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等奖作品 || 郁达夫中学 汪涵彧《过富春江—幸会记》

 富春少年 2021-04-28

“家在富春江”创意写作大赛特等奖作品

过富春江—幸会记

郁达夫中学  八(7)班  汪涵彧

    起风了。     

    石板路上,青苔丛生。原来不觉间,匆匆四十几载已从指缝间溜走,就此消逝在岁月的罅隙里,飘散在浮光掠影间。四十多年了,故居前的枇杷开了又败,富春江的河水东流不还。唯有那人的身影,隐在乱世硝烟之后,却依旧是一道永不落幕的风景。

    我听见耳畔传来熟悉的嬉笑声,侧首望去,发现少年时的他正背着泛黄的包,与同窗好友谈笑风生。俊朗的眉目间是掩不住的意气风发,他像一轮炽热的烈阳,照亮了那个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时代。他瘦削的背影愈行愈远,眼看就要与落日融为一体,却又忽而出现在东渡口前。是了,他马上就要去日本留学,开启人生的新征程了。我仍站在原地,看着他与亲人告别,看着他闪着光的双眸,看着他背过人群而偷偷流下的那滴泪。心中涌上莫名的慌张,我明知历史的轨迹却又对此无可奈何。

    泪眼朦胧,无语凝噎之际,又惊喜地瞥见他的身影。他比先前还要瘦了,颇有形销骨立的感觉。在桂香浓郁中,他身穿一袭长衫,手捧一叠书卷,正慢慢地啃读着。岁月的沉淀将他打磨得更成熟稳重。这是一块璞玉,只有日日把玩之人才懂得内里的潋滟风华。“放棹江湖飘零客,国亡我命亦绝矣。”我读不懂他话语下深藏的那颗赤子之心,更读不懂他紧皱的眉宇下盛满的那份忧愁。我只能静静地伫立在时光的这头,望着那端的他踽踽独行于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狂狷于文字,浮浪于生活,凋零于异乡。星空下,是他发出这样的誓愿“做不成文天祥、陆秀夫,也要做伯夷叔齐”。有人麻木,有人屈服;就会有人反抗,有人坚持。他是一颗晨星,用渺茫的微光与黑夜斗争。

    迎面有江风吹来,才发觉脸上已是一片咸湿。我向远方眺望,这条路,终是要走到头了。他的死讯从异国传来,哀歌四起。越来越多的人从泥沼中站起身来,心中总算有些许慰藉。所幸,他做的一切并非无用功。

    我走过富春江,也走过他的一生。这短暂的一生,恰似故乡的桂花,酝酿了整整三季,也只是默默地在将要凋零前,奉上并不惊艳的花香。而我回首最后一次凝望,正是江面上新日初升的一刹那。他在熔金般的光中对我微笑,笑容依旧儒雅温和。于狭仄心尖这明艳一瞥,使我终是忍不住了。素风里漾开细碎的不成调的哭声,缥缥缈缈地飞向另一个世界。

    感此,幸会故人,此生永记。

                                                                                 2017.12.3

教师点评:

   读书犹如读人,情由境生。作者悟懂了郁达夫先生的一份家国离愁,悟懂了一份赤子情怀,“我走过富春江,也走过他的一生。这短暂的一生,恰似故乡的桂花,酝酿了整整三季”。达夫先生启迪着一个民族在沉沦中崛起,铁笔丹心更是民族救亡的号角。虽然时移境迁,故人已昨,但作者以巧妙的构思,凝练的文笔,满腔的真挚,穿越时空,于富春江畔和达夫先生来了一场精神的交会,以此表达自己对达夫先生的深深的仰慕与缅怀之情。

 (指导老师:章晓萍)

“家在富春江上”写作大赛初中组获奖名单

特 等 奖 作 者

汪涵彧介绍

    汪涵彧,就读于郁达夫中学八(7)班。作品《致郁文书》曾获富阳区郁达夫杯征文特等奖。《最好的生活》获浙江省《中学生天地》作文大赛二等奖及中国文联青少年作文大赛三等奖。《历史悠悠梦未歇》获浙江省“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网上征文大赛三等奖。

作文大赛初中组刊登作文,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富春中学楼语歌《富春江边是我的家》

礼源中学 汪心怡《过富春江大桥》

郁达夫中学 夏露莹 《落日·余晖》

永兴中学 许一《在四季里绽放的富春江》

新登镇中 洪渝丹《来年桂花香》

杭州银湖实验中学 施享 《望江,寻你》

万市中学 夏敏《江南的冬天》

场口镇中 徐文雅《春江的码头》

银湖中学 王沐禾《富春江上》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