他的身边,首先感谢他接受我们的采访,然后问他从事这个行业多少年了? 木雕师傅边拿起抹刀,边回答道“做这个行业,大概有30多年了吧。”我听了以后非常震惊,30多年如一日,这是一种怎样的坚持啊!队长陈普又进一步上前问道:“木雕师傅,那您这里的顾客多吗?””嗯,进店的倒是不多,但是要到我这儿来取货的或者家里和办公室装修的人光顾得比较多。”木雕师傅没有停下手中的活,从容地回答道。我听了更加奇怪了,既然客户不多为什么还要坚持开下去呢?正在我疑惑时我们的一位队员大胆地走上前问那位师傅:“木雕师傅,你的店里顾客不多,但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开下去呢?”我们队员真给力,问出了我想要知道的问题,于是我洗耳恭听。木雕师傅淡然地解释到:“既然你已经做了,你就要把这件事情做到底。360行,行行都困难,每一个职业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我小时候就喜欢这门功夫,当时我就立下了决心,我一定要跟着祖辈好好学。所以我到现在我都不放弃。”我用真诚的目光看着他,发现师傅的眼角隐约有些湿润了…… 这位木雕师傅太了不起了,我心底荡漾的全是敬佩和感动。回来的路上,走的仍旧是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眼前仍旧是那些别致的白墙黑瓦,但是此刻这里的一切在我的心里变得更有分量了。

    午饭后,我们各小组进行了汇报演出,再现了各个小组采访的过程。通过观看表演,我发现这个小小的古镇里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敬佩的艺人:独具匠心,不懈追求的墨庄主人程阿姨;外表圆滑、色泽金黄,美味可口的“孙权家面筋”师傅孙妈妈;制作出姜味香脆浓郁,入口回味悠长,不粘牙,口感脆的手工姜糖的一对夫妻;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张彩纸,一双巧手演绎出精彩的剪纸传奇的郎阿姨……他们满怀着对艺术的热情,传承祖辈的手艺,在古镇安逸地栖居,用心地创作。他们想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但是有些东西不能被丢弃和埋没。他们是我们富阳龙门古镇的“俗世奇人”。

    烟雨朦胧的周末,我赏了风景,听了故事,上了小课,吟了诗歌,品了美食,访了艺人,演了故事,明了道理。郁达夫文学院的龙门游学活动让我收获满满。

会员介绍 ||  叶子萌

叶子萌,11岁,活泼开朗,待人诚恳,尊师爱长,团结同学。在班里承担多个班干部工作,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和学校闪亮星。富阳日报十佳小记者,小记者团编辑部副部长。热爱阅读和写作,有十多篇文章在富阳日报发表。也在各类作文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曾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星星家园杯不小歌”征文大赛小学A组二等奖。

亲近传统文化,感知节气之美

    2月3日立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参加了富春七小和新桐乡联合举办的2017“立春祭”活动,章校长还让我当主持人。

    早上九点半,新桐乡桐洲岛便聚集了不少参加活动的孩子、家长、老师、村民以及乡政府党委班子领导。在这众目睽睽的场面下,担当主持的我还是有点紧张的。我深呼吸了几次,在远处看见了记者熊猫哥哥的身影,他用眼神暗示我不要紧张,我的心也平静了许多。我走到场地中央,说了一番开场白,便宣布活动开始。待新桐乡党委书记钟怡媛阿姨和颜悦色地讲完话之后,我们可亲可敬的章校长也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之后,就正式进入“祭春”仪式。

    首先进行的是“鞭春牛”。在我为大家介绍鞭春牛的寓意后,一位等候已久的老伯伯牵着他的老黄牛来到了现场。这位老伯伯身穿蓑衣,头戴斗笠,驱赶着他那披挂红绸的老牛,连赶牛的竹鞭也绕上了红绸带。这使“鞭牛”仪式显得那样隆重和喜庆。第一鞭由钟书记执鞭,我们为她喊口号:“一打风调雨顺”!第二鞭鞭出国泰民安,由副书记王昱杰叔叔执鞭。第三鞭由章校长执鞭。之后,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也体验了鞭春牛。每一鞭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今天,我是第一次看到“鞭春牛”的情景,真是太有意思了。鞭牛是为了提醒人们,春天来了,要开始干活了。我也要像耕牛一样,在新的一年里勤奋努力,好好学习。

    接着进行唱春歌、吹春曲、跳竹马等活动。色彩鲜艳的竹马在草坪上进行舞动,我们也围成圈儿转起来、跳起来。我们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轻快的儿歌、悠扬的竹笛、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合成了一支春天的交响乐,在田野上空久久回荡着。

    唱了歌、跳了舞,我们累了,也该坐下歇歇了。这时候,刘老师组织了“咏春词”的活动。我们一齐吟诵贺知章的《咏柳》;争先恐后地举手对春天的对子,快快乐乐念着春天的俗语,满怀深情地背诵张拭的《立春日偶成》。“望春”、“迎春”、“爱春”,立春这个节气位于二十四节气之首,自古以来颇受民间百姓、文人墨客的喜爱。

饱了眼福和耳福之后,我们也该享享口福了。糯糯的春糕、脆脆的春卷、热腾腾的馒头,甜甜的麻糍,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今天的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也让我增长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领略了民风民俗的魅力,真是收获满满。

富春第七小学  四(9)班  叶子萌

指导老师:陶红丽

我们又一次走读

来到龙门这千年的古镇

也许我们都来过

甚至不止一次

除了白墙黑瓦厅台楼阁

我们记住了多少?

我们一直思考

要带给孩子们什么?

传承,让我们了解过去辨识未来

团队,让我们懂的合作与分享

采访,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探索

为什么是手工艺人?

因为是他们文化才得以传承

分组演绎

启发孩子们去总结去思考去分析去感受

这一刻开始,我们期待着孩子的作品

......

提交作业请发送至332002779@qq.com盛老师邮箱,提早交作业,更早刊登哦

本次作业我们将进行评选,前三名赠送郁达夫小说奖获得者祁媛老师签名本《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小说集》一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